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级高三暑假入学考试历史试卷 文档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2147069 上传时间:2022-09-0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5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级高三暑假入学考试历史试卷 文档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1级高三暑假入学考试历史试卷 文档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1级高三暑假入学考试历史试卷 文档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1级高三暑假入学考试历史试卷 文档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1级高三暑假入学考试历史试卷 文档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级高三暑假入学考试历史试卷 文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级高三暑假入学考试历史试卷 文档(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2011级暑期入学测试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32题,每题1.5分)1对于先秦手工业的表述,正确的是A. 商周时家庭手工业居于主导 B.春秋时铁器出现并得到普及C. 东周时官营手工业逐渐兴起 D. 商周时期已出现原始瓷器 2 商鞅变法曾经实施“为户籍相伍”的制度,其目的是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 强化基层社会的统治 实施公田的收授分配 保护宗法贵族利益A. B . C . D. 3. 有学者指出,诸子学说不仅在内容上差别明显,而且在流传的地域上也有不同。比如道家在楚国兴盛,在鲁国兴盛,在三晋与秦国兴盛。对应的学术派别是A. 儒家墨家 B. 法家兵家 C. 儒家法家 D. 墨家法家4从孔子提出“仁”到孟

2、子主张“仁政”再到荀子强调“仁义”,儒家思想的早期发展始终贯穿的一条主线是A从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描绘设计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B统治者要“仁者,爱人”,被统治者要“克己,顺服”C依靠礼仪法治的教化规范,把小人变成君子,凡人变成圣人D强调从“三纲五常”入手构建一个大一统的社会5汉文、景帝时期的淮南子认为:法能诛杀不孝的人,但不能使人人成为孔子曾子;法能处罚窃盗者,但不能使人人拥有伯夷那样高尚的道德。对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秦亡是由于未贯彻法家的思想 B. 儒家学说成为统治者的正统思想C.法家学说无益于国家的有效治理 D. 秦朝治国的法家思想受到质疑6汉武帝的“推恩令”在解决诸侯王问题上起到了重

3、要作用,是因为 A.取消了郡国并行制度 B.废除嫡长子继承制度 C.彻底铲除了异姓王侯 D.削弱了地方封国势力7汉书食货志载:“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釱(一种刑罚)左趾,没入其器物。”该项经济法规所产生的影响是A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B促进冶铁技术发展C改变社会经济结构 D推广普及铁制农具8北魏冯太后说:“立三长,则课(税)有常准,赋有恒分,苞荫之户可出,侥幸之人可止。” 此制度实施改变了北魏初期的某种社会现象。此社会现象是A. 鲜卑贵族排斥汉族地主参政 B.官吏没有俸禄吏治腐败C. 豪强地主隐匿人口逃避赋役 D.鲜卑贵族拒绝移风易俗9. 佛教主张出家,本有悖于孝亲的儒家伦理,但是东晋高僧慧远却提出

4、了“忠孝之意,表于经文”的论断。这说明A.佛教开始动摇儒家正统地位 B.佛教传入后出现本土化趋势C.儒佛两家思想主张相互对立 D.佛教进一步发展了儒家思想10扬州是繁华的商业城市。唐阙文说:“扬州,胜地也。”扬州兴起的主要原因是丝绸之路的影响大运河的开通南方经济的发展统治中心的迁移A. B. C. D.11宋仁宗时,“天下田畴半为形势(指官僚地主)所占”,对此宋代政府采取的措施是A.均田制 B. 农田水利法 C.青苗法 D. 方田均税法12朱熹提倡“格物致知”,以下符合其本意的解释是A. “在即物而穷其理也” B. “宇宙便是吾心”C. “随时就事上致其良知” D.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13

5、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白银涌入世界市场。一位葡萄牙商人说,白银在全世界流荡,直至到流到中国,它留在那里,好象到了它的天然中心。对白银流入并留在中国的原因解释正确的是中国政府积极鼓励对外贸易 中国手工业生产领先世界 中国“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中国的冶金技术相对落后 A. B. C. D. 14下表是清朝乾隆时期常年粮价对上述经济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太湖流域成为最重要产粮区 B.南北各地之间商业联系加强C.粮食开始进入市场成为商品 D.南北方经济地位趋向平衡15. 明清时期一位思想家说: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所毕世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6、(黄宗羲)以下言论的思想观点,与之相近的是A.“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王夫之B.“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 韩非C.“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董仲舒D.“君志先定,君志定而天下之治成矣。”程颐 16. 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说:“宰相无权,则天下无纲,天下无纲而不乱者,未之或有。”因此他希望君主能“虚静以统天下”。下列思想与王夫之这一主张最为相近的是A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 B韩非的中央集权思想C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 D孔子的仁者爱人思想17. 归纳是复习历史活化知识的重要方法。某同学将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齐民要术农政全书归为一类。按其归纳标准,他还可以选择A.离骚

