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设计与反思.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2221119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设计与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设计与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设计与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设计与反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设计与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设计与反思.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设计与反思课题:第一节 练习使用显微镜科目:生物学教学对象:七年级课时:1课时提供者:单位:蚌埠市淮上区沫河口中学一、教学内容分析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而进行生物学实验最不可缺的工具就是显微镜,初步学会独立使用显微镜是初中阶段十分重要的实验技能之一,同时也有助于进一步从微观角度认识动植物。“练习使用显微镜”一节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一节内容。光学显微镜是用来观察肉眼看不到的微小生物,要学习观察植物细胞(洋葱内表皮细胞)和动物细胞(人口空腔上皮细胞),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细胞的结构。只有规范、熟练地使用显微镜,才能为学生培养良好实验习惯打下基础。只有掌握了显微镜的使用,才能

2、为整个学习过程以学生的亲自动手操作,及时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在课堂中解决。二、教学目标1、说明显微镜的构造与功能。2、规范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像。3、初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治学的科学作风。三、学习者特征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热爱大自然,他们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善于发现,但是在生活中接触显微镜的机会并不多,学生只是知道显微镜可以使我们看到的物体放大,但是具体的操作不会,所以要给学生创设情境,整个学习过程以学生的亲自动手操作为中心为出发点,并及时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因难在课堂中解决。适当引导学生进行自学和部分探究,让学生掌握显微镜的结构、功能及使用方法,在获得新知与能力的提高的同

3、时,体验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探究所需要的能力。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自主学习法、实验指导法、多媒体教学法、教师演示法、讨论与交流等方法。五、教学重点及难点1、重点: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学生独立操作能力的培养。2、难点: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能用低倍镜快速看到清晰地物像。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课件:显微镜下的微小生物。一滴水中有什么呢?生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我们要研究细胞,首先要看到它。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看清楚就必须借助显微镜。观看课件: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生物细胞的图片。一滴水中生活的各种微小生物图片。光学显微镜

4、可使物体由“看不见”变成“看得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到微观世界的神奇,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二)合作学习,认识结构1、接着指导学生看教材P36,对照实物,从上到下辨认显微镜各部分结构。两人一组,合作学习,认识其结构。2、教师示范并指导学生进行实验第一步:取镜和安放从镜盒中取出,左手托镜座,右手握镜壁,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并安装目镜,强调手指不可触摸镜头。对照教材学习:显微镜的各部名称及功能。分小组共同学习,认识显微镜,真实感受各部件的功能,如辨认目镜和物镜,调节准焦螺旋等。观察,模仿,记忆。学会交流与合作。学会观察倾听。(三)自主学习,亲身实践1、教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显微镜、探索观察自制写

5、有“上”字透明胶片,巡回指导,及时点拨纠正。2、教师适时发出疑问和点拨,指导使用显微镜时应注意的问题:你怎样取镜和安放?你是如何对光的?转动转换器应该怎么操作?如何对物体进行观察?显微镜放大倍数与目镜、物镜的放大倍数有何关系?视野中的物像不在正中央,怎么办?“为什么写在不透明纸上的数字在显微镜中观察不到呢?”显微镜使用完后,怎么办?学生动手操作,注意观察,默记操作要领。找出自己在操作过程中不规范的地方,加以改正。师生共同归纳使用显微镜时应注意的问题:取送显微镜时一定要一手握镜壁,一手托镜座,千万不要一只手提着显微镜。用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转动物镜转换器的手法要正确,是拇指与食指握住转换器边缘转

6、动,而不是用手指扳物镜。对光后,不要再随意移动显微镜。观察时,左眼看显微镜,右眼睁开。镜筒下降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防止将标本压碎。物像是倒像,物像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在视野中物像偏在什么方向,玻片标本就移向什么方向。光学显微镜观察的材料必须是薄且透明的。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将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把显微镜放进镜箱,送回原处。形成科学的实验习惯和良好的实验操作程序。形成归纳总结能力。(四)随堂检测,小组竞赛(五)新课总结,布置作业指导总结新课。独立完成能力培养与测试显微镜的操作步骤:一取二放三安装,四转低倍五对光;六上玻片七下降,八升镜筒细观赏;九退整理后归箱,

7、十全十美你最棒。七、教学评价设计班级_ 姓名_ 时间_评价项目分值自评互评1、能否正确安放显微镜102、能否正确使用转换器使低倍镜对准通光孔103、能否正确使用反光镜使光线反射到通光孔104、安放玻片标本,是否使标本正对通光孔中心105、是否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物镜下降到适当位置106、是否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物镜上升时左眼睛观察,右眼睛睁开。107、能否找到物像并使物像清晰108、实验结束后,能否正确处理试验台109、能否与同学协作遵守实验纪律1010、能否爱护实验用品实验后能否正确收拾整理实验用具10总评(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总分教师评(或寄语):(说明:自我评价实事求是的对自己在实

8、验中的各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价;互相评价是在双方协商讨论,实事求是的对各成员各方面的表现给予评价。总评:60以下的为不合格,60-75分为为及格;75-85分为良好;90-100分为优秀。)八、板书设计第二单元 生物的结构层次第一章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第一节 显微镜的使用一、显微镜的结构二、显微镜的操作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回镜九教学反思七年级学生没有上过生物课,生物实验能力差,初次学习使用显微镜时常常很兴奋,上实验课的热情很高,对显微镜很好奇,强调规范操作,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是重中最重的任务。教师教学时往往在交代的注意事项多而琐碎,亦步亦趋,活动难以放开,会出现手忙脚乱的现象。为此,怎样保证

9、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保持高涨的热情进行充分的实践呢?我是这样设计的:本节课我通过安排学生尝试性操作、自主观察、纠错性观察、自我评定、互评、小组竞赛等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实践,让学生在忙而不乱中合作学习、自主学习、亲身实践,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而且每一次的操作都将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在新的情境下向前推进,使重复实践富有新意,为了更好的去实现培养学生基本技能的教学目标,为了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我设计了自评、互评,既锻炼学生的判断能力,增进学生间的沟通,又在竞赛中巩固新知,可谓是一举多得。课内容结束后,让学生填写练习使用显微镜的实验报告,以便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再次检查。在本节教学中,注重融入情景教学和表现性学生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努力创造一个和谐、民主、并充满激情的课堂氛围,教师不再是单纯的解道、授业解惑者而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伙伴,学生也不再是一味地听与接受,而是主动去探究、发现、体验与感悟,获得知识、技能的同时提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初中学生在一个生动、有趣而又多姿多彩的生物课堂中,真正做到愉快地“享受”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