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鱼易发疾病.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2225957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观赏鱼易发疾病.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观赏鱼易发疾病.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观赏鱼易发疾病.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观赏鱼易发疾病.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观赏鱼易发疾病.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观赏鱼易发疾病.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观赏鱼病种类概述 通常将鱼病分为两大类:一类主要由有生命的动物或植物引起。由病毒、真菌、细菌以及单细胞藻类等微生物的侵入而引起的疾病,又称微生物鱼病。由于微生物鱼病大多发病急、传播快、发病率与死亡率较高,有较强的传染性,且不易防治,故称之为传染性鱼病。由动物性寄生虫引起的鱼病称寄生虫鱼病,其特点一般是发病和传播较慢,发病率和死亡率较低,防治也较容易。另一类主要是由水体环境的机械、物理、化学等非生物因素或鱼体生理机能失调所引起机体的代谢障碍或机能紊乱而导致的鱼病称为非生物性鱼病。此类鱼病的种类很多,危害较大,涉及面也较广。只要加强管理,做好预防工作,此类鱼病免发生。 二、病毒引起的疾病 1.

2、出血病 EHrU(病原体 为疱疹病毒。 症状 病鱼的体表发黑无光泽,口腔、肌肉、各种鳍条基部都充血;有时鳃盖、头部、腹壁也有充血现象;鳃丝呈鲜红的点状或斑块状充血;严重的病鱼,因其他器官组织大量充血,使鳃失血而呈苍白,表现出“白鳃”。此外,眼球突出,肠道和各内脏器官表现充血。病鱼食欲不振,行动迟缓,常离群独游或回旋慢游,体质消瘦,肌肉萎缩,以致死亡。发病季节多在69月,水温在2530最为流行,死亡率颇高。 治疗方法 (1)充分照射阳光,并降低水温至25以下,持续10天左右可见疗效。 (2)用1食盐水洗浴,持续1周。 (3)用大黄和枫香树叶0.250.5千克研成粉末,经煎煮或热开水浸泡后,配以饵

3、料制成药物饵料喂饲病鱼,连续5天,同时在水族箱中连续2天旅用敌菌灵百万分之零点六(0.6ppm)。 (4)用敌菌灵百万分之三至五(35ppm),或醋酸铜、氯化铜、硫酸铜溶液百万分之零点七(0.7ppm),或大黄浸取液进行水浴治疗,有较好效果。 2.痘疮病 又名淋巴囊肿病毒症。 病原体 由疱疹病毒的病毒粒子感染所引起。 症状 发病初期,病鱼的皮肤表面出现许多白色小斑点,覆盖着二层白色粘液、随着病情的发展,这些白色斑点的数目逐渐增多,区域扩大,患病部位的表皮逐渐增厚,有时厚度可达15毫米,形成石蜡状的“增生物”,表面组织由柔软变成软骨状的结缔纽织。这些“增生物”增长到一定程度后,会自动脱落,接着又

4、在原位置重新出现新的“增生物”。这些“增生物”如果占了鱼体表面积的大部分,就会严重地影响鱼的正常生长,使鱼体消瘦,游动迟缓,甚至死亡。若“增生物”不多,对鱼影响不大;一般在春季,水温15左右时出现病例。由于此病流行不广,甚少发生,危害不大,故未引起重视。 治疗方法 此病可用左旋体氯霉素治疗;小鱼可用浓度为百万分之零点二二五(0.225ppm)的药液浸洗,个体大的鱼可以注射此药,均能获得一定的疗效。 三、细菌引起的疾病 细菌引起的常见疾病有以下几种: 1.细菌性烂鳃病 病因 一是原生动物、单殖吸虫、甲壳动物等引起;二是水生藻状菌,如鳃霉引起;三是由细菌引起。 病原体 鱼害粘球菌。 症状 病鱼鳃部

5、常充满粘液,鳃丝和鳃盖骨内表皮均有出血现象,鳃丝由红变白,逐渐腐烂并带有污泥,最后发展到全鳃,使之失去呼吸功能而死亡。 治疗方法 可将病鱼放入百万分之二(2ppm)的呋喃西林,或百万分之十二点五(12.5ppm)的金素,或百万分之二十五(25ppm)的土霉素、百万分之二十五(25ppm)的痢特灵等溶液中浸泡30分钟;或用11.5浓度的氯胺丁0.02克溶于10千克水中,将鱼浸洗1520分钟;或用百万分之一(1ppm)的呋喃西林,或百万分之一(1ppm)的漂白粉,或百万分之二至四(24ppm)的五倍子遍洒消毒治疗;养鱼的容器及所有的用具,用百万分之八(8ppm)的漂白粉溶液消毒灭菌。 )2.细菌性

