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单元备课全册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2215243 上传时间:2023-12-17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单元备课全册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单元备课全册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单元备课全册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单元备课全册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单元备课全册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单元备课全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单元备课全册(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单元备课全册人教实验版数学第一册第一单元数一数备课一、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多数学生已有数数基础,教学时在这基础上,运用一些图片等直观教具,学学习数数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和运用数学的兴趣。二、单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过程与方法:初步经历运用点子图表示物体个数的过程,初步建立数感和一一对应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2、通过数学校的花草树木,教育学生要保护学校的花草树木.三、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先学习数数,在数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比多

2、少、比长短和比高矮。四、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五、单元评价要点 数数。六、课时安排本单元计划课时数: 1 节 第一册 第二单元比一比朱艳香一、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学生在入学前,通过对各种物体的感知,已经积累了有关“比多少”、“比长短”、“比高矮”的感性经验。学生通过操作,初步知道“同样多” 、“多” 、“少”的含义,引导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初步感知“长” 、“短” 、“高” 、“矮”的含义,引导学生学会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方法。二、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操作,初步知道“同样多” 、“多” 、“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

3、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长” 、“短” 、“高” 、“矮”的含义,学会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方法。3、培养学生互相合作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4、通过比较教室花草的数量,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三、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学生在入学前对各种物体的已经感知,对“比多少”、“比长短”、“比高矮”有了初步的感性经验。本单元学生在数数的基础上学习“比多少”、“比长短”、 “比高矮”,为进一步学习比大小和以后数学的应用打下基础。 四、教学重点、难点1、使学生通过操作,初步知道“同样多” 、“多” 、“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

4、长” 、“短” 、“高” 、“矮”的含义,学会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方法。五、教学重点剖析 课题一: 比多少1、教学重点: 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2、要素: 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掌握比较的方法.3、与其它教学重点的联系:学生在入学前对“比多少”的感性经验。4、突出重点的策略:1、引出“同样多”和“多”、“少”的概念,使学生直观地看到:一只小兔搬一块砖,砖没有剩余,小兔和砖就是“同样多”;一只小猪搬一根木头,还多余一根,就是木头比小猪多,小猪比木头少。2、设置“小猪给小兔盖房子”的童话故事情为教学知识提供背景,引出学习内容。3、通过比较小兔和砖、小猪和木头比较,充分利用

5、教学资源,提出“图中还可以比什么?”还可以进行动物之间的比较,也可以将桌上的水果与猪和兔等进行比较4、让学生用三角形、正方形或苹果、雪梨等学具摆一摆同样多和谁比多、谁比谁少,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巩固比较的方法。课题二: 比长短、比高矮.1、教学重点: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长”、“短、”“高”、“矮”的含义,学会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方法.2、要素: “长”、“短、”“高”、“矮”的概念和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方法.3、与其它教学重点的联系:学生在入学前对“比长短”、“比高矮”的感性经验。4、突出重点的策略:(1)、教师给每组提供一种物品,可以是几根纸条、几根绳、几枝铅笔,也可以是几把尺子等

6、,每种物品最好是长短不一的.让学生观察这些物品,看能发现什么,把观察到的情况在组内交流,再在全班汇报,使学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短,从而引出“长”、“短”的概念. (2)、通过比较这些物品,探索比长短的方法,如有的学生是把纸平放在桌上一端对齐进行比较,有的是把铅笔戳在桌上进行比较,有的还可能是看出来的。(3)、通过“做一做”的各种活动,如比手掌、比两臂伸平后的长度、比绳子等,启发学生自由选取物体进行比较。(4)、让学生通过小组活动探讨比高矮的不同方法。如直接比的方法,作记号比身高的方法等。(5)、通过排队,看谁最高,让学生体会比身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用数学的乐趣。练习一1、教学重点:进一步加

7、深对“长”、“短”、“高”、“矮”概念的理解,巩固比较多少、长短、高矮的方法。2、要素:“比多少”、“比长短”、“比高矮”的练习。3、与其它教学重点的联系:对前面刚学完的知识进行巩固。4、突出重点的策略:(1)、让学生认识“多”、“少”、“长”、“短”、“高”、“矮”等字,学会读题。(2)、让学生找出关键字和词。因为学生第一次做这样的练习,教师应教会学生审题。如:“在多的后面画”,就只在多的后面画,少的后面就不要画符号。(3)、组织学生讨论比较的方法。(4)、在教学中渗透比较数字大小的知识,为今后学习“大于”、“小于”作好铺垫。(5)、说明比较长短、高矮时相差较多的可用观察法;相差不多的要用一

8、端对齐的方法,也可以用尺子量.(6)、比较高矮要站在同一平面上.六、教学难点剖析第一课时: 比多少教学难点:1、谁比谁多,谁比谁少的语言表述.原因分析:一年级的孩子,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在比较时,“谁多”“谁少”他们能说出来,但当问到“谁比谁多”,“谁比谁少”时,有好多孩子就糊涂了.解决策略:1、弄清谁和谁比?谁多?谁少?2、弄清谁比谁多?谁比谁少?3、语言规范:多的比少的多,少的比多的少.4 让学生动手用摆一摆“同样多”、“谁比谁多,”“谁比谁少,”加深概念的理解.第二课时: 比长短 比高矮教学难点:1、谁比谁长(或短),谁比谁高(或矮)的语言表述.2、多种物体进行比较.原因分析:1

