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开题报告——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方式与途径的研究.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2229550 上传时间:2023-08-0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8.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开题报告——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方式与途径的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完整版)开题报告——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方式与途径的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完整版)开题报告——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方式与途径的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完整版)开题报告——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方式与途径的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完整版)开题报告——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方式与途径的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完整版)开题报告——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方式与途径的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开题报告——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方式与途径的研究.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建省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方式与途径的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研究意义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在各项工作中要十分重视教育工作,在教育中要十分重视德育工作。当前,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和各种外界因素的干扰,一些人尤其是年轻人过于强调个人得失,给社会、家庭和个人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为了经济上的短暂利益,“诈骗”欺人钱财让“信任”大打折扣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关系冷漠;家庭风雨飘摇,亲情剧减由此产生很多与“责任”有关的社会问题。这些社会表现意味着强化德育教育的紧迫性与重要性,为此每一名教育者都要充分认识与重视学科教学中的德育功能,让

2、学生在接受知识与形成能力的同时体验成功,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以协调发展。学科教学是德育的主载体,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学科德育渗透是教书与育人的和谐统一,是教师有意识的加强对教学过程的优化,使知识、技能、思想教育三者有机的容为一体,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德育的实效性。学校的大量时间是多科课堂教学,任何学科的内容,无论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还是其它学科教材中都蕴含有德育因素,只是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如果注重挖掘和融会贯通,并把它有机地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中,必将取得教学和教育的效果。比如:在课堂教学的语言机能、学科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学习过程、动手试验、文化意识中,通过有意识、有计划

3、的潜移默化、点滴浸润,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爱科学爱社会爱大自然、坚强的意志品质、学科学爱科学爱探索创新的积极的求知欲望、健康的性格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理素质等优良个人品质。 因此,新课程标准对中学各学科都制定了德育目标,要求每位教育者每一节课都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我们的这一课题,就试图通过研究,找到学科与德育教学的最佳渗透点,构建启发渗透式课堂德育模式,形成一个“具有良好师德,创新意识较浓”的新型教师群体,实施以促进学生能力提高和整体素质提升的评价策略。二、对课题所达目标和主要内容的论证分析1、课题涵义的分析本课题中的“学科”指:我校根据教育部规定开设的语文、英语、历史、地理、思

4、想政治、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体育、音乐、美术、综合实践等学科. 本课题中的“德育”是指根据被教育者的需要和特点,根据各学科教学内容对其进行熏陶、感染,被教育者通过模仿与仿效教育者和练习模仿、仿效的内容而对自然、社会、人生的客观原则(即道)有所理解和遵循(即自化)的活动。 本课题中的“渗透”是指在学科教学认知过程中教师结合教材深入挖掘德育教育要素,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心理状态和品德心理品质,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健全的人格,高尚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渗透德育的现状分析、“学科渗透德育”认识不正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认为自己的主业是搞好学科教学,德育应该是

5、班主任的事,与自己无关或关系不大;二是认为教材内容本身已经包含了德育的因素,按照教材进行教学就是渗透德育,就能收到成效;三是认为学科教学与思想教育无法有机结合,即使采用一些方法进行德育也是牵强附会,搞形式主义。 、“学科渗透德育”只停留在空洞的口号上,认识空泛化。不少教师教学只停留在学科教学的层面,不愿意、不认真或不善于将教材中涉及到的具有德育因素的背景、内涵、社会意义等进行挖掘,因此在制订教学目标时,除了知识点的教学目标以外,增加了一些口号性的目标。以“力的合成”为例,有的教师把情感目标定为: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这两条增加的目标,反映了教师对数学学科多元

6、教育价值的意识开始觉醒,但是像这样口号性的目标,具有“普遍适用性”,它几乎可以作为任何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正因如此,没有找到特性和载体的空泛目标,尽管在许多教案中都能看到,但在教学中都不会具体落实,所以它只能起到贴标签的作用。 、“学科渗透德育”缺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整体观念”,各科教师各授一科,在德育内容上往往“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忽视整体性特点,抵销了力量。其实,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虽然是一种个体行为,但它所体现的应该是一种集体智慧。如果能把不同教研组、备课组教师的观念集中起来加以整合,则不仅能达到资源共享的效果,而且将获得更大的教学效益。 、“学科渗透德育”缺乏计划性,随意性和无准

7、备的情况严重影响了渗透效果。哪些内容跟道德品质的哪一方面联系较为密切,哪些章节能比较自然地结合某种思想教育,不少教师并没有认真研讨或作出计划安排。因此,当讲到某一部分内容时,常常无法做到自觉又自然地实现某项德育目标,也就无法使德育自然而然地融于教材之中从而真正落到实处。3、渗透德育的资源分析精心挖掘课本中的德育素材,发挥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是本课题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在现行的课程设置中每个学科都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材料,这些材料不仅能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学科知识,还可以使学生受到多种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因此,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要有目的、自觉地以教材中感人的事迹、高尚的思想情操、鲜明的观点道理去感染学生、教

8、育学生,在学生心中播撒做社会有用之才的美好种子,从而促使他们身心的愉悦发展。本课题尝试研究以下方向:、关注学科知识创生和发展的过程:以学科知识创生和发展的过程作为育人资源,不但可以让学生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而且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历和体验学科知识的创生和发展的过程,感受科学研究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感受科学的力量,形成学习的内驱力。、关注学科发展史和科学家风采:教学中对“学科发展史和科学家风采”进行深度的开发,实现书本知识与知识发明的人和历史的沟通,使学生在经历这些发明的“再创造”的过程中,感受智慧、实践智慧、体现智慧。、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和生活经验:尝试采用“学科问题+生活情境”来实现联系,

