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心理学论文(案例分析)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42140358 上传时间:2022-10-3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设计心理学论文(案例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设计心理学论文(案例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设计心理学论文(案例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设计心理学论文(案例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设计心理学论文(案例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设计心理学论文(案例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设计心理学论文(案例分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Iphone中的心理学 谈iphone手机的设计心理学摘要:论文阐述了要以分析设计心理元素为基础制定设计方法,并要将消费者心理元素导向笔记本电脑的价格,配置性能,造型及工艺的流程,还有耐用程度(品牌效应)等等方面。各种配置和型号的手机,更是提出科技以人为本的设计新概念。 引言: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而设计心理学是设计专业一门理论课,是设计师必须掌握的学科,是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是把人们心理状态,尤其是人们对于需求的心理.通过意识作用于设计的一门学问,它同时研究人们在设计创造过程中的心态.以及设计对社会及对社会个体所产生的心理反应,反过来在作用于设计,起到使设计更能够反映和满足人

2、们的心理作用. 如今在大学校园里,随处可见笔记本电脑的身影,教室、宿舍、图书馆手机产品就像walkman一样,开始成为大学生的文具,成为寻常百姓家的一件家用产品,其外观造型也由严谨、理性的高科技风格转向更为自由和丰富多彩形式。其中满足适用者的心理要求是产品设计的重要目标之一. 因为手机成为大学校园中的一个普遍话题,大学生将成为未来的手机购买群体,所以研究大学生的心理要求成为销售的前提。在校学生,特别是大学生买手机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现在手机价格都逐渐平民化,现在很多同学都拥有了自己的手机。由于对手机了解较多,所以把它作为课题来研究。现在手机成为平民商品,因为它的配置逐渐增强,价格平民化,在使

3、用上也优于固定电话。我虽然早就用过手机,但早还想换一部手机,不但可以学习娱乐,而且拥有一个独立的空间,曾经用的手机,出现诸多麻烦,虽然懂得较多知识,但是不断出现的硬件损坏问题常常困扰消费者。周围有很多已经买了和正在预购的同学,他们的购买心理流程和我的基本差不多,首先先定位价钱,再去定位配置,外观,材料。手机的维修现在比较方便,因为现在很多品牌都有几年保,所以出现问题直接找厂商。去年年10月份订购一台apple iphone3gs 手机,商家运用消费者心理把价格定位4900元,算是很贵的了,我买的流程是首先把需求定在第一位,再选择配置,最后选择品牌和造型。一,首先来看看手机的价格,这是购买手机的

4、前提,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把价钱定位才能选择。价格是商品本身的内在价值决定的,顾客购买某种商品,其实已有一个心理价位在,如果商品超出其心理价位很高,则交易无法成功,最理想的状态是产品价格高出顾客心理价位10-20左右。成交机会最高。任何一类产品都有一个“心理价格”,高于“心理价格”也就超出了大多数用户的预算范围,低于“心理价格”会让用户对产品的品质产生疑问。因此,了解消费者的心理价位,有助于市场人员为产品制定合适的价格,有助于销售人员达成产品的销售。中国手机市场在整体上呈现诸多鲜明特征:各品牌手机开始普遍降价、各方面价格全面跳水、价格战愈演愈烈、厂商进入这一市场的步伐也明显加快。面对这些状况,消

5、费者和经销商们都有着怎样的看法和选择?手机价格的大幅下降已经对消费者构成极大诱惑,但除了价格外,许多手机的性能相对较弱、DIY方面受限较多仍是其发展的主要障碍。 价格分布每个档次,最低100多元就可以,最高配置要达到几千元,这样就给我们消费者很多选择空间,大学校园内价格层次一般在6002500元之间,当然价位不同,手机本身的配置及外观等方面层次就不相同了,这就要根据自己经济能力而决定了。 当然,谁都想购买物美价廉的,但也不能为了高性能而去购买高价位电脑,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二,众所周知,手机的配置性能是价格的定位标准,高性能高配置是大学生追求的目标,这是由于攀比等种种心理原因所造成的,智能手

