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初探.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2221053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2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信息技术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初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信息技术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初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信息技术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初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信息技术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初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信息技术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初探.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信息技术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初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信息技术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初探.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信息技术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初探王 静(白银市第九中学,甘肃 白银 730913)摘要高中信息技术VB程序设计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体验算法思想,了解算法和程序设计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能简单问题出发,设计解决问题的算法,并能初步使用程序设计语言编制程序实现算法解决问题。但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枯燥乏味,缺乏学习兴趣,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模式,分析、摸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程序设计的学习兴趣。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使课堂教学活动更加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这会大大增强学生学习程序设计的兴趣,使本来觉得枯燥的编程也会变得鲜活

2、起来。关键词程序设计 学习兴趣 主体地位 高中信息技术VB程序设计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体验算法思想,了解算法和程序设计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能简单问题出发,设计解决问题的算法,并能初步使用程序设计语言编制程序实现算法解决问题。但学生缺乏相应的知识背景,导致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有恐惧心理,缺乏学习兴趣。面对这样的实际情况,教师应该从教学实践入手,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模式,分析、摸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程序设计的学习兴趣。这样,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如下改革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一、 引入“游戏”化教学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参与的第一步。如果学生能满怀兴致地去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他们的拓展能力和创新能力无疑就会得到提高,从而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对于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而言,尤其如此。孔子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论语雍也)因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针对学生对编程不感兴趣,而对“游戏”情有独钟的特点,编写“游戏”引入课题。在讲解有两种情况的分支结构时,用VB编写了一个猜数字的小游戏。界面如图所示:授课前,先让学生猜一个1-100之间的整数。当然,要猜的这个数通过Randomizej = Int(Rnd() * 100 + 1

4、) 随机产生。如果猜小了,显示“你猜小了”;如果猜大了,显示“你猜大了”;如果猜对了,显示“你猜对了”,并显示出一共猜了多少次。当然,猜的次数越少表示你猜的效率越高。通过这个猜数字的小游戏,再结合教材的介绍,学生就会很容易地明白什么是分支结构,进而启发他们编写这个程序:i = Val(Text1.Text)If i j Then Label2.Caption = 你猜大了 x = x + 1End IfIf i = j Then Label2.Caption = 恭喜你,猜对了 Print j x = x + 1End IfIf i j Then Label2.Caption = 你猜小了 x

5、 = x + 1End IfLabel3.Caption = 你共猜了 + Str(x) + 次通过这样“游戏化”的教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达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二、 讲解“精简”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要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无论是教师的授课还是辅助教学的教材,对于学生来说,只是外因。要真正学到知识,还得靠学生自己的刻苦学习。所以,在有限的课时内,老师的讲解应该精明扼要,而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相互讨论、练习。再拿“分支结构”这节课为例。以“游戏化”引入课题,用PPT给学生展示了分支结构的流程图和语句结构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结合“游戏”讨论分支结

6、构的流程和语句格式。实践证明,学生们讨论得热火朝天:“ifthenelse”学生们不仅讨论了我交给他们的这个任务,还结合自身实际,讨论了在学习和生活中碰到的其它问题。接下来,让学生结合教材,完成教材上给出的例子。这个环节学生完成得相当出色,只是个别的在调试的过程中遇到了一点点诸如把英文状态下标点写成中文标点的问题,给予指导便可以顺利解决。所以说,课堂教学的效益不在于教师教了多少,而在于学生学了多少,而学生学到的多与少又取决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和主动性。三、巩固练习,提升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课本练习相对较少而且比较简单,对学习VB编程有余力的同学,满足不了学生求知的愿望,所以,适当增加练习,可

7、以拓展学生视野。在学习完有多种情况分支结构后,在习题课上引导学生编写“选择题”程序:Private Sub Form_Load()Option1(0).Value = FalseOption1(1).Value = FalseOption1(2).Value = FalseOption1(3).Value = FalseOption1(4).Value = FalseOption1(5).Value = FalseOption1(6).Value = FalseEnd SubPrivate Sub Option1_Click(Index As Integer)optsel = IndexEnd

8、 SubDim optsel As Integer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If Option1(0).Value = False And Option1(1).Value = False And Option1(2).Value = False _And Option1(3).Value = False And Option1(4).Value = False And Option1(5).Value = False And _Option1(6).Value = False ThenMsgBox 请选择一个选项!End IfSelect Case optsel

9、Case 0MsgBox 你得丰富一下自己的业余生活了!, vbOKOnlyOption1(0).Value = FalseCase 1MsgBox 想法不错,但最好在工作以后在这样干,眼前还是以学习为主!, vbOKOnlyOption1(1).Value = FalseCase 2MsgBox 好佩服你啊,必成大器!, vbOKOnlyOption1(2).Value = FalseCase 3MsgBox 这不好,你有点逆反心理!, vbOKOnlyOption1(3).Value = FalseCase 4MsgBox 听话的好孩子,该有点自己的看法了!, vbOKOnlyOption

10、1(4).Value = FalseCase 5MsgBox 不管你信不信,这是真的,因为合格的编程人员不能骗人,因为目前的电脑智商偏低,还不会骗人!, vbOKOnlyOption1(5).Value = FalseCase 6MsgBox 谢谢你的夸奖,让我们一起努力,学好VB!, vbOKOnlyOption1(6).Value = FalseEnd SelectEnd Sub 这个程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升学生的编程思维。当然,对一般学生来说,这个程序需要耐心指导,经过讲解、指导,大部分同学可以顺利调试出结果。四、多元引导,合作互动,提升信息素养在上课过程当中采用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方式。教

11、师将教学难点给予详细讲解,而有些内容则可以通过学生相互讨论、网络上搜寻等途径自学。教师提前布置作业,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自学。例如,在讲解完算法时,给学生布置这样的作业:在互联网上搜索“韩信点兵”、“百钱百鸡”、“鸡免同笼”、“猴子吃桃”的算法。学生通过输入“关键字”的方法获取信息,了解上面算法的含义。有部分同学甚至可以利用流程图准确的描述上述算法。然后再在下节课抽学生上台演示。这种多元引导,合作互动的教学方法,一方面增加了课堂的活跃性,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这个教学环节,既较好地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点,又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更是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全面提升。以上案例,是高中信息技术程序设计教学中的点滴而已。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使课堂教学活动更加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这会大大增强学生学习程序设计的兴趣,使本来觉得枯燥的编程也会变得鲜活起来。参考文献1、梁晓东信息技术泰山出版社,G634.6712、杨改学,张晓兰,郭绍青现代教育技术教程甘肃教育出版社,2000-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