7、B.石氏星表 C.四书章句集注 D.红楼梦18. “新皇帝将本国取得成功的法家学说运用到全中国。 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 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他还通过统一度量衡和货币来实行集中经济化。”下列措施属于“新皇帝”所为的是 A.开驰道控制全国 B.置太学设五经博士 C.轻赋税行均田制 D.废丞相设内阁19. 经济重心的南移对中国古代王朝统治产生重要影响。有的朝代发生了经济重心与政治中心分离的现象,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谈到中国历史上某个朝代的后期“立国于西北而植根于东南”。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个朝代是A西汉 B唐代 C北宋 D

8、明代20. 康熙帝临终前用“立遗诏”的方法解决皇帝继承问题,后来传位与第四子胤祯(即后来的雍正帝)。康熙这种做法明显破坏了中国古代的A世官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王位世袭制21左传:“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第,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这段记载主要反映了A宗法等级包括庶人和奴隶 B宗法制和分封制相互依存C大宗和小宗之间无隶属关系 D中央集权制度已经形成22对下图所反映的史实的表述正确的是 A.参与分晋的“三家”是赵、韩、魏三家诸侯B.三家所分的“晋国”就是西周初同姓分封的诸侯国之一C.春秋末,晋国大权渐渐落在几个诸侯手里,是分封制衰落

9、的一个突出表现D.司马光的纪传体史书资治通鉴的记载就从这一事件开始,作为春秋与战国的分界。23. 司马迁著史记时,文献关于黄帝的记述内容不一甚至荒诞,有人据以否定黄帝的真实性。司马迁游历各地,常常遇到人们传颂黄帝的事迹。有鉴于此,他从文献中“择其言尤雅者”,编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纪之首。这一撰述过程表明A史记关于黄帝的记录准确可信 B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真实C历史文献记录应当与口头传说相印证 D最完整的历史文本记录的历史最真实24. 自秦汉至宋元,中国政治制度变革的总体趋势是A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渐被削弱 B国家行政权逐渐转移到君主手中C宰相逐渐退出权力中心 D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逐渐被打破2

10、5. 右图所示坎儿井(井渠)是我国古代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至今还流行于新疆的吐鲁番、哈密地区。联系历史地理知识,对坎儿井解读正确的是在汉代就已出现我国古代最早的灌溉工程利用了天山、昆仑山的冰雪融水井深随地势坡降而改变A BC D26. 有学者根据材料一“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煤),无一家燃薪(木柴)者”,得出宋代开封生活燃料已用煤取代木柴的结论;又有学者根据材料二“赐在京(汴都)官员柴、炭各有差,柴578万,炭585万”,对上述结论予以反驳。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A两位学者所用材料相互矛盾,结论都不能成立B材料二否定了材料一,仅用材料一得出的结论难以成立C无论材料一还是材料二,都必

11、须得到考古学支持才能成立D材料一指的是民众,材料二指的是官员,两条材料并不矛盾27. 白寿彝中国通史指出:“自北魏产生,经历隋唐的均田制,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国家所有的田制。”在这一“田”制下A土地全部归国家所有 B土地都可以自由买卖 C农民只需向国家缴纳赋税 D无主荒地由国家重新分配28.唐六典记:“工巧业作之子弟,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新唐书载:“细镂之工,教以四年;车路、乐器之工,三年;平漫刀矟(长矛)之工,二年教作者传家技。”这表明唐代工匠 频繁更换工种 长期在官府作坊干活 职业是世袭的 是临时工人A B C D29. 明朝张翰称:“善为国者,令有无相济,农末适均,则百工之事

12、,皆足为农资,而不为农病。顾低昂轻重之权,在人主操之尔。”这段话反映的经济主张是A农业仅赖百工 B百工亦为本业C农工比重适当 D农工任其消长30. 明后期,某地佃户将收获的好米换取银钱自用,劣质米交租,丰收之年也声称歉收,拖欠地租“渐以成风”,官府勒令田主完粮纳税,“于是称贷(借高利贷)完官而田主病”。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商业的发展冲击农业 B佃户人身依附关系弱化C佃户与地主矛盾激化 D国家税收政策发生变化31在一个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答记者关于物价上涨的问题时说:“我一边上网,一边脑子里想起一段话,就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温总理所引诗句体现了百家争鸣时期A尚力、尚贤、主张节俭的墨家思想 B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思想C以改革促发展的法家思想 D“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32“黄(宗羲)氏之说,从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材料主张用什么方法来评价黄宗羲思想A现代标准 B辩证分析 C民生史观 D阶级分析法二材料题(52分)33.(22分)阅渎以下材料:材料一 周人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统治东方各族人民,于是大封同姓、异姓及古帝王之后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藩屏”。 赵光贤周代社会辨析材料二 廷尉李斯议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