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39348教资学习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2220511 上传时间:2023-10-01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39348教资学习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39348教资学习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39348教资学习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39348教资学习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39348教资学习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39348教资学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39348教资学习(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马克思主义的一般派别(选择题)例1:2010-1(单选)1894年1月3日,意大利人卡内帕给恩格斯写信,请求他为即将在日内瓦出版的新纪元周刊的创刊号题词,而且要求尽量用简短的字句来表述未来的社会主义纪元的基本思想,以区别于伟大诗人但丁的对旧纪元所作的。一些人统治,另一些人受苦难的界定。恩格斯回答说,除了从共产党宣言中摘出下面一段话外,再也找不到合适的了。这就是:“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前面是状语不用管),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引号代表作者观点,代表材料意思)这段话表明,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是( A )A.实

2、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B.实现人类永恒不变的普适价值 C.建立一个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大同世界 D.建立一个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性王国的平等、博爱的理性王国(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例2:练习(多选)新旧世纪之交,英国广播公司BBC发起了两次大型问卷调查。第一次题为千茸思想家,第二次题为古今最伟大的吉学家。让很多人感到意外的是,这两个榜单的第一名,居然是同一个人,他就是卡尔.马克思。现在,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因为( BC )A 以工人阶级(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B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指导我们认识与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C 马克思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D 指明了

3、历史更替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灭亡的具体途径(方法)选择题干扰选项:1) 偷梁换柱(概念不清)多看书2) 无中生有(不会看材料:but,conclusion,作者观点句)多读题3) 以偏概全(绝对词,一定会、总是、始终,不太会考)二、唯物三观一、物质观(重点选择题)1.考定义例1:练习(单选)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它( D )A 是人类能够实在感知的自然事物(太经验了不是哲学范畴 共性) B 是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C 看得见摸得着的一切实物(太经验了,感性)D 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2. 考判断派别例1:2016-2(单选)有一种观点认为,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

4、,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自由,倒过来就是由自,因此,自由等于由自,由自就是随心所欲(主观唯心主义),这两种关于自由的观点( D )A 前者是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后者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B 前者是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后者是唯心主义的观点C 前者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后者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D 前者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后者是唯意志论(=唯心主义)的观点前一个观点是正确的唯物主义补充:同义词:辩证唯物法(唯物辩证法 辩证唯物论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都是好词例2:练习(多选)有一种观点相信“意念可以移物”(主观唯心主义),甚至相信用意念可以直

5、接改变物质结构;另一种观点认为“理在事先”(客观唯心主义)。这两种观点都( AC )A 属于唯心主义B 将人的意识理解为某种“精细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C 否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D 没有承认辩证法(无中生有)辩证法、形而上学、可知论、不可知论这四个词与唯物主义、唯心主义无关例如:近代的形而上学就不承认辩证法,只有马克思承认辩证唯物主义,但两个都是唯物主义。二、意识观(重点选择题)1、考定义意识是特殊的物质(单独出现不要选)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意识:1)人脑(只能跟两个词,机能和属性,除此之外都是错的)2)接触物质世界,我们的想法只能是对物质世界的一种再现(创造性)意识是世界的本原;() 意识就是某种特

6、殊的物质 ()意识可以由人脑自生、是人脑的分泌物()例1:2009-单选 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 A )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 B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统一性 C物质和意识何者更为重要 D.物质和意识何者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更密切对于哲学范畴没有谁比谁更重要例2:2007-17(多选)关于龙的形象,自古以来就有“角似靡、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屋、鳞似鱼、爪似鹰、掌似 虎、耳似牛”的说法,这表明( AD )A. 观念的东西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意识的定义) B.一切观念都是现实的模仿C.虚幻的观念也是对事物

7、本质的反映 D.任何观念都可以从现实世界中找到其物质“原型”分析:A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再现:是以主观的方式再现内容B(观念看不见摸不着,观念只能反映,不能模仿)观念是主观的主观对主观,客观对客观C只有正确的认识(真理)才能对事物本质的反映自作聪明的人:现象反映本质?()现象表现本质(客观对客观)真象和假象都表现本质例3:【多选练习】美国研究人员最近使用一种“脑一脑”直连方式,让5对受试 者通过互联网传递大脑信号来玩问答游戏。这一实验的详细过程发表在公:共科学图书馆上,首次证明了两个大脑可以直接连接,且无须发声,一方就能准确猜出另一方的想法。这说明( BC )A意识来源于人脑(物质)(

8、偷梁换柱)B科技手段可以加强人某一方面的能力 C人们对意识活动的认识不断得到发展 D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偷梁换柱)三、运动观(重点选择题)运动不是感性世界的机械运动哲学范畴:一切变化1) 空间位移不变2)性质没有发生根本变化时空是贮藏所(错误),因为时空不是贮藏所,没了物质运动,所也不在了。例1:2013-1(单选)有一幅对联,上联“桔子洲,洲旁洲 ,舟行洲不行,”下联“天心阁 , 阁中鸽,鸽飞阁不飞。”这形象的说明了运动和静止是相互依存的静止是( A )A. 运动的衡量尺度 B.运动的内在原因 (矛盾是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动力和原因)C.运动的普遍状态 D.运动的存在没有

