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描述数的大小关系》导学案设计.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2144730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描述数的大小关系》导学案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描述数的大小关系》导学案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描述数的大小关系》导学案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描述数的大小关系》导学案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描述数的大小关系》导学案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描述数的大小关系》导学案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描述数的大小关系》导学案设计.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描述数的大小关系导学案设计第3课时描述数的大小关系导学案设计描述数的大小关系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数感,一方面要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了达成这样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做到了下面两点:1.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培养学生的数感。在教学中,有步骤地出示3瓶球:先出示有10个黄球的瓶子,让学生数一数有多少个黄球,再出示有15个蓝球的瓶子,让学生猜测蓝球有多少个,并说说是怎么猜的,最后出示有58个红球的瓶子,让学生估一估有多少个,使学生体会到描述数的大小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2培养学生用精确、完整的语言表达比较的结果。在教学中让学生根据情况用“多一

2、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进行表达。使学生知道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除了可以用符号“”“”“”表示之外,还可以用语言来描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学生准备: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小球小方块圆片瓶子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效果检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5分钟)1.在括号里填上“多”或“少”。85比58()32比28()15比20()18比81()2.只用“多”和“少”来描述比较的结果,并不十分让人满意,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怎样更具体地描述比较的结果。1.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答案,然后汇报。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1.按要求排列下面各数

3、。(1)从大到小排列。35、56、41、38、29(2)从小到大排列。88、58、79、69、76二、探究新知。(20分钟)1.课件出示教材43页例6中装有10个黄球的瓶子。组织学生数一数有多少个黄球。2.课件出示装有蓝球和装有红球的瓶子,引导学生估计瓶子里有多少个球。3.指导学生估数的方法。先数出10个(标准),再估计大约有几个这样的10个(标准)。4.组织学生观察比较,认识“多一些”和“多得多”。5.引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认识“少一些”和“少得多”。6.组织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数,并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1.看图,数出瓶子中有多少个黄球,并记住这个数。2.仔细观察,先估一估瓶

4、子里有多少个蓝球,再估一估瓶子里有多少个红球。3.理解估数的方法。4.将装有蓝球和装有红球的瓶子分别与装有黄球的瓶子进行比较。(1)发现蓝球和红球都比黄球多,但多的程度不同。(2)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比较的结果,并在小组里说一说。(3)明确蓝球比黄球多一些,红球比黄球多得多,红球比蓝球多得多,并用语言表达出来。5.将黄球和蓝球、红球分别作比较。根据少的程度选择“少一些”或“少得多”描述比较的结果。明确黄球比蓝球少一些,比红球少得多,蓝球比红球少得多。6.联系生活实际举例,练习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2.选择。明明有25元,方方有32元,圆圆有85元,明明的

5、钱比方方(),圆圆的钱比明明(),明明的钱比圆圆(),方方的钱比明明()。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3.圈出正确的答案。29比(20、40、80)少一些。55比(40、56、89)多一些。65比(10、50、90)多得多。46比(47、60、99)少得多。4.小猴摘了37个桃,猴妈妈摘得比它多一些。猴妈妈可能摘了多少个桃?在合适的答案下面画“”。45个28个90个三、巩固练习。(10分钟)1.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说一说。一(1)班有48人,其中男同学有28人,女同学有20人。2.三个人进行跳绳比赛,小华跳了25下,小红跳的比小华多一些,小玲跳的比小华多得多,请选择小红和小玲可能分

6、别跳了多少下,在下面画“”。32下21下68下小红小玲1.了解题目中的信息,任意选择其中的两个数进行比较,并选择合适的词描述比较的结果。2.理解题意,独立思考完成练习,最后汇报订正。5.解决问题。踢球的有22人,跑步的比踢球的多得多,跳绳的比踢球的少一些。跑步的有多少人?(画“”)跳绳的有多少人?(画“”)20人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

7、提高。24人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

8、,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30人75人第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