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2146964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数学是一门逻辑严密的学科,它是将抽象的数据经过大脑的分析、整理,找出规律并加以理解掌握的过程数学的基础。因此,数学具有眼、耳、口、手、脑等多种器官综合协作的功能。而计算是数学的基础,又是人们日常生活所必须的基本能力。实际生活中,学生在计算是却很马虎,这不仅让老师头疼,也是家长的一块心病。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我们面临的一个课题,也是老师们急于了解的问题。下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谈一谈自己的想法。一、注重口算。口算也称心算,它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主要依靠思维、记忆,直接算出得数的计算方式。新课程标准指出:口算既是笔算、

2、估算和简单计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还可以培养学生学生机智敏捷和记忆的能力,所以注重口算是提高计算能力的重要环节。而且口算能力直接影响到笔算的正确率和速度。口算能力强的学生,笔算的正确率高,且速度快;口算能力差的学生,往往笔算速度慢,且错误率高。可见,口算能力作为计算能力的一个方面,是不可忽视的。小学阶段的口算主要就是百以内的数的口算,包括:一位数的加法和它对应的减法(也就是10以内的加减法),表内乘除法,整百数的加、减法,一位数乘除两位数等,这些都是笔算的基础,其中10以内的加减法和乘法口诀是重中之重,只有练熟了,才能提高其计算能力,否则,提高计算能力只能是一句空话。所以,培

3、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从口算能力着手,特别是基础口算。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呢?我觉得应该抓基础、教方法、常训练。1、抓基础抓基础就是抓好10以内数的加减法和乘法口诀,它是以后所有计算的基础。只有这些知识掌握好了,才能形成良性循环,否则,计算能力将成为一句空话。而且基本口算必须要求熟练、正确,能做到脱口而出。2、教方法教方法就是教给学生口算的方法和规律。如:在口算两位数加减法时,25+30,过程是20+30=50,50+5=55;口算整百数的加减法时,1200-600,12个百-6个百=6个百;口算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时,15+9+5,先算15+5=20,再算20+9=29,先把能凑成

4、整十、整百的数计算出来,再进行其它计算。教给口算方法和规律,才能让学生在口算时有的放矢。3、常训练口算能力的形成,要通过经常性的训练才能实现,而且训练要多样化。(1)分散集中练习。如:在一教学位数的加减法,也就是“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基本口算训练中,先集中练习“进”、“退”位的口算,然后分散练9加几、8加几等;11减几、12减几.,最后集中起来训练,引导学生整理出:“20以内退位减法表”。这样通过集中分散再集中的反复性训练,使学生达到脱口而出的程度。(2)每堂课安排练。每节数学课教师视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适当的时间,安排3-5分钟的口算练习,这样持之以恒,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3)

5、多种形式变换练。如:视算训练、抢答口算、口算游戏、对抗赛、接力赛等等,这样避免千篇一律,还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口算在教学中可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经动手、动脑、动口的反复练习,达到熟练运算的要求,它不仅能使学生的注意力等非智力因素等到发展,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二、加强计算法则的教学。加强计算法则是学生正确进行计算的基础和依据,只有熟练掌握计算法则才能提高计算的速度,如:笔算加、减、乘、除的计算法则,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一般的方法都是:方法-练习-法则,就是讲解方法进行铺垫,然后做练习,最后学生通过做题提炼出计算的法则。这样学生能对法则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做

6、题时做到胸有成竹。对于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更是重要,也是学生易出错的地方,如:5+55+5,学生容易算成1010=100。在掌握法则的基础上,还要明确笔算过程,提高计算正确率。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要使学生时时刻刻都在进行思维活动,在做计算题时,要求学生养成不但讲清算理,还知道方法的习惯。只有这样,学生自己在解题时,才会出现默默的思维计算顺序和过程,才会使他们正确运用知识的能力不断增长。三、掌握简便计算的方法和技巧。简便计算是切实提高计算速度和正确性的方法,能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宽广,而且能提高做题的正确率。1.依据一定的运算定律和性质的简算。这种简算主要运用加法交换律、加法结

