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42221921 上传时间:2024-01-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一、班级情况分析:一(1)班现有学生49人, 学生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具有一定的观察、比较和有序思考的能力;积累了一些较浅显的生活经验,具有一定的交流合作意识和较好的学习习惯。大部分学生在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

2、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本学期要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提高积极性,抓好基础知识,引导学生思维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二、教材分析: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图形(二)、20 以内 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 以内数的认识、摆一摆,想一想、认识人民币、100 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一)、找规律。教材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注意培养学生

3、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的风格和特色更加鲜明,将数学学科体系的严谨性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开放性有机结合,更好地促进教育教学活动,初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又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更加符合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三、教学重难点:1、认识 100 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培养学生 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学习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统计 意识,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3、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习习惯。四、教学目标: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 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 100 以内数,会读写 100 以内数。掌握 10

4、0 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 100 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 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2、熟练计算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 100 以内两位数加,减 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和平行四边形。4、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和数据整理的关系。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 1 元=10 角,1 角=10 分, 爱护人民币。6、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 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

5、和 欣赏数学美的意识。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9、培养认真倾听,书写工整的良好习惯。10、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初步感受数学思维方法。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五、教学措施: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 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习数 学的热情。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

6、,敢 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 质。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习喜闻乐见 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小学教学设 计 网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6、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习 数学知识。7、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六、课时安排:一、认识图形(二)(3课时)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10课时)1、十几减9.1课时2、十几减9的练习课.1课时3、十几减8、7、6.1课时4、十几减9、8、7、6的练习课.1课时5、十几减5、4、3、2.

7、1课时6、十几减几的练习课.1课时7、解决问题.2课时8、整理和复习.2课时三、分类与整理(3课时)xx xjxSJ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9课时)1、数100以内的数和数的组成.1课时2、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2课时3、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2课时4、解决问题.1课时5、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2课时6、摆一摆,想一想.1课时五、认识人民币(5课时)1、认识人民币,元、角、分的进率.2课时2、简单的名数变换和加、减法.2课时3、解决问题.1课时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2课时)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1课时2、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3课时3、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3课时4

8、、小括号. 1课时5、连加.1课时6、连减.1课时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7、整理和复习.2课时七、找规律(4课时)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

9、品味。八、总复习(4课时)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第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