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2212761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教学设计.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教学设计课程名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执教教师郭红全学校名称伊川县彭婆镇万坡小学学科数学学段小学一内容分析1.教学内容:P6例4、“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二第14题。2.内容分析:长方体和正方体是学生十分熟悉的立体图形,在生活中经常要求它们的表面积,虽然学生已经学会了如何计算长方体的某一个面积,由于学生缺少分析总结的实践经验,导致计算出来的结果不符合实际要求。这节课就会针对这样的问题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材内容和教育资源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发现,让学生去解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问题来开展教学。当学生经历了探索发现的过程,就学会了如何用所学的知识运用

2、到生活中去实践,并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表述能力。同时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了探究、发现问题和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学习的地位。二学情分析本节课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知识基于以前学习过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再结合上一节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来总结和推导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学生们应该能够利用知识的迁移和教师的引导可以获得这一部分知识的。三教学目标1. 理解表面积的含义,能正确计算6个面完整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2. 使学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里几个面的总面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

3、力,培养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四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五教学资源及环境准备1. 教学课件:ppt课件和数学电子课本2. 教室有多媒体电脑3. 教具和学具: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一、复习准备二、探究新知1. 探究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1)出示例4:在交流中明确:(2)启发:2. 探究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3. 揭示表面积的含义三、应用拓展四、全课小结五、作业练习二第3、4题。谈话:前两节课我们探索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你知

4、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吗?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提问:长方体有几个面?这几个面之际有什么关系?他们可以分为几组?正方体呢?如果告诉你这个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你能算出做这个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板吗?追问:做这个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板,与这个长方体各个面有什么关系?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吗?只要算出这个长方体六个面的面积之和就可以了。请你借助自己手中的长方体模型思考,根据长方体的特征,可以怎样计算这六个面的面积之和?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修正板书。(4)比较小结:这两种方法都反映了长方体的什么特征?你认为计算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之和

5、时,最关键的环节是什么?(要根据长宽高正确找出3组面中相关的长和宽)(5)提出要求:用这两种方法计算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之和,都是可以的,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出结果。(1)谈话:根据长方体的特征,我们解决了做一个长方体纸盒至少需要多少硬纸板的问题,如果纸盒是正方形的你还会解决同样的问题吗?(3)组织交流反馈,提醒学生根据正方体的特征进行思考。我们刚才在求长方体或正方体纸盒至少各要用多少硬纸板的问题时,都算出了它们6个面的面积之和,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什么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可以怎样计算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与正方

6、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有什么联系?学生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和立方体的纸盒。学生数长方体盒子的面。学生探讨几个面之间的关系。学生探讨面的分组。接着探讨正方体的以上三个方面 学生讨论学生探讨学生进行分组计算展示(3)学生独立列式,指名汇报。(2)学生独立尝试解答。1. 做“练一练”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列式和题中的直观图具体说明思考的过程。2. 做练习二第1题让学生看图填空,再要求同桌互相说说每个面的长和宽,并核对相应的面积计算是否正确。3. 做练习二第2题让学生独立依次完成两个问题,适当提醒学生运用第(1)题的结果来解答第(2)题。指名回答,最后将本节内容复习巩固。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

7、的特征,凸显知识的连贯性。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上课一开始,复习旧知,为学习新知打下基础,然后首先利用正方体的模型进行导入,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认识正方体表面的特征,然后让学生利用思维迁移,根据以前所学的知识进行推导,从而引出新的计算方法,使得学生愉快主动地进入学习情境,强化了有意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对新的知识进行探索。通过教学的导入,明确了教学的目标,确定了研究方向,这时再引导学生学习就事半功倍了。锻炼孩子们的动手和动脑能力,团队合作。启发诱导引起思考,使孩子们能提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理论联系实际应用问题。通过分析总结得出结论,形成自己的知识。锻炼孩子们的实际应用计算。锻炼

8、学生的胆量和勇气,会组织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本环节让学生体会算法和方法,找到最佳方案。本环节依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能理解的方法处理问题。本环节让学生依据前边的知识迁移到现在的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感受知识的统一和内在联系,以及知识的不同。本环节重点练习本节课的知识点,注重知识的应用。本环节着重复习本课知识,侧重知识的梳理和总结。作业侧重知识的检查,查漏补缺。七、板书设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 例4:(65+54+46)2=742=148(平方厘米) 答:至少要用硬纸板148平方厘米。 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八、教学反思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教学反思长方体表

9、面积的计算一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的特征的基础上学习的,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并不困难,只要把六个面的面积相加就行。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提出明确的操作要求“长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那么怎样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呢?请你用长方体实物模型学具,想一想、量一量、算一算”后,放手让学生去操作,给学生充分的活动、交流和思考时间,使学生的潜能得以充分的释放,学生在操作中探究知识、获取知识。在小组活动中,学生能够各抒己见,优势互补,先后找到不同种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只见大小不一的长方体在学生的手中“动”起来,他们有的量,有的剪,有的拼,此时学生的思维是发散的,操作是自由的,他们亲身经历了探究的

10、过程。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找到了多种方法。方法一:把长方体展开后分成三组,按组求面积后再求和。得到的计算方法是:长宽2+长高2+宽高2。方法二:把长方体展开后分成面积相等的两大组,得到的计算方法是:(长宽+长高+宽高)2。我认为数学教学中,还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以及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具体事物出发,通过实物、教具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给学生充分观察和实际操作的机会,让他们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生产实践,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我们要从生活实际引入,为学生创设探索新知识的条件,让学生参与到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去。将抽象的知识变成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东西,使学生在观察和操

11、作中,对知识的思考与实物模型的演示和操作有机的结合起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表象,建立概念,以动促思。并给学生机会,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多种算法的交流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有助于学生形成探索性学习方式,培养创新意识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特别是遇到特殊情况,比如鱼缸、粉刷教室用材、通风管道等,有很多学生往往不能分清哪些面不需要计算,或是应该怎样计算?我首先让学生环顾四周,把我们的教室看做一个长方体,而我们就生活在这个长方体的世界里,而后我让学生分别指出这个长方体-教室的的顶点、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各叫什么?屋顶的面怎么求?前后的面怎么求?经过这样训练,学生不但能理解每个面的长与宽和原来长方体的长、宽、高的关系,而且还能根据我所给出的数据说出每个面的面积,再算出长方体的表面积。这样的做法,对于空间观念比较弱的学困生来说,多了一根思维的“拐棍”。因此,在解决长方体的表面积实际问题时,我经常可以看到有些同学不时的抬起头或转过头看墙壁,有的还用手指偷偷比划着。我知道,他们此时,正“钻”进长方体里。另外在教学中要强调计算必须在单位统一的前提下才可以进行,教育学生要养成良好的认真审题的好习惯。但在实际的做作业时学生的出错率仍然很高,还需多加强练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