9、CD的说法例2:【多选练习】“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这 是南北朝时期的一位禅师善慧大士(傅翕)写的一首禅诗,来表达他所体悟 的与观察相悖的禅理,其中也蕴涵着运动与静止的哲理,主要有( BD )A 物质是运动的存在方式(主谓颠倒,偷梁换柱)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B 离开物质谈运动和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不正确的C 物质世界的运动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偷梁换柱)(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D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形式和相对稳定状态例3:2014-17(多选)长江的茸龄有多大?这里说的长江“年龄”是指从青藏高原奔流而下注入东海的贯通东流水系的形成年代。如果说上游

10、的沉积物从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页延而下能到达下游,这就表明长江贯通了, 这就是物源示踪。我国科学家采用这一方法,研究长江中下游盆地沉积物的来源,从而判别长江上游的物质何时到达下游,间接指示了长江贯通东流的时限。他们经过10多年的研究, 出长江贯通东流的时间距今2300多万年。这一研究成果从一个侧面显示出( AD )A. 时间和空间是通过物质运动的变化表现出来的 B.时间和空间是标示物质运动的观念形式 C.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物质运动是永恒的 D.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B时间和空间是客观实在性,不是观念的C以偏概全:具体的时空是有限的,整个的时空是无限的三、 两大特征:联系、发展(选择题、

11、分析题)例1:2005-16(多选)据媒体报道,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社会学家利用互联网技术做了一次实验,证明只要通过电子邮件的6次信息接力一个人就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个陌生人联系上。这表明( AC )A.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B.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人为的(联系是客观的,不是人为的) C.世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实现的 D.信息是世界普遍联系的基础(物质是世界普遍联系的基础)例2:【单选练习】“知人善察,难眩以伪”。现象有真象和假象之分。假象是( A )A从反面歪曲表现本质的现象 B人们在认识中发生的错觉C与本质无关的现象 D人们任意制造的现象现象和本质都属于客观范畴的,错觉属于主观范畴日常

12、经验生活并没有区分感觉和现象,例:“你很美!”美是现象,是人的感觉。任何现象都表现本质例3:练习(多选)假如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不好的词)的性质。这个观点( CD )A. 夸大了偶然性的作用(承认了偶然性的作用) B.混同了偶然性和必然性的作用 C.既承认必然性的作用也承认偶然性的作用 D.说明事物发展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综合作用的结果通过材料(倒装句)偶然性是好的,世界历史是不神秘的、有规律的,历史发展的必然性,是需要偶然性表现出来。例4:练习(多选)下列属于抽象可能性的是( AD )A. 实现共产主义 B.水中捞月 C.考上研究生 D.海底捞针四、3大规律(选

13、择题、分析题)例1:【多选练习】“鸡蛋从内部打破是生命,从外部打破是食物”,这句话体现了( AB )A 辩证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B 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据 C 量变引起质变D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无中生有)内因:内部矛盾 外因:外部矛盾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例2:2015-18(多选)平衡是事物发展的一种状态。小到体操中人在平衡木上的走,杂技中的骑车走钢丝、独轮车表演,直升机在空中的悬停等,大到人类的生存、地球的运转、天体的运动等,都是保持平衡的一种状态。世间的万事万物, 之所以能不停地运动、发展、前进,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保持了平衡。

14、要使“平衡”成为人们的“大智慧”就要( ACD )A.精确把握事物的度 B.准确掌握辩证否定的方式和方向 C.善于协调事物内部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 D.全面理解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关系区分例子与观点例3:2003-16(多选)西周末年思想家史伯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它平它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这里所包含的辩证法思想有( ABCE )A矛盾的同一是包含差别的同一 B.对立面的统一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 矛盾=对立统一)C.不包含内部差别的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D.矛盾的一方只有克服另一方才能达到统一 E.事物是由不同方面、不同要素构成的统一体材料中“和”:和谐例

15、4:【多选练习】有一段时间,微博上有个热门话题:”有一种冷,叫做你妈觉得你冷”,意思是说天气变冷的时候,家长出于关心子女的好意,有时候会不考虑体质、扬合等实际情况,一未要求子女多穿衣服。从哲学上讲,“你妈觉得你冷”不合理的地方在于( BD)A不了解个性寓于共性之中 (偷换概念)共性寓于个性之中B忽视了不同主体之间的差别性 C不理解真理是主观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 (偷换概念)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和(无中生有)D没有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5:练习(多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强调竞争双方的“合作共赢”,其哲学侬据是( ABC )A 矛盾一方的发展一另一方的某种发展为条件 B 矛盾双方在相互竞争中获得发展 C.不包含内部差别的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D.矛盾的一方只有克服另一方才能达到统一五、实践认识(选择题、分析题)例1:2005-3(单选)未来学家尼葛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从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 C )A. 认识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