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2222377 上传时间:2023-12-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60-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60-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60-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60-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60-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60-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60-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发展”。即“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传统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常常进行灌输式教学,从理论到理论,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对学习不感兴趣,缺乏主动性、创造性。在本课教学中,我努力做到教学内容生活化,让教学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打破教材局限,从感性入手,经过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形成理性认识,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本课运用信息技术,在创建学习情境和提供学习工具的同时,搭建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平台,从深层次上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获取、分析、加工、利用、创新及信息交

2、流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教学背景:教材分析:本课承接上节“伟大的历史转折”,具体介绍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是通过坚持改革开放来实现的。要求学生明确农村、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必要性)、前提(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措施(如何改革);对外开放的逐步推行以及新格局的形成。改革不断深化,成就日新月异,因此教学中我没囿于教材的介绍,而是更多地联系当今社会及学生身边之事。本课教材中的一些理论较深,高一学生对计划经济下的生产和生活缺乏感性认识,因此理解掌握有一定难度,所以我在教学中借助文字、图片、录像资料突破难点,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结论,做到“论从史出”。学生分析:1 高一学生已具有一定的信息收集能力,

3、但信息的分析能力还需提高。因此,通过信息技术和历史教学的整合,促使学生对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加工、利用,从而解决问题,达到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目的。2 学生对要学的内容所具备的水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突飞猛进,学生通过调查、访谈和搜集图文资料,能感知国家或本地区改革开放以来的辉煌成就,为加深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提供鲜活的感性材料。教学手段:本课使用多媒体创作软件Authorware 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Flash动画、视频录像等多种媒体表现手法进行集成,并配以人机交互图形界面,将多媒体与教学内容目标进行有机整合。过去,单纯使用多媒体课件授课,老师往往成为“鼠标的点击者”。随着电子白

4、板进入课堂,老师在电子白板上可以自由地板书,和学生面对面地交流,不必再在电脑操作台和黑板之间忙乱。我利用电子白板对课件中的文字、动画、视频进行即时标注、点评与控制,弥补了很多课件互动性较差的缺点。实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三、教学目标及内容框架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农村、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措施,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改革开放的成就。2 多渠道搜集整理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资料和素材,培养学生课内外学习相结合,学习与生活相结合,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 归纳改革开放的措施和成就,并与党和国家改革开放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相联系,培养学生概括阐述能力。2 通过读对外开放地区

5、示意图培养学生借助地图了解历史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分析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领会实行改革开放的必要性、正确性。2 通过改革开放辉煌成就的学习,坚定学生的社会主义信念,激发学生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学重点:1 经济体制改革2 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教学难点:经济体制改革的含义及必要性的理解。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加知识容量和直观性,通过激发学生兴趣进而提高教学质量。教法运用:教学设计凸现正面教育原则、启发式原则。在教学中针对高一学生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实际,较多的采用了启发式以及情感体验等教学方法,诱导学生多读、多想、多议,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前准备:全班分六

6、组:分别调查改革开放后我国农业、工业、科技、文教、外贸等方面的成就及人民生活的变化。方法:上网查找相关资料、进行采访(采访学校教师、学生父母、邻居等)、外出拍摄相关照片;加工整理收集到的资料,并在组内交流,然后每组选一代表在班里汇报,汇报时要准备PPT文稿。四、教学过程设计:过程媒 体类 型媒体内容教学步骤设计意图课前声 音背景音乐春天的故事学生欣赏,准备上课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帮助学生理解把握时代特征,创设情境导入学生回忆: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作出了哪些关系党和国家命运的重大决策? 承上启下。对 内改 革投影、图片人民公社年代出工前敲钟、社员列队下地生产、出工不出力现象照片。学生思考:人民公社体

