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九日思长安故园 教学设计[3].docx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2225299 上传时间:2024-03-0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3.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九日思长安故园 教学设计[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行九日思长安故园 教学设计[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行九日思长安故园 教学设计[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行九日思长安故园 教学设计[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行九日思长安故园 教学设计[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行九日思长安故园 教学设计[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九日思长安故园 教学设计[3].docx(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2、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具有半幼稚、半成熟、半成人、半儿童的特点,好动、思维简单,从小学到七年级是他们学习生活中的一个转折点,新的学习环境,新的学习内容。对新版教材的不适应也是他们对语文学习的最大困扰,初中和小学的教材在教学重点上有所区别,所以学生的学习方法在短时间内很难转变。这时老师要做的就是在教学中正确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由浅入深,自然过渡,使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在备课时要精心准备、周密设计,讲解时抓住关键,突出重点,语音要生动形象,要善于抓住学生的思维,重视启发诱导,

2、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养成他们重视语文,学习语文的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3重点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2、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激情导入,引出本诗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的古文学源远流长,丰富多彩。而中国诗歌就像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一直盛开在世界文苑之中。学习古诗,能使我们领略古代诗人豪放、婉约的艺术风格,更能使我们领略诗中描绘的雄壮、优美的意境。每个人都有故乡,每个人也都有漂泊江湖之时,这便难免乡情汹涌。王维惦记故园窗前一枝梅花是否开放,思绪漂浮,感慨万千;李白感念故乡流水万里相送,形影相随,情意绵绵;王之涣横笛吹

3、奏幽幽杨柳曲,心生愁怨,迁怒春风。游子思乡,乡情如海,游子怀旧,旧念漫天。 岑参随军奔波,辗转南北,有感时局动荡,怀想亲朋好友,遂和泪带血,饱蘸情思,写下了感人肺腑的诗篇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活动2【讲授】诗人简介岑参(公元715-770年),唐江陵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孙。天宝三年进士。八年至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后又随封常清至北庭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至德二载与杜甫等五人授右补阙。后出任嘉州刺史。大历五年卒於成都。工诗,长于七言歌行。现存者三百六十首。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风格与高适相近,

4、后人多并称岑高。有岑嘉州诗七卷。活动3【讲授】介绍此诗时代背景这首诗的原注说:“时未收长安。”唐天宝十四载(755)安禄山起兵叛乱,次年长安被攻陷。至德二载(757)二月肃宗由彭原行军至凤翔,岑参随行。九月唐军收复长安,诗可能是该年重阳节在凤翔写的。岑参是南阳人,但久居长安,故称长安为“故园”。此诗(岑参所以写的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表现的不是一般的节日思乡,而是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关切。 活动4【活动】师生互动,讲授新知1、(出示多媒体课件全屏显示全诗)学生自由朗读古诗,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2、学习向导:(出示多媒体课件全屏显示)(1)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并在学习小组

5、间展开交流。(2)读一读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想一想这首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3)记下不懂的问题,画在书中,寻求同伴的帮助。实在解决了的,在全班讨论交流。(4)选择喜欢的形式进行汇报。活动5【活动】组织学生汇报自学情况(1)(出示多媒体可见全屏显示动画版的课文插图)出示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动画插图,教师配乐朗诵,学生看、听、思考,这首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按照提出问题的顺序,依次进行汇报,交流自学情况。(再次出示多媒体课件)(3)学生充分谈,教师随时进行朗读指导。第一组:汇报诗句的意思。想要在九月九日去登高,可惜没有人为我送酒。联想到遥远的故园的菊花,到现在无人问津。早知如此,应该开在

6、战场旁边。第二组:主持开展“考考你的理解力”环节。目的在于考察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 第三组:以朗读作为主要的回报形式。教师提供相应的音乐录音。汇报的形式力求多样活动6【活动】课堂互动练习,教师参与同学们设计的汇报形式真是太精彩了!我也想借此机会出几道题,考考大家。(出示多媒体课件练一练)练一练:1、岑参除了这样的一首写边塞生活的诗,还有那些诗篇?同学们踊跃回答。2、教师请一名同学配乐朗诵,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3、诗中第二句的典故是什么?(此诗第二句引用陶渊明的典故,据南史隐逸传记载:陶渊明有一次过重阳节,没有酒喝,就在宅边的菊花丛中独自闷坐了很久。后来正好王弘送酒来了,才醉

7、饮而归。这里反用其意,是说自己虽然也想勉强地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可是在战乱中,没有象王弘那样的人来送酒助兴。)活动7【练习】课堂练习1、诗中描写了哪些习俗?答:重阳节习俗: 登高 赏菊 亲朋相聚饮酒作乐2、通过学习这首诗,你能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从行文思路上看,这首诗由欲登高而引出无人送酒的联想,又由无人送酒遥想故园之菊,复由故园之菊而慨叹故园为战场,蝉联而下,犹如弹丸脱手,圆美流转。从内容上看,诗人表现的不是一般的节日思乡,而是对百姓疾苦的关切。活动9【活动】课堂小结此诗表面看来写得平直朴素,实际构思精巧,情韵无限,是一首言简意深、耐人寻味的抒情佳作。活动10【作业】布置作业1、背诵古诗。2、搜集有关节日怀念故国家园的诗句。3、(1)这首诗写到了哪个传统节日?从诗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