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上海市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训练及答案.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2216125 上传时间:2023-09-14 格式:DOC 页数:57 大小:218.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上海市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训练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语文】上海市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训练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语文】上海市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训练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语文】上海市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训练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语文】上海市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训练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上海市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训练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上海市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训练及答案.doc(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上海市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训练及答案一、四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题复习1课内片段阅读。 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1)仿写句子。 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2)读一读,说说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 (3)“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你能说出有什么发明吗? 2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

2、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1)潮来了的时间是_。 (2)写出描写钱塘江大潮声音变化的句子和描写江面景象变化的句子:_。 (3)“踮着脚”说明观潮的人多,心情_,由“人声鼎沸”和“人群又沸腾起来”可以体会到_,这些描写间接地表现了钱塘江大潮的奇特、壮观。 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巨伞下的城市(节选) 如果说,有一座城市要用一把伞盖起来,你一定会觉得这是无稽之谈而付之一笑。大千世界无奇不有,随着建筑科技、材料工业的飞速进展,这个“神话”已成现实。威努斯基市是美国

3、佛蒙特州的一座小城,地处美国东北部与加拿大交界的地方,人口不足两万,每年入冬,风紧雪骤,奇冷刺骨。可是在1980年,小城上空高高撑起一顶擎天巨伞,市区约3600万平方米的建筑、房屋、街道、桥梁、广场、绿地等,全在伞下。居民们有了这顶巨伞的庇护,再也不怕严寒的袭扰了。 举世罕见的巨伞是怎样撑开的呢?原来这把巨伞的伞柄是全市最高的一座11层的塔楼,楼顶上架起中心钢轴,在市区周围地面,深埋了60根合金钢的桩柱,从中轴纵拉60根高强度尼龙绳索与桩柱连起来,绳索之间串着许多支索,并把透光的有机玻璃塑料膜覆盖在上面加以固定。全部装置由电机控制,像伞一样可张可收,全城犹如一座巨大的玻璃亭子。寒冬腊月,阳光射

4、入,聚热不散,温暖如春。 伞面上还分组设置了轻巧的太阳能收集器,充分利用日光为全城供应热水。太阳能收集器可发挥聚热功能,虽然整个建“伞”的工程费用高达350万美元,但只要一个冬天,全城节省下来的取暖费用就可以补偿。伞下的威努斯基市因此闻名全球,成为美国一处新的观光胜地。每到隆冬,各地游人络绎不绝,会聚于“巨伞”之下。(选自海外华人散文精粹 下)(1)根据意思写出选文中的四字词语。 无法考查,没有根据的说法。_什么奇怪的事物都有。_形容行人、车马、船只等来往频繁,连续不断。_(2)“这个神话已成现实”中的“神话”是指:_。 (3)文中用数字来说明巨伞,请写出一例,并说说它的作用。 (4)巨伞给居

5、民带来的好处有( )(可多选) A.整个建“伞”的工程费用高达350万美元。B.巨伞下的小城居民,从此不受气候剧变之苦。C.全城节省下了很多取暖的费用。(5)用一句话概括建伞的原因、时间、地点。 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鲨鱼和救生圈 防御鲨鱼的救生圈和救生衣的研制可得归功于鲨鱼。 大家都知道,“海中霸王”鲨鱼是异常凶残。它经常袭击在水下作业的人和海面上正常行驶的船。为此,科学家一直寻找对付它的办法。又一次,一位好事者把一只饿了好几天的鲨鱼放进了水池里,轮流把涂了不同颜色的板块投入水中,结果每投一次,饥肠辘辘的鲨鱼就猛窜一次,咬住板块不放;惟独见了橙黄色的板块立即调转尾巴逃之夭夭,宁可挨饿也不肯靠

6、近。重复试验了多次,结果都是一样。接着,实验者又用黄色光照射水面,鲨鱼便索性躺在水底“绝食”,一动不动。 根据鲨鱼这一特征,人们想到了将救生圈和救生衣涂成橙黄色。这样,既能吓跑鲨鱼,又能使营救人员易于发现目标,从而保证了人身安全。(1)防御鲨鱼的救生圈和救生衣是根据_研制的。 (2)写出本文的中心句_。 (3)类似本文的例子还有很多,我知道_。 (4)大自然是个无穷的宝库,你有没有从周围的动物、植物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呢?想一想,把你的想法写下来。 5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村道已经修补过,坑坑洼洼的地方,已经_碎石和新土。就要收庄稼了,收庄稼前,要把道路修一修,补一补,这是村里的风俗。秋虫_