7、制的弊端。明确农村改革的原因,突破难点。投影、图片、交 互白 板小岗村改革契约照片学生思考:小岗村如何进行改革?契约中的“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说明什么?利用白板解析、点评契约照片。培养学生阅读、分析材料的能力,并感受到小岗村率先实行改革所冒的风险。学生归纳:什么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培养归纳问题的能力。录像改革后凤阳农民盖新房、结婚、点票子、买电视机、杀猪的录像说凤阳学生思考:录像反映什么?使学生感受改革的巨大作用。投 影图 片华西村民的住房、轿车;今日韩村河讲述华西村、韩村河的变迁并组织学生观看图片使学生理解农村改革的又一重要步骤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突出重点。录像现代农民生产、经营方

8、式巨变的录像现代化农业思考今天农民拿着订单生产,说明什么?理解今日农业向着专业化、社会化、商品化方向发展。录像沈阳冶炼厂和沈阳电缆厂的供需关系被分割三十多年的录像计划经济下的工厂思考计划经济的弊端理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突破难点。思考:(1)国有企业应如何改革?改革结果怎样?(2)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有什么作用? (3)改革的目的是什么?(薛晨同学正在举例说明国家是如何进行宏观调控的)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联系实际的能力。对外开放提问:(1)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原因?(2)对外开放的目的?(3)对外开放的原则?郑硕同学正在回答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电 子白 板师生共同利用白板

9、讲解、演示对外开放的步骤、特点。 思考对外开放的步骤、格局利用人机交互,引导学生以识图为主要形式,把历史地理不同学科、时空概念有机结合,理解新格局特点。改革开放的成就投影、图片、录音、PPT文稿改革开放后我国农业、工业、对外贸易、教科文、城市人民生活的相关材料。学生采访的录音展示师生收集的资料。(学生采访贺主任)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加工材料的能力。体会改革开政策的正确性。录像国民收入的增长、实现小康的战略目标的录像走进新时代节选学生观看再次感受改革开放来的伟大成就,将本课推向高潮。小结电子白板本课教学重点总结本课知识知识整理、巩固(注:教学流程图见附录一)五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1做相关的练习

10、题,检查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2利用所收集到的材料写成调查报告。要求观点明确、材料翔实具体,能支持观点。(课程学习的延续)。3 填写对本课学习的调查问卷。(见附录二)4 文件夹(档案袋)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自己的学习材料都放入一个文件夹中。这个文件夹包含了学习笔记(学习笔记分两部分:左侧记录学习的内容和问题,右侧记录学生解决该问题的思路、步骤。)、作业、收集到的有关资料、自己的电子作品、学习成果以及参加在线讨论的记录等。通过该文件夹,教师可以非常清楚地了解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学习收获,有利于做出公正的评价。5 学生评选优秀课件制作、优秀资源、优秀组织小组。优秀小组评选有助于学生逐步养

11、成尊重、理解、欣赏他人的态度,拓宽自己的视野和胸怀。(优秀资源二例:)学生制作的改革前后人民住房变化的演示文稿。学生制作的改革后人民生活变化的演示文稿。 附 录教学流程图 学生欣赏准备上课音乐春天的故事 交流从视频中得到的有效信息提问对外开放的原因、目的、原则判断思考回答视频计划经济下的工厂提问CAI提出问题交流提出问题CAI视频现代化农业解释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的发展华西村、今日韩村河照片CAI视频说凤阳CAI观察分析照片电子白板解析照片小岗村改革契约照片并提出问题CAI判断交流感受观察分析照片 解析照片人民公社时期生产照片并提出问题CAI复习提问导入新课流程图注释学生活动介绍对外开放格局、特点电子白板教师逻辑判断交流展示课前准备的改革开放成果教师评价学生评价教师活动视频走进新时代节选CAI媒体使用本课小结电子白板附录二 调查问卷1你喜欢这样的讲课方式吗?是 否 为什么 说得越具体越好2你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了吗?是 否 为什么3本课内容你理解了吗? 是 否 为什么4你对本课还有什么意见建议?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