法学101班 唐文斌.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2230998 上传时间:2023-12-29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3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学101班 唐文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法学101班 唐文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法学101班 唐文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法学101班 唐文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法学101班 唐文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法学101班 唐文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学101班 唐文斌.doc(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本科学位论文论违约损害赔偿中的减损规则研究 唐文斌指 导 教 师 樊东峰 申请学位级别 法学学士 专 业 名 称 法学 学位授予单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目录中文摘要ABSTRACT前言第一章 减损规则概述第一节 减损规则的含义与由来一、减损规则的含义二、减损规则的由来 第二节 减损规则的法理依据 一、诚实信用原则理论 二、经济效益理论 三、近因理论和惩罚理论 四、信赖利益优先理论 第三节 减损规则的法律性质界定 一、义务说 二、不真正义务说第二章 减损规则的合理性判断第一节 合理性的判断标准一、合理人标准二、善意标准三、经济标准第三章 减损措施的类型与减损规则适用的法律后果第

2、一节 减损措施的类型一、停止工作二、继续履行三、替代性交易四、违约一方当事人提出新的要约第二节 减损规则适用的法律后果 一、影响违约损害赔偿额二、适用引起的费用第四章 违约损害赔偿减损规则在我国实践中的应用与立法现状第一节 违约损害赔偿减损规则在我国实践中的应用第二节 我国违约损害赔偿减损规则的立法现状一、二者对减损行为类型规定不同二、二者对减损规则适用场合的规定不同三、合同法对因减损行为产生的费用承担问题上作出了明确规定第五章 对我国违约损害赔偿减损规则的完善建议 第一节 违约损害赔偿减损规则的“合理性”完善一、合理人标准二、善意标准三、经济标准第二节 减损义务的规定完善一、以实际履行能力和

3、控制能力为标准二、减损义务不能只针对非违约方 第三节 违约损害赔偿减损措施的完善 一、替代性履行 二、继续履行结语参考文献中文摘要减损规则是减轻损失规则的简称,减损规则有时也称为“减损义务”,(1)是从英美普通法发展起来的一个古老规则。目前几乎为世界各国的立法和判例所承认和采纳。我国首次在1986年的民法通则第114条对减损规则做出了规定,1999年的合同法第119条对该规则做了进一步的发展,最高院在2012年的关于买卖合同司法解释中的第29条对该规则也作了进一步的阐释,但是这些规定过于原则性、概括性、笼统性,在实践中操作困难,因此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需要对这一规则做进一步的完善。本人结合大学实

4、习期间的模拟审判案例遇到的减损规则问题,从减损规则的含义与由来,阐述减损规则的理论依据和法律性质,以减损措施的合理性判断及类型为内容,通过减损规则介绍非违约一方当事人救济方式的选择,以期能够对减损规则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介绍,进而为我国在理论上正确认识和司法实践中正确适用减损规则提供一点借鉴。本文正文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主要是对违约损害赔偿减损规则进行概述。本章主要介绍减损规则的含义与由来,减损规则的法理依据与法律性质的界定。减损规则的法理依据主要有诚实信用原则理论、经济效益理论、近因理论与惩罚理论和信赖利益优先理论,同时对减损义务的法律性质进行较为全面的概括和准确定位,最终将其定义为,减损义务

5、是一种“不真正义务”。 第二章,主要是减损规则的合理性判断。本章主要对减损规则的合理性判断进行分析,较为全面的介绍了合理人标准、善意标准和经济标准。第三章,主要是减损措施的类型与减损规则适用的法律后果。本章首先介绍在合同违约后,非违约一方当事人可以采取的减损措施类型,主要有停止工作、继续履行、替代性交易和违约一方当事人提出新的要约;然后对适用减损规则的法律后果进行具体说明,主要是对违约损害赔偿额的影响以及适用减损规则所产生的费用问题。 第四章,主要是违约损害赔偿减损规则在我国实践中的应用与立法现状。本章主要分析减损规则在我国实践中的应用和立法现状,结合我们模拟审判的案件,指出存在的问题并分析问

6、题。第五章,主要是对我国违约损害赔偿减损规则的完善提出一点建议,通过第四章的介绍,发现我国在实践中的应用和立法现状存在的问题,结合模拟审判的案例,针对存在的问题,在原有基础上提出完善减损规则的司法建议,以期能够为我国违约损害赔偿减损规则的完善作出一些贡献。关键字:违约;减损规则;减损义务;合理性 Abstract The rule of mitigation is referred to as the rule of mitigation, the rule of mitigation is sometimes referred to as duty to mitigate,is from a

7、n ancient rule of Anglo American common law developed. At present almost all over the world for the legislation and legal precedents are acknowledged and adopted by.China for the first intime 1986,general principles of civil lawarticle 114th provisions, the 1999 contract lawarticle 119th of Thermits

8、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Supreme Court in 2012, a contract for the sale ofinterprovincial of further explains, but these Provisions are too principled,general,general, difficult to incorporate practice,therefore, in legislation and judicial practice need perfectionistic Thermits.I combine

9、d the university practice period simulation trial case encountered derogate from the rules, from the meaning and origin rule of mitigation, the legal nature and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rule of mitigation, to judge the reasonableness impairment measures and types of content, the rule of mitigation

10、to the non defaulting party relief way choice, in order to be able to have a comprehensive introduction to derogate from the rules, and for our correct understanding in theory and judicial practice, the correct application of the rule of mitigation to provide a little reference. This text is divided

11、 into five chapters:The second chapter,mainly is aberrational judgment rule of mitigation.This chapter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reasonableness of the rule of mitigation,more comprehensive introduction to the reasonable person standard,good faith and economic standards. The third chapter, mainly is the legal consequences for the type and the rule of mitigation measures of impairment. This chapter first introduced in breach of contract, the non default mitigation measure a party can take, mainly to stop performing, continue t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