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数学1.3.1有理数的加法(第一课时)导学案.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42216226 上传时间:2024-01-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册数学1.3.1有理数的加法(第一课时)导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七年级上册数学1.3.1有理数的加法(第一课时)导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七年级上册数学1.3.1有理数的加法(第一课时)导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七年级上册数学1.3.1有理数的加法(第一课时)导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册数学1.3.1有理数的加法(第一课时)导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册数学1.3.1有理数的加法(第一课时)导学案.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上册数学1.3.1有理数的加法(第一课时)导学案岳池县城关中学数学集体备课组【学习目标】:1、理解有理数加法意义,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会正确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2、会利用有理数加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体会分类讨论思想。【学习重点】:有理数加法法则;符号的确定【学习难点】:异号两数相加,合理运用运算律【学习对象】:七年级学生【学情分析】:七年级是人生道路的一个新起点,从生理和心理上都是一个重要转折阶段。这个阶段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索和学习都充满渴望,心理更加敏感、叛逆,自信心也容易受挫。因此需要在教师引导下,开创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这样学生才能不断地接受新知

2、识的挑战。有理数的加法这部分内容在学生已有小学正数加正数(加零)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数的内容,保持着数学学习的连贯性。学生可以利用类比法来把新旧知识进行对照,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这样对新知识的掌握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法】:演示法、互动探究法 通过创设两数和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参与到问题中来,引导学生总结出有理数加法的不同情况(特别是有别于小学阶段的加法形式),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容易知道加法的计算结果,然后再引导学生自主地观察、发现有理数加法法则。教师总结法则时,注意突出先取符号,再用绝对值相加或相减,讲解有理数加法运算律,可先创设两个式子对比,再由学生自主通过“换几个加数试试”,

3、运用从特殊到一般法总结出来,学习了加法法则以及运算律后,应结合实际生活问题,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学法】:小组研讨法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认真观察题目,自主地发现、探究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进而总结出法则、运算律。在解决实际应用题时,要认真审题,创建出符合题目要求的数学模型,并思考、对比解题的不同方法,运用适当、简便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课前准备】:教师:刻度尺,小黑板或多媒体课件学生:常规学具【教学流程】一、自主学习1、正有理数及0的加法运算,小学已经学过,然而实际问题中做加法运算的数有可能超出正数范围。例如,足球循环赛中,可以把进球数记为正数,失球数记为负数,它们的和叫做净胜

4、球数。如果,红队进4个球,失2个球;蓝队进1个球,失1个球。于是红队的净胜球数为 4(2) ,蓝队的净胜球数为 1(1) 。这里用到正数和负数的加法。那么,怎样计算4(2)下面我们一起借助数轴来讨论有理数的加法。二、合作探究1、借助数轴来讨论有理数的加法1)如果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那么一个人向东走4米,再向东走2米,两次共向东走了 米,这个问题用算式表示就是: 2)如果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那么一个人向西走2米,再向西走4米,两次共向西走多少米?很明显,两次共向西走了 米。这个问题用算式表示就是: 如图所示: 3)如果向西走2米,再向东走4米, 那么两次运动后,这个人从起点向东走了 米,

5、写成算式就是 这个问题用数轴表示如下图所示:4)利用数轴,求以下情况时这个人两次运动的结果:先向东走3米,再向西走5米,这个人从起点向( )走了( )米;先向东走5米,再向西走5米,这个人从起点向( )走了( )米;先向西走5米,再向东走5米,这个人从起点向( )走了( )米。写出这三种情况运动结果的算式 5)如果这个人第一秒向东(或向西)走5米,第二秒原地不动,两秒后这个人从起点向东(或向西)运动了 米。写成算式就是 2、师生归纳两个有理数相加的几种情况。3你能从以上几个算式中发现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法则吗?学点归纳总结【一、知识要点总结】有理数加法法则:(1)同号的两数相加,取 的符号,并把

6、相加。(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 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 较小的绝对值.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 。4.新知应用例1 计算(自己动动手吧!) (1)(3)(9) (2)(4.7)3.9例2 (自己独立完成)(1)5+(-15)(2)(3)(-0.25)+(-0.75)【课堂练习】:1填空:(口答) (1)(4)+(6)= ; (2)3(8)= ;(4)7(7)= ; (4)(9)1 = ;(5)(6)+0 = ; (6)0+(3) = ; 2. 课本P18第1、2题3. 练习(1)(-6)+(-3)(2)(-2012)+2012(3)31.6+

7、0【二、规律方法总结】:1、在两数相加时,要懂得分类考虑,两个加数共有三种可能:同号相加,异号相加,任意一个数与0相加。2、利用数形结合思想,推导出两数相加的结果,观察、发现已知的算式结果,从符号和绝对值两方面总结出有理数加法法则。【展示提升】:填空:(1)23+(-17)=_;=_(2)若m、n互为相反数,则-|m+5+n|=_(3)绝对值不大于6的所有整数的和为_(4)若a0,b、或=)(5)|+|+|+|= (6)= 【三、易错问题误区点拔】:1、没掌握好有理数加法法则典型例题1:计算:(-5)+3错解分析:(-5)+3=2 没有先确定符号,或符号判断错误。正解分析:(-5)+3=-(5

8、-3)=-3 异号两数相加,应先确定结果的符号,再把绝对值大的加数减去绝对值小的加数。2、用加法法则之前,没有对加数进行化简:典型例题2:计算:(-8)+|-6|错解分析:(-8)+|-6|=-(8+6)=-14 没有先计算-6的绝对值正解分析:(-8)+|-6|=(-8)+6=-(8-6)=-2 遇到还没化简的两个数,应先化简求出-6的绝对值,再根据加法法则求解。【拓展训练】:1、判断题:(1)两个负数的和一定是负数;( )(2)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的和等于零;( )(3)若两个有理数相加时的和为负数,这两个有理数一定都是负数;( )(4)若两个有理数相加时的和为正数,这两个有理数一定都是正数

9、。( )2、已知a= 8,b= 2; (1)当a、b同号时,求a+b的值;(2)当a、b异号时,求a+b的值。3、填幻方:将-3、-2、-1、0、1、2、3、4、5这9个数填入表格中,使得每横行、竖列、对角线上三个数的和都等于3吗?4-32-11305-2参考答案:4-32-11305-2【达标检测】:1、计算:(1)(2)(-6.8)+10.6(3)0+(-6.28)2、填空:(1)()= (2)90+(3)= (3)若a=,b=-4.5,则a+(-b)= (4)若|a|=2,|b|=3,则a+b= 【总结反思】:有理数加法运算是小学所学加法运算的延伸,学生对它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现阶段的加

10、法主要是加入了负数,因此,教学中利用前面所学的正数与负数概念、正负数表示量的特点、数形结合思想,创设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比如,利用学生感兴趣的、有一定认知的实例导入含有正数、负数的加法算式,激发出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对于加法法则的讲解,选择了不直接告诉学生结论,而是创设具体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问题中构建出适当的数学模型,发现算式从过程到结果的发展规律,从而总结出法则和运算律。整个教学过程以教师提问的形式出现,每个问题逐层递进,符合知识产生、发展规律,解决问题过程中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学生在对异号相加时,常常会出现因为加法法则还没有熟练而导致计算失误,这样就需要教师安排适当的练习加以巩固。- 1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