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的味道(说课).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2142840 上传时间:2022-09-0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月亮的味道(说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月亮的味道(说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月亮的味道(说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月亮的味道(说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月亮的味道(说课).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绘本:月亮的味道苏丽芳教材分析月亮的味道是一本充满“童趣和智慧”的图画书,它的内容浅显易懂,讲述了一群小动物与月亮之间的故事,动物们想尝月亮的味道,月亮是什么味道的?甜的?咸的?吊足了孩子阅读的兴趣! 月亮能吃吗?真的很疑惑!但是,绘本中的月亮看上去确实薄薄脆脆的,真让人有想尝一口的感觉!它的画面非常有趣,为了够到月亮,动物们一个叠一个,搭起了天梯,天梯每增加一节,月亮就会跳高一点,童趣便在游戏的过程中展露出来。乍一看动物们是一个比一个小,好象很符合叠罗汉的顺序,可偏偏底下是一只小小的海龟,结果这样一个组合,在小老鼠的加入和月亮的疏忽大意,让最顶端的小老鼠成功地尝到了月亮的味道,于是,所有的小

2、动物也如愿以尝地尝到了月亮的味道,最后大家满意地睡着了。到这里故事好象应该结束了,却出人意料地在水里发现了一条小鱼,小鱼的疑惑感给了孩子留下了无尽的猜测,这也是本书的智慧之处!活动目标活动目标作为活动的导向,有着非常强的引领作用,我剖析教材,结合我班孩子的具体情况拟订了以下目标。1、 通过猜测、想象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动物们齐心协力“尝”月亮的味道的有趣过程。2、 学说短句“,你到我背上来,说不定我们够得到呢!”3、 初步理解“团结力量大”。重点:在看看、想想、说说的过程中感受故事的有趣发展。难点:故事所蕴涵的相互关爱、共同分享快乐与成功的喜悦。这三个目标都是从孩子的角度提出的,指向语言知识、能

3、力和情感目标。绘本月亮的味道是一个充满悬念的故事,每个动物的加入都给了孩子一点希望,却又有了转折,猜测、想象可以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更能吸引孩子深入到动物们努力的过程中;绘本中每一个动物角色的出场都是相同的模式,短句“,你到我背上来,说不定我们够得到呢!”是每一小段的中心句,通过学习短句,有助于孩子自主讲述;绘本故事中蕴涵的道理,就是对绘本的解读。活动准备1、幼儿知识经验准备:已有过中秋的经历。2、物质材料准备:故事PPT;月亮、海龟、大象、长颈鹿、斑马、狮子、狐狸、猴子、老鼠图片各一;舒伯特的小夜曲。幼儿的知识经验准备是孩子的已有经验;月亮和动物图片的提供,能更好地帮助孩子理清故事的线索以及

4、规律;通过操作,加深对故事的理解。教法、学法在故事导入中,我采用谈话帮助孩子回忆中秋节,从而引导孩子说说“月亮的味道”;故事讲述中,我采用先教师讲述、再集体讲述、最后到孩子自主讲述,将故事讲述的主动权逐步地给予孩子;最后通过故事的录音揭示故事的转折、变化。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1、“我们刚过了中秋节,谁能告诉我你是怎样过中秋节的?”2、“中秋节要吃月饼、赏月亮,因为中秋节的月亮是一年中最圆最亮的,今天老师给你们带了一个故事月亮的味道”(出示封面)“咦?月亮也有味道!你觉得它会是什么味道的呢?”因为刚过中秋节,孩子有这方面的经验,而绘本中的月亮有着与中秋节的月亮相似的地方都是那么圆。猜月亮的味道

5、,是抓住孩子“喜欢吃”这个特点,激发孩子说的欲望,从而让孩子带着一丝悬念、一丝疑惑进入绘本的阅读。二、教师配乐讲述故事第一段1、“晚上月亮升起来了,在漆黑的夜晚,你看到了什么?”“数一数有几双眼睛?”2、“这会是谁的眼睛呢?它们在看什么”“它们盯着月亮想干什么?”3、 教师播放PPT讲述“小海龟”段提问:(1)“小海龟想干什么?它是怎么到山顶的?”“靠近月亮的小海龟感觉怎么样?”(2)“它叫来了谁?它是怎么叫的?”(重点模仿短句,尝试用着急的语气讲述。)(3)“月亮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4)“看,大象是怎样努力够到月亮的?”(根据孩子的回答相机演示教具)4、小结:大象爬到了海龟的背上,

