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早期历史看美国电影中中产阶级的价值观.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2215435 上传时间:2023-03-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早期历史看美国电影中中产阶级的价值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从早期历史看美国电影中中产阶级的价值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从早期历史看美国电影中中产阶级的价值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从早期历史看美国电影中中产阶级的价值观.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早期历史看美国电影中中产阶级的价值观.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早期历史看美国电影中中产阶级的价值观.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早期历史看美国电影中中产阶级的价值观2012年01月16日 学习时报 徐海娜美国电影始终在表现美国中产阶级的社会价值观:上帝选民、天定命运的宗教情怀,爱国主义,家庭至上,正义必然战胜邪恶这是由美国社会的政治经济结构所决定的,也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相互作用的历史过程。一开始电影业就在寻求中产阶级观众对于早期美国电影受众的指认,一直是一个具有颇多争议的话题。传统的观点认为,在美国,由于语言不通和经济的限制,镍币剧院(因入场费只需5美分到10美分镍币而得名)的短片成为早年移民的主要娱乐方式之一。当时镍币剧院的观众主要是城市移民劳工,而“电影里的挂念有助于他们解决从旧国度到新家园的过度”。但事实上

2、,这一形象“源于世纪末时期的知识分子对纽约市下东区的情怀。他们给这些贫苦移民生活的每个方面都塑造了生动的公众形象,其中包括他们对镍币剧院的迷恋”。真实情况是除了移民劳工的街区之外,电影在其他移民和劳工群体不占主流的城市也广受欢迎。在大城市,中产阶级也会因为各种原因成为镍币剧院的常客。美国新泽西大学的社会学教授理查德德布茨在其美国受众成长记一书中,收集了详细的资料对这一判断进行证明。如在1913年的辛辛那提市,城中商业区中有13座影院,在可能是劳工阶级居住的内城居民区有33座,而中产阶级居住的城郊居民区有35座。虽然由于电影影像语言的跨国性和其他客观因素,早期镍币剧院确实是移民的主要娱乐方式,但

3、事实是差不多从一开始电影业就在寻求中产阶级观众,制片人一直在对电影进行不断的内容与形式上的改良以吸引“较良好的阶层”。如建造装饰美观、设备齐全的小剧场,根据文学和戏剧的经典作品来制作改编电影,等等。不仅在票房方面,在道德方面更加需要这些观众来防止卫道士的攻击。而中产阶级及上层社会人士虽然厌恶最初镍币剧院的鄙陋,但也经受不住电影的飞速发展与奇景展示的诱惑,很早就加入了观影人群的行列。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那些总在批判和质疑电影的道德人士们,何尝不是明确认识到电影的巨大影响力及诱惑力不可阻挡,才不断对其进行规范以为己用。最终美国电影完完全全成为美国中产阶级的玩具和传声筒。美国社会的宗教文化与电影审查

4、制度美国临时全国经济委员会报告书第43号电影企业指出,“电影在开始时像一部小说或一种消遣的娱乐,但后来却变成了一种重要的社会力量与文化力量。在某种意义上,它为整个民族的思想和旨趣提供了一个共同的基础。因此我们不应该以一般习用的金钱尺度来衡量它的价值,而应该用金钱以外的尺度来衡量它的价值。”出于对经济利益和社会文化价值方面的考虑,政府对好莱坞一直持支持态度。但由于美国社会浓厚的宗教氛围,和对电影传播的巨大力量的清醒认识,美国政府与民间对好莱坞的批判与规范贯穿了整个好莱坞的发展史。从镍币剧院开始,美国电影业就在道学家们的批判和质疑声中成长。为了避免和道德人士发生更大的冲突,好莱坞电影业非常明智地自

5、查以求生存。由电影业提议,1909年,美国成立了由教堂联合会、公共教育协会、妇女市政联盟和防止犯罪学会等机构联合组成的纽约市电影检查委员会,即后来的“全国评审委员会”的前身。但这个委员会的公信力有限,各州后来又纷纷成立了各自的电检制度,到1920年前后,美国共有大约200多个电影审查机构或组织。严密的检查网络一方面规范了好莱坞电影的道德性,但同时也严重影响了好莱坞的进一步发展。据邵牧君所著禁止放映:好莱坞禁片实录一书记载,1921年,各州议会收到的反对电影的各种法案达数百件。同时,在海外市场,好莱坞也遭遇了保护自身文化产业的各国政府的阻击。严峻的现实催生了能够代表好莱坞自身的利益机构美国电影制