7、着,夜鸟_着翅膀,鱼儿_水面,泼刺声里银光一闪从果园那边,飘来果子的甜香。是雪梨,还是火把梨?还是紫葡萄?都有,在坡头上那片月光下的果园里,这些好吃的果子挂满枝头。沟水汩汩,很满意地响着。是啊,它旁边,是它浇灌过的稻田。哦,阿妈,这不就是我们家的地吗?春天,我们种油菜,种蚕豆。我在豆田里找兔草,我把蒲公英吹得飞啊,飞收了豆,栽上水稻。看,稻谷就要成熟了,稻穗(su shu)低垂着头,稻田像一块月光镀(d du)亮的银毯。哦,阿妈,我们到田埂(gng gng)上去吧,你不是说学校放假了,阿爸就要回来了吗?我们采哪一塘新谷招待阿爸呢?(1)给文中划线字选择正确读音。 稻穗_(su shu) 镀_(

8、d du)亮 田埂_(gng gng)(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习俗_ 满足_ 灌溉_(3)把下面词语填在横线上。 唱 跃出 拍打 填上村道已经修补过,坑坑洼洼的地方,已经_碎石和新土。秋虫_着,夜鸟_着翅膀,鱼儿_水面,泼刺声里银光一闪(4)照样子写词语。 坑坑洼洼:_、_、_沟水汩汩:_、_、_修一修:_、_、_(5)“是雪梨,还是火把梨?还是紫葡萄?都有,在坡头上那片月光下的果园里,这些好吃的果子挂满枝头。”这句话用了_的修辞方法。 (6)“阿妈,这不就是我们家的地吗?”这句话是_句,把它改写成陈述句是:_。 (7)“稻谷就要成熟了,稻穗低垂着头,稻田像一块月光镀亮的银毯。”中

9、的“低垂”改为“耷拉”好不好?为什么? (8)“泼刺声里银光一闪”文中的省略号让你想到了什么? 6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如今在海上,每晚和繁星相对,我把它们认得很熟(sh shu)了。我躺在舱面上,(仰望 观望)天空。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渐渐 慢慢)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yn yng)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这时我忘记了一切,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10、(1)选出括号内合适的拼音和词语。 很熟_(sh shu) (仰望 观望)_天空(渐渐 慢慢)_地 萤_(yn yng)火虫(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静寂_ 模糊_ 仿佛_(3)课文使用了许多修辞手法,请举出文中例句: 比喻:_。拟人:_。排比:_。(4)结合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好像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在和我谈话一样”,请结合自己童年时代看星星的体会谈谈该句所表达的感情。“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请说说该句所表达的作者的情感。7课内阅读。 西门豹说:“把新娘领来让我看看。”巫婆叫徒弟把那个打扮好的姑娘领了来。西门豹一看,女孩儿满脸

11、泪水。他回过头来对巫婆说:“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说完,他叫卫士架起巫婆把她投进了漳河。(1)对文中画线句理解正确的是( ) A.西门豹真的认为这姑娘不漂亮,要为河伯送一个漂亮的.B.西门豹既相信河伯会娶媳妇,又要救这个姑娘,只好拖延时间。C.这是西门豹的计谋,借机为民除害,教育人民,破除迷信。(2)联系全文想想,西门豹破除迷信妙在哪里?( )(多选) A.安排周密B.乔装打扮C.假戏真做D.讲究策略(3)你觉得西门豹是个什么样的人?( )(多选) A.足智多谋B.讲究策略C.相信科学D.迷信8课内阅读 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

12、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了,发出嘶哑的声音。它呆立着不动,准备着一场搏斗。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庞大的怪物。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1)把文中划线的句子改为感叹句。 (2)老麻雀为什么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 ) A.因为老麻雀在庞大的猎狗面前的弱小让它十分紧张,“浑身发抖”;但由于它的愤怒,护子心切,又“发出嘶哑的声音”。B.因为老麻雀看到了猎狗的凶恶,很害怕,所以“浑身发抖”;同时它希望通叫声来换来其它的帮助,所以“发出嘶哑的声音”。(3)文中提到的“一种强大的力量”指的是什么力量? (4)写出一句赞美母爱的诗句。 9课内阅读。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_,_,_。再近些,只见_,形成一堵_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_,_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_,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1)按原文填空。 (2)写出文中的比喻句,并说说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3)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钱塘江大潮的? 10课内阅读。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_,好像_。顿时_,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向东望去,江面还是_,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