6、没有够到月亮夜晚是宁静的,我采用了静静的音乐作为故事讲述的背景。图一的分析、猜测,是延续封面的讲述,同时也是为后面的动物的出场埋下伏笔。教师完整的讲述“小海龟”段,是向孩子展示故事的片段模式。而一系列的提问,一方面是帮助孩子理解故事的内容,另一方面也是了解动物与月亮的不同心理,同时,也是为孩子的自主讲述提供了学习的机会。图片教具的再现,让孩子更直观地感受到了月亮与动物玩游戏的乐趣,更形象地帮助孩子理解故事内容。三、分析讲述故事第二段1、“谁又会来呢?“是谁叫来了长颈鹿?”“它是怎么叫的?”2、“月亮又会怎么做?”3、“长颈鹿是怎样努力够月亮的?”4、教师完整讲述“大象段”。5、大象爬到了海龟的

7、背上,长颈鹿爬到了大象的背上,说不定我们一下就到了!够着了吗?”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孩子猜测、想象故事情节,让孩子自主表达,为孩子提供了一个愿意说、想说、敢说的机会。而教师的完整讲述一方面是帮助孩子归纳、提炼了语言点,另一方面又为孩子进行完整讲述起到引领和示范的作用。四、集体讲述故事三、四、五、六段1、“又没够着,怎么办呢?”2、“我们一起来叫斑马吧!”(师幼共同讲述)(大象爬到了海龟的背上,就会更近了,够到了吧?)3、大象爬到了海龟的背上,说不定我们就可以够到了!4、大象爬到了海龟的背上,肯定能成功!5、大象爬到了海龟的背上,这回我们肯定可以够到了!(教师相机操作教具)有了前两段的讲述经验,孩

8、子对讲述的内容、形式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教师逐步地退出,给予孩子自主讲述的机会。在讲述过程中,孩子充分感受到了 “叠罗汉”的趣味性,释放自己的情绪变化,跟随动物产生积极的情感共鸣,充分感受故事中蕴涵的互爱、快乐、分享的喜悦与满足。五、欣赏“小老鼠”段1、“猴子叫来谁”“你猜小老鼠能够着月亮吗?”2、听故事录音提问:(1)“小老鼠咬下月亮发出了什么声音?”“你吃什么东西也会发出这样的声音?”(2)“大家都尝到了月亮的味道,心理感觉怎么样?”“这是谁的功劳?”随着小老鼠的一声“咔嚓”,将故事推向了高潮,孩子们听到那声清脆的咔嚓声,仿佛自己咬到了月亮。最后居然是这么小的老鼠咬到了月亮,这样的结局让大

9、家有点出乎意料,却好象又是必然的。于是我采用了静静的音乐配故事录音来揭示。分析咬下月亮的声音则是与开始的导入相呼应,说说动物们此时的心情,体会成功的快乐。六、活动延伸1、观察“小动物入睡图”“动物们都睡着了,有几个动物啊?”(数一数)2、观察“小鱼”图“哦!还有一条小鱼看着这一切怎么也闹不明白:它们为什么要那么费力,到高高的天上去摘月亮?这不是还有一个嘛,喏,就在水里,在我旁边呀。”数一数动物的数量,引出小鱼的出场,小鱼的疑惑也同时是孩子的童趣疑惑!自评:1、 教具的设计体现了绘本所要表达的“趣”,将绘本的趣味展现给孩子的同时,也成功调动了孩子活动参与的积极性以及说的欲望。2、 活动目标和环节的设计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给了孩子讲述的平台,也符合绘本的本身结构,重复的叠罗汉结构有详有略的展现给孩子。3、 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对孩子的回应比较积极,或帮助提升或及时追问,但是,过多的关注反应积极的孩子,对于发言较少的孩子少了一些鼓励,还是有点急于走过程!可能也许就是这样,关键的问题没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