9、突出书本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真实的意义,突出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科学模型的过程体验。、关注学科知识的内涵,如人文意识、文化经典。在自然学科的教学中,以往的做法通常是只讲授公式、定理,只教学生如何解题如何答卷,其实在公式、定理的背后隐藏着大量的学科发展史,涉及到大量的科学家,科学家的治学精神、待人处事的品格,他们身后精彩的故事都是进行德育的良好素材,值得教师的挖掘。4、渗透德育的方式分析“德育”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但要做到“润物无痕”,则需要充分利用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以突出德育教育的实效。、优化校园“学科渗透德育”的教育环境和文化氛围,通过校园广播台、校园电视台、宣传栏、黑板报、国旗下讲话、班会活动等

10、载体,开展声势浩大的学习宣传活动,让“德育”的理论深扎师生的心中。、结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举办专题讲座,把学习贯彻纲要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讲道理”与“讲心理”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增强道德的实效性。、课堂巧用高超的教学机智进行德育渗透精妙的导语渗透德育:精心设计生动、巧妙的导语,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使其受到感染和教育。我们也可以把它们作为校园、教室内环境布置的内容,教师可以请那些擅长绘画的学生在格言警句下配上充满童趣的卡通,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有效的教学技巧渗透德育:用赏识的眼光期待着学生的点滴进步,注重教学语言的人文化,注重教态与手语的得体表达等。这些个人

11、素质修养方面的影响将使学生极力模仿,急与参与。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精神、渴望受尊重与享受成功的欲望等将在不知不觉中得以养成或满足。丰富的教学手段渗透德育:“专题演讲”“科学史讲座”“互动实验探究”“辩论”“多媒体辅助”等丰富的教学手段能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明显提升了“学科渗透德育”的层次,使广大学生进一步增强道德意识,自觉身体力行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努力塑造“真、善、美”的新形象。、课后巧用作业进行德育渗透。教师对作业的批改不可仅仅局限在判定正误上,而且要精心书写评语。因为,如果评语具有亲切性、针对性、艺术性、指导性和连续性,能以“情”激其心,以“理”沛其腑,就可拉近师

12、生间的心理距离、使学生受到鼓舞,形成自我激励、不断进取的良性循环,并产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从而深化德育渗透。同时,重视作业薄以外的 “无形”作业。诸如观察事物、调查研究、课外阅读,组织有意义的活动、演讲、论辩等等,这类作业的育人功效也不是能简单衡量的。三、对课题实施步骤设计和保障条件的论证(一)课题实施步骤的设计在教学中,决定渗透的因素有三:一是教材中含有的道德因素 ,二是指导渗透的教师,三是被渗透者学生。现代教育原理告诉我们,学生是渗透的主体,教师是渗透的主导,学生是否愿意接受渗透?接受到什么程度?取决于他们的个性爱好和认知需要。如果学生对渗透的内容怀有喜爱和渴求的心理,那么就会产生“细雨滋润

13、土壤”的功效。如果学生对渗透的内容怀 有生疏、无所谓或者厌恶的心态,则无疑是 “雨水跳金属”格格不入。而道德素质的培养不能因学生的好恶、意愿决定,这就需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一方面把握渗透内容,另一方面把学生的兴趣、爱 好、情意、需求调整到接受渗透的平台上,从而帮助学生乐于接受教育。作为教师尤其要研究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以及心理需求 ,区别对待不同年级、不同个性的学生,洞察他们对渗透内容的兴奋度和注意力 ,调整渗透实施过程中的方法和手段 ,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科渗透的功效。这其实也是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具体研究步骤如下:1、第一阶段:(2008年12月2009年2月)准备阶段主要任务:制定完善研究方

14、案,各备课组制定各项研究制度,加强有关理论和文件精神的学习,如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及德育纲要、国务院印发的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爱国主义纲要实施细则以及十七大关于教育方面的文件精神,进而着力培养教师在备课和教学中的渗透德育意识,使教师在备课时不仅关注科知识,也要让学生的思想品德得到提升;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关注如何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和学会做实验外,也要注意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个性心理素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预期成果:完成研究实施方案的设计,完成初次调查报告等。2、第二阶段:(2009年3月2010年3月)实践研究阶段主要任务:分学科研究每一学科与德育的结合点。各学

15、科教师认真研究本学科的学科特点、所教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社会环境、生态环境、科学科技的发展、经济发展的需要,总结归纳出该学科与德育的结合点,找到学科与德育教学的最佳渗透点。同时,着手对我校各学科教师的德育渗透教育方式进行研究,初步形成德育渗透理念。预期成果:形成各学科中教学德育渗透的论文、体会、总结。3、第三阶段:(2010年4月2010年12月)主要任务:把前期的研究成果上升到理论高度思考研究,初步构建符合我校学生实际的德育渗透模式,形成最终研究成果。典型的个案材料全校性宣传,各学科德育渗透纲要全校性学习,“渗透式课堂德育模式”全校性推广,从而形成一个“具有良好师德,创

16、新意识较浓”的新型教师群体,促进学生能力提高和整体素质提升。预期成果:各学科德育渗透纲要、“各学科德育渗透”案例分析、论文、体会、总结、模式等4、预期完成时间:2010年12月(二)课题的保障条件1、人力保障:由于学校领导的重视,学校前几年的科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校参与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新课程标准与语文教育教改研究、省级课题积累、质疑、想象、省级重点课题“指导自主学习”教改试验、理综组承担的市级课题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等研究,都已通过了专家组的评估验收,国家级英语报刊阅读辅助教学新模式的研究、“十一五”教育部规划子课题师生互动提高高中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策略研究和校本课题铭选中学培养学生“明礼诚信”优良品德正在开展中,这些经验为本课题的开展奠定了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