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产业链创新链分析资料汇编电子汽车新能源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2220884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77.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主要产业链创新链分析资料汇编电子汽车新能源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主要产业链创新链分析资料汇编电子汽车新能源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主要产业链创新链分析资料汇编电子汽车新能源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主要产业链创新链分析资料汇编电子汽车新能源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主要产业链创新链分析资料汇编电子汽车新能源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主要产业链创新链分析资料汇编电子汽车新能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主要产业链创新链分析资料汇编电子汽车新能源(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产业链概念及常见产业链分析摘要:产业链是某种具有内在联系的产业集合,产业链分析为观察 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是认识和判断产业各环节竞争能力、确定 产业竞争优势的有力工具,并为政府和企业的战略决策提供了有效的 思维方法。本文正是从产业链的角度来认识电子信息、机械制造、汽 车、新能源产业,评价我国的产业现状,进而结合现阶段产业发展中 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提出今后我国主要产业发展的思路。着力解决我 国创新链中的重大瓶颈问题,为地方政府的产业升级、规划制定及应 用型高校转型提供参考。近年来,“产业链”这个名词在报刊和文献上频繁出现,如:纺 织产业链、啤酒产业链、生态产业链、服务产业链等,应用非常广泛,

2、 但有关产业链的概念基本还未明确提出。笔者认为,产业链可以定义 为具有某种内在联系的产业集合,这种产业集合是由围绕服务于某种 特定需求或进行特定产品生产(及提供服务)所涉及到的一系列互为 基础、相互依存的产业所构成。从现代工业的产业链环节来看,一个 完整的产业链包括原材料加工、中间产品生产、制成品组装、销售、 服务等多个环节。实际上,任何产业都能形成一条产业链,现实社会 中存在着形式多样的产业链,而且众多产业链会相互交织构成产业网。 产业链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产业链包括满足特定需求或 进行特定产品生产(及提供服务)的所有企业集合,涉及到相关产业 之间的关系;狭义的产业链则重点考虑直接

3、满足特定需求或进行特定 产品生产(及提供服务)的企业集合部分,主要关注产业内部各环节 之间的关系。经过初步研究,笔者认为产业链一般具有以下三方面的 主要特征:构成产业链的各个组成部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相互联动、 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它们在技术上具有高度的关联性,上游产业(环 节)和下游产业(环节)之间存在着大量的信息、物质、价值方面的 交换关系,且它们之间具有多样化的链接实现形式。产业链上的各个 组成部分呈现出分离和集聚并存的趋势,它们存在着技术层次、增值 与盈利能力的差异性,因而就有关键环节和一般环节之分,而且各个 组成部分对要素条件的需求具有差异性,这就导致了产业链的战略环 节存在区域差异

4、性。产业链受产业特征及发育状况影响,存在繁简程 度的差异性,同时产业链之间相互交织,往往呈现出多层次的网络结 构,存在主链条、次链条的区分,而且这些链条都处于一定的外部支 撑环境之下。电子信息产业内涵非常丰富,包括微电子、光电子、软 件、计算机、通信、网络、消费电子以及信息服务业等众多领域,但 每个领域几乎都涉及到设备、软件和服务业三大部分。因此,可将电 子信息产业链的主链条抽象为设备、软件、服务三个主要环节,这些 环节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客户对此有积极的反馈作用。客户要享 用电子信息产品的功能,往往既需要购买硬件产品,也需要购买相关 的软件以及服务。设备既包括直接面向消费者的终端设备,也包

5、括用 于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的中间设备(如网络设备),这些整机设备主要 又由芯片及元器件、组件组装形成。软件是电子信息产业链的核心, 它是各种硬件设备功能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具有较高的附加值。服 务是企业获取更多价值的重要一环,信息服务业已发展成为独立的行 业,既包括一般性增值服务,也包括立足于网络的网络增值服务。一 般性服务主要是针对软硬件产品开展的增值服务,而网络增值服务是 立足于三大网络(计算机互联网、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基础之上的 服务,这就涉及到网络设备及设施购置、网络建设及基础运营,同时需要借助软件实现功能。设备产业 和软件业又可以细分成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几个环节。更广泛地来 看,电

