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教学目标的确定MicrosoftWord文档.docx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2218350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说明文教学目标的确定MicrosoftWord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说明文教学目标的确定MicrosoftWord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说明文教学目标的确定MicrosoftWord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说明文教学目标的确定MicrosoftWord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说明文教学目标的确定MicrosoftWord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说明文教学目标的确定MicrosoftWord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说明文教学目标的确定MicrosoftWord文档.docx(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说明文教学目标的定位与落实 思源实验学校 韩明勋华师大崔允漷教授曾撰文说: “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课程标准,而课程标准的具体化就是教学目标;即使是教学目标,也有不同的层级:由学年/学期目标到单元/主题目标,再到课时目标。由于上位目标决定下位目标,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教师必须清楚它的上位目标是什么,才能把握住下位目标的基本定位。” 那么,怎样准确定位说明文教学目标?怎样让目标中正、明确?下面就案例进行微观分析。【案例1】看云识天气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的教学目标:1了解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 2体会科普说明文的语言优美、结构严谨的特点。 3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解读此类文章的基本能力),培养语言品

2、读能力。 这一单元的教学目标是“丰富科学知识,激发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具体到这一课,应是通过解读课文,了解自然奥秘,积累文体知识,培养阅读科学小品文的基本能力。目标这样定位是准确的:“了解”而不是“理解”或“掌握” 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不是掌握气象的科学知识,“了解”,是为了体会科普说明文语言的逻辑性。不少老师明里暗里将教学目标之一锁定在“理解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上,结果上成“地理课”,丧失了语文味。 【案例2】中国石拱桥的教学目标设计: 1学习生字词,理解部分词语的含义; 2整体感知课文的大概内容; 3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征。“整体感知课文的大概内容”,怎样才算是“整体感知”而非“部分感知

3、”?还有“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征”,如何知道学生是否“了解”?这些都是模糊不清、无法测定的,因此也难以在课堂教学中落实。 这样的目标,最大特点就是宽泛。我们大致可将上述目标分为三个方面:1诵读,解决生字词; 2内容把握(理清写作思路,领会文中深含的哲理);3写作方法学习(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诵读是解读文本的初步,是起点,不是目标;把握文章思路,领悟其中哲理,是必需,是为“语言学习”服务的,但还不是目标的重点,因为这种哲理可以在其他学科得到实现;“写作方法学习”最逼近“语文”,可是因为目标太多而泛化,等于没有目标。 那么,说明文,究竟要教些什么?如何确定它的教学目标? 一、了解说明文的教学要点和

4、教育价值学生在说明文阅读中的突出问题:不能准确理解和把握信息(文章最重要的信息,也就是事物的特征或原理)。我曾做过一项实验:让一位初中生默读奇妙的克隆第一部分,然后问她“什么是克隆”,结果是她回答不出要点,看着书也答不出。这反映了学生缺乏准确提取文章信息的阅读技能。 因此,说明文教学,首先要让学生读懂说明的事物或事理。例如:大自然的语言,要读懂什么是“物候”?物候与气候的关系是什么?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要读懂花儿有各种颜色的成因。 有些教师认为:说明文,主要给学生讲清楚说明文的种类、说明的方法、说明的顺序、说明的语言就可以了,至于课文的内容,学生通过自读是可以理解的。说明文教学如果过多地关注文本

5、内容,就容易上成常识课科学课,忽视了语文教学的本原。如果学生学完一篇说明文,对其中的科学知识仍是一知半解、稀里糊涂,就算知道了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语言特点,又怎能代表阅读能力的提高呢?其实,对许多说明文而言,弄清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并不困难,比如大自然的语言、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说明顺序,作者已经非常清楚地用“首先”、“其次”等提示语、用段首设问句的方式,点明了写作思路;“举例子”“引用”等说明方法,学生也很容易辨认。真正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在于:文章介绍的那些科学事理,学生真的能读明白吗?乃至所举的例子,究竟在说明什么,学生理解了吗?二、说明文教学目标的确定与落实(一)制订好教学目标需要结合语文课

6、程标准和年级要求、单元要求,还要认真钻研教材,在单元提示中领会单元目标,并能结合同一单元文章领会单元目标 。(二)仔细阅读课文,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预设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还必须在准确把握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认真阅读课文,恰当设计目标。 (三).目标的制定要结合文本特点。 例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册第四单元课文,都是科普说明文,但要结合各课的特点,设定不同的目标。 (四)、分析学情,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制定和叙述上,我们始终要明确教学目标陈述的行为主体是学生 (五)、教学目标的具体表述:教学目标的陈述应该是具体的、明晰的,而不应该是抽象的、模糊的,它必须是可观察可检测的。要做到这一点

7、,应该避免使用“理解”、“领会”之类的含混不清的结论性的词语。说“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不如说“能用自己的话叙述课文主要内容”或“能找出本文的说明顺序”清楚。这样,以问题的形式来表述目标,一定能唤起学生注意,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渴望。 (3)教学目标的陈述要根据实际情况叙述学生行为产生的条件 这些条件包括:需要利用的材料、时间因素、行为出现的地点等等,如“借助工具书”、“读课文之后”等。总之,课堂教学是一个活动过程,有一系列行为构成,因此,课堂教学目标是一种行为目标,一般认为行为目标的陈述要素有四个: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而且表述要以问题的形式出现,避免使用结论性语句。我们应该将每节课的课时目标分解成若干个具体的小目标,落实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分阶段地在各个活动中逐一实现。我们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对一些课程标准要求的内容,可设计为“学生能够”“多数学生能够”“个别学生能够”这样的要求。 总之,高效的课堂既要以精准的目标为中心,也离不开融洽的师生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