6、片人和发行人协会(MPPDA)。既然好莱坞认识到,电影业的生死存亡取决于美国各级政府的大力协助,因此与各级政府接触、斡旋的MPPDA的掌门人至关重要,这一人选被确定为威尔尔海斯。海斯是一名有着严格自律精神的清教徒,他的声誉使各种宗教团体、中产阶级及华尔街的投资者们都对好莱坞有了更大的信心。在海斯看来,“净化美国电影的运动”是“世代相传的美国标准基督教文明的产品”,但同时,海斯也是唯一将好莱坞的精神比做“一所伟大的大学”的人。海斯法典与“道德补偿原则”海斯周旋于各种反好莱坞与亲好莱坞的政治势力之间,同时对好莱坞进行监督,这些工作与他本人对好莱坞的看法决定了海斯法典内容的特质指导与监督。海斯法典由

7、天主教教徒马丁丁奎葛利倡议起草,由海斯本人润色完成。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规定了作为娱乐和艺术形式的电影缩影担负的道德义务;第二部分规定了制片人应当遵守的原则,如“应表现高尚的生活方式”,所制作影片应该能够引发对高尚人物的崇敬,尊重法律和法院的公正,等等。第三部分规定了12条禁令,其中包括性、淫秽、庸俗等基本内容,值得强调的是,此处就提出了影片可以分成一般影片和儿童不宜两类。后来的海斯法典执行局局长约瑟夫鶨布里恩又提出“道德补偿原则”,具体而言是指在一部电影中道德与罪恶之间的比例必须是道德大于罪恶,道德战胜罪恶。他进一步指出,电影不是一个道德或伦理进行平等辩论的场所。每部电影都必须黑白分明。而

8、在电影中的那个正义的角色应当尽可能让明星而不是无名之辈来出演。既然海斯法典出自包括天主教徒和新教徒在内的宗教人士之手,其实质必然体现了宗教的教义和神学思想。法典在道德上的严格自律和政治上的保守主义的特质就不可避免。法典认为电影应该提供给人们健康清洁的快乐,避开社会、政治和经济方面的争端,电影不应扮演批判社会的角色,电影必须有利于教会、家庭和政权这三块社会基石的巩固。海斯法典美国电影中产阶级社会从1930年2月海斯法典正式为好莱坞接受起,该法典统治好莱坞达30年之久,其中所规定的内容带有极其保守的价值取向特征。在这段时期拍摄出来的电影大都严格受到法典的控制和引导。而在20世纪2050年代这30年

9、期间,“美国前所未有地变成了一个中产阶级国家”。作为能够表现国民心理无意识并深刻影响国民心理的大众艺术形式,美国电影中所反映出来的价值观念与这段时间美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情况出现了奇妙的契合。20世纪2050年代这段时间,美国收入差距的缩小被经济史学家戈丁与马戈称之为“大压缩”,主要体现为富人与劳工阶层差距的急剧缩小。由于大萧条,以及之后拯救了美国的“新政”,大压缩得以实现。“新政”开始后,罗斯福第一任期对富人最高税率高达63%,而第二任期高达79%(当前的美国社会只有35%)。到50年代中期,由于冷战的开支,使税率高达91%。各种增税政策使美国财富所有权的集中度明显降低。促使美国以中产阶级为中坚

10、的橄榄型社会成熟并固化。这30年间,社会意识形态的塑造和反映也一如海斯法典中的规定,总体上呈现出宗教教义式的消极、刻板和严肃。20世纪50年代麦卡锡主义给美国社会带来人人自危的紧张感,而冷战与核威慑的阴云则强化了这种普遍存在的紧张情绪。这种压抑积累了巨大的力量,最终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的反文化运动中爆发。而在此之前,电影业对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塑造、反映及再塑造对民族心理的发展尤为重要。经过20年的反文化运动风潮,到80年代,保守的社会风潮再度回流,成为美国主流社会价值观的主要特色,以美国主流商业大片和奥斯卡获奖影片为代表。虽然后来电影审查制度为电影分级制度所代替,但直到今日,在这些美国主流电影中仍然能窥见海斯法典的身影。(本文中引文来自以下著作:禁止放映:好莱坞禁片史实录,美国受众成长记,不宣而战好莱坞VS.全世界,电影与垄断组织:从经济上对美国电影的研究,好莱坞电影机制研究,美国怎么了?一个自由主义者的良知)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