6、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相关产业的支撑,例如生产硬件设备 离不开提供原料的材料行业以及提供生产设备的机械行业,这些相关 产业的上下游关系构成了电子信息产业的支撑链条。此外,存在于外 部环境之中的大学、研究机构、金融机构、政府部门则为电子信息产 业的发展提供了必需的技术、人力资源、资金、政策以及其他一些支 持条件。所有这些相关内容共同构成了广义上的电子信息产业链(见 图),而狭义电子信息产业链则是除相关产业支撑链和外部支撑环境 之外的部分。笔者认为从产业链角度来考察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 主要应把握以下几点:要有整体、系统、关联的概念,在全球电子信 息产业链的背景下看待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及其环节,充

7、分考虑上下游 产业的衔接问题,以及相关产业和支撑体系的匹配问题。要有动态的 概念,电子信息产业链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既要立足现状,又要放 眼未来,争取不断向核心技术挺进,逐步向产业链高端靠拢。要有分 工的概念,电子信息产业链上的环节有主次之分,而产业链的战略环 节又存在区域差异,我国各地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应选择好适合自身 条件的战略环节。我国创新链条的瓶颈制约及解决策略我国在科技领域的投入越来越大,科研成果也越来越丰富,但是科研成果转 化并不顺畅。究其原因,在于我国的创新链条存在“肠梗塞”现象,在“基础研 究、应用开发、中试、商品化、产业化”的创新链条中,中间环节非常薄弱,科 研机构热衷于“申

8、请课题、开展研究、通过评审、再申请课题”的循环,而产业 部门则陷入“引进技术、生产产品、技术落后、再引进技术”的循环,在全球产 业链中的低端地位难以根本改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重点解决我国重大关键技 术创新链的中间瓶颈制约,形成科研促进产业创新、产业支持科研发展的正反馈 效应。我国创新链条存在三大瓶颈制约创新链条包括以下五个环节:一是基础研究,探索新技术的原理;二是 应用开发,在实验室制作样品或样机;三是中间试验(简称中试),验证和改进 实验室技术,按照规模生产要求解决工装、工艺、原料和标准等问题;四是商品 化,企业整合技术、资本、人力资源等要素,面对市场开展小规模经营,完善产 品,寻找市场;

9、五是产业化,企业开展大规模生产,获取创新活动的回报。重大关键技术的原始创新基本都要经历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完整链 条,需要研究机构和企业的共同参与才能完成。在创新链条的不同环节,创新活 动的任务、性质、关键要素、参与者都有所不同,其中应用研究、中试、商品化 三个环节需要科研机构和企业共同参与。在应用研究环节,科研机构起主导作用, 但企业的参与可以为技术转化打下铺垫;在中试环节,科研机构也是主要力量, 但企业的参与可以加快技术应用步伐;在商品化环节,创新活动发生质的变化, 从科研机构内部的研究活动演变为企业整合技术、人才、资金等创新要素开发市 场的经营活动,是创新链条中最惊险、最关键的一跳。目前

10、我国创新链条中主要存在着三大瓶颈。瓶颈之一:应用开发脱离市场需求有关研究显示,我国科研机构的研究经费中,30%40%来自财政拨付的 事业费,60%70%来自各类项目研究经费。项目导向的体制对科研机构具有很强 引导性,关键是项目设立机制是否合理。对于当前的项目管理机制,科研机构认 为申请项目花费精力太多,研发也缺乏连贯性;企业认为,科研项目存在研究内 容与市场需求脱节现象,导致很多研究成果不具备市场应用价值。瓶颈之二:中试力量薄弱我国科研体系存在“重科研、轻中试”的现象,这既与中试的性质有关, 也与科技管理体制有关。首先,中试具有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的性质,重大 关键技术的中试一般需要23年时

11、间,后续商品化和产业化还需要68年时间, 因此中试无论对技术持有方还是技术需求方,都缺乏投资吸引力。西方发达国家一般是企业在中试环节发挥重要作用,而我国企业处于产 业低端,往往难以承受长期技术投资带来的资金压力和失败风险,投资中试的积 极性普遍不高。第二,在体制上,我国科技部门与产业化部门纵向分割,相互脱 节,导致中试投入跟不上研发需求。此外,我国科研机构对参与中试活动既缺乏 动力也缺乏能力。科研机构追求学术成果,对技术中试的积极性不高,科研人员 也普遍认为中试工作“投入大、风险高、回报低”,不如走“拿项目、做课题、 出成果、评职称”的常规路子。即使有些科研机构愿意开展技术中试,也面临资 金来