7、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减法的性质等。这些运算定律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的计算带来方便,也为学生提高计算的速度提供重要的保障。如: 739+73=73(9+1)=7310=730,运用分配律;53-19-11,先算19+11=30,再算53-30=23,运用了减法的性质。这不仅大大缩减了计算的难度,还提高了计算的正确性和速度。2.巧算训练。做任何事都讲究一个“巧”字,巧能使事情事半功倍,在数学的计算上也是如此。巧算的方法很多:(1)分解法。就是把题中的某数拆开,与另一个数运算凑成整数,如:12532=12584=10004=4000;12024=120122=102=5。

8、(2)掌握运算规律。如:两个分数互质数且分子都为1的分数相减,可以把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把分母的差做分子。简便计算不仅能提高正确率和速度,还能让学生发现数学中的乐趣,在不断提高计算能力的同时,更增加对数学的热爱。四、要让学生熟记一些常用的、基本的运算数字。记得有一位教育家说过,一个人13岁以前的记忆力是最好的,他在这一阶段可以记住很多东西,虽然这其中有一些他并不知道为什么这样,怎么会这样,但这些并不成为影响他记忆的障碍,这些知识中的未知原因将会随着他年龄的增长、见闻的增多而破解,因此,要注意发展学生的记忆力,特别是13岁以前的记忆力。中、高年级计算内容具有广泛性、全面性、综合性,一些常见的运算

9、在显示生活中也经常遇到,这些运算没有特定的口算规律,必须通过强化记忆训练来解决,所以让学生熟记这些内容是很有必要的。如:1、自然数中的1-20各数的平方结果, 1-10各数的平方好记,可以直接用乘法口诀,11-20的平方得须强化记忆,1111=121,1212=144,1313=1692、一些特定的乘积的结果,如:1258=1000,254=100,15、25与一位数乘积的结果,这不仅对乘法,特别对两位数除法有相当大的好处。158=120,159=135,256=150这些特殊的数的结果在计算中、在生活中使用频率是很高的,熟练的掌握、牢记,就能转化为能力,在计算时收到良好的作用,产生较高的效率

10、。3、分母是2、4、5、8、10、16、20、25的最简分数的小数值,也就是这些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0.5, =0.0625, =0.6等。4、圆周率近似值3.14与一位数的积,3.142=6.28,3.143=9.42五、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验算、估算方法,养成认真书写的良好习惯。计算题要同时训练学生认真审题、认真检查及认真书写的好习惯,不仅要求速度,还要有质量做保证。对学生不能光喊“要细心!”要教会方法,严格要求,形成习惯,在努力提高学生计算速度的同时,也要想办法去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1、加强验算教学。新课标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检验是一个好办法,它能让人及时发现自己的错误,即使

11、改正。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加强验算的教学,让学生针对一道题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检验,在切实掌握检验方法的同时,能熟练运用该方法去判断相类似的题的答案的正确性。 2、运用估算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新课标提到,要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估算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一个简单、有效的途径。如:7215=1086是否正确,运用估算,个位数相乘是10,积的个位应该是0,而不是6,从而判断这道题错了。6472=8998,积应与4200接近,而不会得8900多。不说在生活中的应用,单在计算中估算就有相当的作用。3、认真书写,养成好习惯。 我们常常看到有些书写潦草的学生,经常把0写成6,把1写成7,或者把三位数写成两位数,所以养

12、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十分必要。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要从写第一个字开始,不仅作业,包括演草纸也要求工工整整,有必要时还得请家长配合。六、手段多样,提高兴趣计算题是有数字和运算符号构成的抽象枯燥的算式,学生计算时容易产生烦躁的情绪,因此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对做计算题的兴趣,才能促使计算的正确性,提高计算能力。1、运用多媒体,使数学计算趣味化。在教学中要充分运用录音、课件等电教手段,使学生兴趣浓厚,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静止的问题动态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2、组织游戏竞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所谓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小学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是注意不稳定、不持久,无意注意起主要作用,且好奇好动好胜。在教学中适当用一些游戏,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智力。总之,培养和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是一项平凡而又艰巨的工作,只有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计算能力才会提高,学生的思维才会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