6、肠炎病因 主要是吃了不清洁的食物或摄食过饱、肠道胀饱、排泄受阻,最后由细菌感染肠道引发肠炎。 _病原体 为点状产气单胞杆菌。 s_;症状 病鱼常常腹部膨大,呈现红斑,肛门突出,鱼体呈呆滞,停在水族箱角落不动,体肌作短时间的抽搐,不进食,粪便白色。剖开鱼腹,可见腹腔积水,肠壁充血发炎,轻者仅部分肠道出现红色,严重时全肠呈紫红色,肠内无食物,充有淡黄色的粘液和血脓。 治疗方法 治疗肠炎的方法较多。 市场销售的药物也较多,内服药如纳克菌、鱼服康、磺胺胍等,外用药如浴菌洁、呋喃西林、庆大霉素、土霉素、痢特灵等药物经稀释后泼洒或浸浴,均能取得较好疗效。 3.白皮病 又称白尾病。病因 由于水质不洁,特别是

7、水族箱中的粪便没有及时清除,或因捕捞运输、放养、移箱时操作不慎,使鱼体受伤,导致病原菌感染。 病原体 为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称为白皮极毛杆菌。 症状 发病开始时,只在背鳍基部或尾柄处出现一小白点, 随即迅速扩大,从鱼体背鳍向后蔓延,以致背鳍与臀鳍间的体表至尾鳍全部发白。随着病情加剧,病鱼游泳能力明显减弱,体躯平衡失控,头部朝上,尾鳍朝上,与水面垂直作上下游动和挣扎,不久即死亡。每年58月间为此病流行季节,鱼发病后23天即死亡,死亡率极高。 治疗方法 可用百万分之十二点五(12.5ppm)的金霉素,或百万分之二十五(25ppm)的土霉素水溶液浸洗30分钟;也可用百万分之一(1ppm)的漂白粉或百

8、万分之二至四(24ppm)的五倍子泼洒于水族箱中消毒治疗。 ;4.白头白嘴病 病原体 为粘球菌一种,与上述烂鳃病病原体球菌的形态很相似。此菌为好气生长,最适宜温度为25,最适宜pH为7.2左右,pH在6.08.5之间都能生长。 症状 发病时,病鱼的额部和嘴部周围的细胞坏死,色素消失而表现白色,病变部位发生溃烂,有时带有灰白色绒毛状物,因而呈现“白头白嘴”症状。在水面游动之病鱼,症状尤为明显。当病鱼离水后,症状就不显著。严重的病鱼,病灶部位发生溃烂,个别病鱼头部出现充血现象,有时还表现白皮、白尾、烂尾、烂鳃或全身多粘液等病变反应。病鱼一般体瘦、发黑,呼吸加快,食欲不振,游泳缓慢,不断地浮出水面,

9、不久即死亡。此病是一种暴发性疾病,发病极快,传染迅速,一日之间可全部死亡。此病流行季节性比较明显,一般在5月下旬至7月上旬,6月为发病高峰季节。 防治方法 防治时可用百万分之一(1ppm)漂白粉洒入鱼箱作消毒处理,或用百万分之零点五至零点七(0.50.7ppm)西力生(含2.5氯化乙基)洒入,效果都很好。 5.出血性腐败病 又称赤皮病、赤皮瘟。 病原体 为荧光极毛杆菌,属革兰氏阴性菌。 症状 为体表局部或大部分出血发炎,鳞片脱落,特别是鱼体两侧和腹部最明显,背鳍或全部鳍的基部充血,鳍条末端腐烂,常烂去一段, 鳍条间的组织也被破坏,呈破烂的纸扇状(又称蛀鳍);有时病鱼的上下颚和鳃盖部分充血,现块

10、状红斑,有时也充血发炎。在鳞片脱落处和鳍条 XkSB|腐烂处往往长有水霉。此病流行区域比较广,且终年可见,常与烂鳃、出血症并发。当鱼体受伤时,致病菌乘机侵入鱼体,容易发生此病。当冬季水温极低时, 鱼体皮肤也会因冻伤而发生此病。 治疗方法 可用1食盐水,或百万分之五(5ppm)的呋喃唑酮,或百万分之二(2ppm)的高锰酸钾,或百万分之二(2ppm)的漂白粉浸浴。6.竖鳞病 又称立鳞病、松鳞病、松皮病等。 病原体 为一种与水型点状极毛杆菌类似的细菌。 S9u5 6症状 病鱼表现的症状特点是体表粗糙,多数在尾部部分鳞片像松球似地向外张开,而鳞片基部的鳞囊水肿,它的内部积聚着半透明或含有血的渗出液,以

11、致鳞片竖起。在鳞片上稍加压力,含有液状物从鳞囊喷射出来,鳞片也随之脱落,有时伴有鳍基和皮肤表面充血,眼球突出,腹部膨胀等症状。病鱼游动迟钝,呼吸困难 ,身体侧转,腹部向上, 23天后即死亡。当水质不清洁,光照不足,水中缺氧,饲养水温过高, 以及当鱼体鳞片被划破等情况下易患此病。金鱼、锦鲤常患此病,每年春季较流行,在热带观赏鱼中,攀鲈科、 斗鱼科和鳉鱼科等泡沫卵生鱼类常患此病。此病难以治愈,即使治愈后,色彩、光泽、体态都不如以前好看。治疗方法 可将病鱼浸入浓度为五万分之一单位的四环素溶液中洗浴1小时;还可用2的氯化钠溶液与3碳酸氢钠溶液混合洗浴10分钟;或用氯霉素溶液,或呋喃西林粉加痢特灵溶液,