12、源不足的矛盾。瓶颈之三:重大技术商品化缺乏吸引力企业是创新活动的主体,但提供技术的科研机构也必须大力配合。根据 调查,我国企业和科研机构对重大关键技术商品化的积极性都不高。从企业方面 看,重大关键技术商品化存在技术不成熟、市场需求不确定、与科研机构合作不 顺畅等方面的风险。从科研机构看,搞技术商品化远不如申请新的课题,后者经 费有保障,而且还能产生新的学术成果。此外,我国国有技术资产的管理制度也不利于重大关键技术的商品化。 当前制度的出发点是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而不是促进技术转化,如技术资产的处 置需要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层层审批,程序多、周期长,短则46月,长则1 年。殊不知,技术资产不同于物质

13、资产,只有应用才能产生价值,没有应用做基 础何谈国有资产流失?技术得不到应用才是国有资产最大的损失。相关政策建议1. 建设新型研发机构我国需要建立一批市场导向的应用技术研发机构。新型研发机构应将技 术转化和技术研发作为同等重要的使命,并以此为基础对组织结构、资金管理、 人事管理进行改革。新型研发机构应设立专门机构和专项资金,从事技术转化工 作;应改革单一化的科研成果评价标准,将成果转化工作列入职称评定、职业发 展和学术成就的重要方面;实行科研人员双向流动制度,鼓励科研人员参与创新 创业等等。新型研发机构的核心是要建立现代治理机制。可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成 熟经验,按照非营利组织模式发展研发机构,

14、设立科学家、企业家、政府官员等 多方利益相关者参加的理事会,由理事会决定科研机构的重大方向。我国一些地 方在新型研发机构的试点中也取得了宝贵经验,如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建立理事 会制度,按照项目合同实施全员聘用制,形成了“市场化导向、企业化管理”的 良好局面,科技成果转化取得了重大进展。2. 加强科技项目的需求方引导采用事业经费和项目经费相结合的科技经费管理方式,既有利于发挥科 技部门的主动性,也有利于发挥项目对科研资源的合理引导作用。必须建立市场 导向的项目管理制度,应用技术研究项目的管理,要建立多方参与的机制,既要 听取科技界的意见,也要听取产业界的意见。比如,可以借鉴德国的科研项目管 理机

15、制,政府资助的科研项目,由行业协会或商会在征求成员企业意见的基础上 提出技术需求,按照技术需求开展产学研合作。3. 设立专业性中试平台以降低中试门槛将分散使用的支持技术产业化的财政资金集中起来,设立一批专业性中 试平台。中试平台可以设在产业集群地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资金由中央和地方 分担,同时鼓励企业和科研院所参与。专业性中试平台除了建设必要的设施和设 备外,还要培养一批懂装备、懂工艺、懂技术标准的专业人才。政府集中资金建 设中试平台,一方面消除了支持单个企业带来的不公平竞争,另一方面可以大幅 降低单个项目的中试成本,显著缩短中试周期,为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创造良好 条件。4. 改革国有技术产权

16、管理体制技术的价值不是管理部门或第三方评估出来的,而是企业经转化后通过 市场经营产生的,调动企业积极性才是国有技术产权管理的关键。建议以促进技 术转化为出发点简化国有技术产权转让管理程序,技术产权的转让管理权限应直 接下放给科研主管部门,财政部门的职责可调整为制定政策和实施事后监管。另 外,还应放宽甚至取消智力资本的入股比例限制,加大对参与技术转化企业和科 研人员的激励,以调动科研机构实施技术转化的积极性。5. 加强创新早期阶段的政策资金引导设立专门的中试引导基金,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形成风险收益共担 机制,促进技术中试环节的多元化投资。充分发挥政策性风险资本的引导作用, 风险投资是应对创新风险的有效手段,建议将政策性风险投资向创新早期阶段集 中,如通过引导基金吸引社会资金投资技术转化的早期阶段,真正发挥分担技术 创新风险的作用。一旦从高风险的技术商品化阶段进入到大规模生产的产业化阶 段,大量的民间资本就会主动进入。(作者单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办公厅、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