9、、学生对“谁比谁长(或短)”,“谁比谁高(或矮)”不理解,语言表述不清.2、多种物体进行比较时,没找准比较对象.解决策略:1、弄清:谁和谁比?谁长(或短)?谁高(或矮)?2、弄清:谁比谁长(或短)?谁比谁高(或矮)?3、语言规范: 长的比短的长,短的比长的短;高的比矮的高,矮的比高的矮.4、让学生动手操作:(1)把学具横着平放在桌面上,一头对齐或竖着戳在桌面上,比出物体的长短.(2)两头都不对齐. 用观察法比出物体的长短.5、比高矮时要站在同一平面上.第三课时 练习一教学难点:学会读题、审题。原因分析:1、刚入学的孩子认字少,对“多”、“少”、“长”、“短”、“高”、“矮”、“最高”、“最矮”

10、等重点字或词不认得,不能很好地理解题目的意思.2、学生第一次做练习,审题困难.解决策略:1、教学生认读“多”、“少”、“长”、“短”、“高”、“矮”、“最”等重要的字或词.2、领着学生读题.3、对各类题目的要求规范化.如:在长的后面画,短的后面就不要填了。4、强调比长短时,物体要伸直,比高矮时要站在同一平面上。5、讲清现实生活中许多东西的长度不能直接进行比较或直接比较有困难,这时就需要间接的进行比较。七、基本课型的教学策略低年级儿童在入学前,通过对各种物体的感知,已经积累了有关“比多少”、“比长短”、“比高矮”的感性经验,教师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根据儿童的特点和认识规律,提供生动有趣的

11、情境,创造观察、操作的机会,放手让学生去观察、操作、尝试。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做他们想做的,在做中理解知识,在已有的感性经验基础上,充分体验“同样多”、“多”、“少”以及“长”、“短”、“高”、“矮”的含义,并通过合作交流,体会互相学习的乐趣.八、单元教学时间:3课时“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主讲稿罗庄区第三实验小学 寇淑娜一、教学内容115各数的认识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30的认识和加减法。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认、读、写5以内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2使学生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和各数的组成。3使学生认识“”“”“=”的含义,知道用

12、词语(小于、大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的数的大小。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5能运用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三、编排特点115的认识相对集中编排。(1)“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太长,现拆分为两部分。原通用教材是一个数一个数地从数概念的各方面认识;在教学加减法的含义后,每认识完一个数就练习相应的加减法。这样小步子地进行教学,很扎实,符合当时的实际。现在如再一个数一个数认识,学生会没兴趣。所以,现在先集中认识15,再教学加、减法。(2)继承了重视数概念教学的做法,从数概念的各个方面进行认识。2尊重学生个性,体现算法多样化。四、

13、具体编排(一)15的认识主要内容:15的基数含义、认读写、数的顺序、比大小、序数、组成。115各数的基数含义及认、读。数数(两种以上的事物) 4 抽象出数 4 摆相应数量的实物(从3开始摆几何图形,增加兴趣,为学习几何知识打基础。)215的排列顺序。两个层次:(1) 计数器:从2开始,每个数都是在前一个数的基础上,再拔一颗出示的。(感知相邻两个数的关系)(2) 点子图:从整体上把握15各数的顺序。315的写法。(1)这部分教学可能存在的问题:集中教学写数,确实有困难。造成困难的原因: 对数字的结构、笔顺掌握很难(3写成 m,0、6、8也很难,要花较长时间才能写好)。 儿童手指小肌肉群还很不发达

14、,易疲劳,写字时间长了对身心发育有害。 原通用教材1个1个地认及加减法,教学时间较长,很自然地分散了这个难点。(2)解决的办法。写数集中编排,不一定集中教写数。因为一节课全用来写,枯燥,对身心发展不利。教学时可根据本班具体情况灵活处理,调整每节课内容。可把写数分散在认数的每节课中(数的认识会用一段时间教学),每节课利用十分钟练习写数,这样就分散了教学难点。4比大小。(1)具体编排:(2)与原通用教材的不同:创设小猴吃水果情境。好做法: 编故事,提问题,自然比较。 制成多媒体动态呈现知识形成过程。原通用教材:分步出 2的认识出“”; 3的认识出“”; 6的认识教学写法。实验教材: 先整体认识;

15、通过练习逐步掌握用法。(3)好的做法:5第几。(1)通过生活情境引入,在具体情境中区分几个和第几,感受数的顺序。(2) 好的做法:将静态教材动态化:观察情境图常规提问第一位阿姨买票走了后,小朋友排第几?课件:动态呈现买票过程。好处: 符合生活实际。使教材更活、更生动,利用得更充分。 使学生直观地通过人物位置的变化,体会顺序变化6几和几(数的组成)。(1)组成的重要性:数概念的重要方面。计算的重要基础。(2)两个层次: 以的组成为例,借助操作帮助学生认识以内的组成。 小组合作,摆小棒探索的组成。通过操作学习组成,把数的各种组成摆出来,帮助学生记忆。(二)加减法的初步认识主要内容:加、减法的含义、15的加减法。1加法的含义。(1)原通用教材:强调合并(小孩合气球,形象、直观),手势表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