12、或庆大霉素溶液浸洗,还可用上述药液的1稀释成低剂量泼洒,坚持数日均可见效。 7.疖疮病 病原体 为疖疮型点状产气单孢杆菌,属革兰氏阴性菌。 IOr症状 病鱼皮下肌肉组织发炎,有相似溃疡的脓疮,用手摸之有浮肿感觉。脓疮里面充满脓汁、血液和大量细菌。鱼鳍基部充血、鳍条裂开,严重时肠亦充血。 b2Xh3U治疗方法 可参照由革兰氏阴性杆菌引发鱼病的治疗方 n8.打印病 又称腐皮病。 病原体 为点状产气单胞菌的点状亚种,属革兰氏阴性菌。症状 病鱼通常在肛门附近的两侧或尾柄部位(极少数在身体前部)、皮肤、肌肉开始发炎,出现红斑,有时似脓疱状。随着病情发展,该部位的鳞片脱落,肌肉逐渐腐烂,形成边缘充血发红、

13、呈圆形或椭圆形病灶,好象打上一个红色印记,故称之为打印病。病鱼身体瘦弱,游泳迟钝;发病严重时,可陆续出现死亡。当水质不清洁或鱼体受损伤时,常会感染此病。没有明显的流行季节。 治疗方法 可参照其他由革兰氏阴性杆菌引发的鱼病的治疗方法。 畅游观赏鱼友俱乐部 - 鱼友俱乐部,我们共同的乐园 四、真菌引起的疾病 1.肤霉病 又称水霉病、白毛病,为观赏鱼最常见疾病之一。 病原体 为水零属、绵霉属、异霉属、丝囊霉属、腐霉属等种类。 :症状 当捞捕、运输观赏鱼时,稍为不慎,使鱼体皮肤受伤,或寄生虫侵袭破坏皮肤,霉菌的孢子侵入伤口,吸取养料,迅速萌发,菌丝一端向内深入肌肉,一端向外生长,形成棉絮状菌丝。霉菌刚

14、寄生时,肉眼不易发现;待肉眼见到时,菌丝已从鱼体伤口侵入,由外向内生长。菌丝与伤口的细胞组织缠绕粘附,使组织坏死。由于棉絮状的菌丝日渐增多,鱼体负担过重,使游泳失常,食欲减退,日渐瘦弱,导致死亡。 观赏鱼感染霉菌时,还受其光照时间长短的影响。较长时间的阴雨连绵,或室内灯光、日光等光源不足,这些因素都能促使霉菌的孳生。受霉菌感染的鱼体,通常皮肤布满白翳一层,尤其是黑色、红色鱼最为明显,从而失去鱼体应有的光泽。随后活动迟钝,常呈呆滞状,浮于水面,若不及时治疗,鱼体霉菌蔓延,患处肌肉腐烂,食欲减退,最终导致死亡。 治疗方法肤霉病一年四季均可出现,以初春和晚冬最常见。为了防止水霉病的发生,应注意操作时

15、尽量防止损伤鱼体和寄生虫咬伤,并可在水中投入少量食盐,以抑制水霉病的发生。当发现鱼体感染水霉病时,可用3食盐水浸洗,每天1次,每次510分钟,或用百万分之二(2ppm)的高锰酸钾溶液加l食盐浸泡2030分钟,或用百万分之一至二(12ppm)的孔雀石绿溶液浸洗2030分钟,或用百万分之一至二(12ppm)的次甲基蓝溶液浸泡2030分钟,或用百万分之五(5ppm)的呋喃西林溶液浸洗,或用百万分之零点零二(0.02ppm)的孔雀石绿溶液、百万分之零点三(0.3ppm)的甲醛溶液直接泼洒入水族箱,以抑制霉菌的孳生。还可用提高水温以抑制水霉的生长。在水族箱顶端安装一盏15瓦的紫外线灯,每日照射数小时,可有效地抑制或消除水霉的孳生。 2.鳃霉病 病原体 为鳃霉属。 症状 当孢子散落在水中时,碰上鱼鳃,便粘附在鱼鳃上,侵入其组织里生长,发育成菌丝,不断分枝,在鳃小片内像蚯蚓一样穿来穿去,破坏组织,把正常的鲜红鳃丝变成粉红色,显示出严重的贫血状态。随着病情的发展,呼吸机能严重地受到阻碍,以至引起病鱼死亡。病程往往表现为急性型。当开始发病时,发现少数鱼死亡,但到第23天,会突然出现大批死亡。当水质不清洁时,有机质过多而使水体变质时,最适宜鳃霉的大量繁殖。 治疗方法 鳃霉病尚无较好的治疗办法,主要靠平时注意做好预防工作,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