6、机的性能高低,首先取决于CPU的处理能力,尤其是随着英特尔迅驰平台的不断升级,整个手机行业也在不断更新换代中快速发展。在10年手机市场里,随着诺基亚塞班3系统的广泛应用,以及各类大型软件、特别是复杂的游戏软件的应用,以及多任务处理需求的不断提升,手机的性能堪称消费者选择的重中之重。在大多数人眼里,以往具有拍照功能 以及MP3播发器的手机就是“娱乐”的代名词。但伴随着许多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的广泛应用之后,在校大学生都将智能手机视为首选,严谨的商务机型也慢慢与独显结合。三,手机造型对于销售比较重要,人们感知客观事物是听觉、触觉、嗅觉、味觉、视觉五种感官功能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视觉大约占大部分,是感知

7、事物最终要的器官,人们最容易通过视觉感知到产品造型的形态、材质工艺和色彩三个因素,这三个因素也最容易唤起人们的心理感受和审美体验。优良的电脑设计,应该通过这三个因素的完美融合使其折射出隐藏在物质形态后面的产品精神价值,消费者通过联想与想象获得这种精神价值,与其内心世界的渴望达成共识,从而达到销售质量。外在形态是吸引消费者注意力的第一要素,ipone3gs能够激起消费者心理上的购买欲望,同时它也是手机内在功能、配置及品质等因素的外在表现。随着消费者对其功能追求上升为对实现社会、心理功能的追求,更多的消费者更加注重形态所表现的心理价值、社会地位、文化水准、个人情趣等。对称或矩形能够显示严谨,容易使

8、消费者产生庄严、宁静、典雅、明快的心理感受;圆形和椭圆形能够显示包容,容易使消费者产生完满、活泼、生动的心理感受;自由曲线能够显示动态、节奏与韵律,容易使消费者产生热烈、自然、自由、亲切的心理感受;残缺形态会使消费者心理产生冲击力和前卫艺术感。由于本人喜欢稳重的设计,所以选择的这款apple iphone3gs手机外观采用苹果公司新磨具的矩形外观设计以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手机的设计趋向于精巧,这样就不适合于少数人群的操作。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形态设计刺激了消费者的视觉,那么材质设计则刺激了消费者的视觉和触觉,给消费者更丰富的感知体验。用户操作使用一个产品,他们的心理过程往往要经过六个阶段,

9、分别为意图、计划、动作实施、感知反馈、认知、选择心意图,手机的操作界面一般都是统一的,只是区别于每个按键的设计,影响消费者的选择。操作界面的设计者要在理解消费者操作心理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按键位置及触感设计,同时确保界面信息显示符合消费者的知觉习惯和色彩方案,要用简明易理解记忆的图示指导操作。这款手机采用完全不同的操作界面。合理的选用及搭配黑白色彩。十足科技味,充分的体现它的设计特色,获得消费者的情感认知。形式(审美)与功能设计得到最恰当的平衡,就会拉近人与机器之间的距离。四,从消费者心理学角度来讲,品牌在人们心目中代表了使用者具有的那一类身份、地位和个性。apple品牌在世界上的影响力非同一

10、般。“品牌”不仅仅是一个产品公司的名称或一个公司的标志,更重要的是它能给带来更多的利益。的品牌认知包括对品牌的功能性认识和品牌的象征性意义认识两方面内容。在产品高度趋于同质化的市场条件下,对品牌象征性意义认识尤为重要。品牌个性一旦形成,就具有不可模仿性与持续性。据悉在美国时间6月29日当天,AT&T在美国的1800多家零售店的iPhone手机数小时之内就被等候多时的苹果“粉丝”抢购一空,据后来苹果官方的数据统计显示iPhone发售的两天时间共售出27万部!试问其它在移动通讯领域风光了多年的大品牌,哪一款产品能有此“皇帝级”的待遇?而即便是未破解网络锁以及未能完全汉化,iPhone在中国地区也是

11、异常火爆,通过高价订购的消费者比比皆是。所以和IPHONE配置相同的手机品牌价格即时相同,消费者也可能最终选择他品牌力度大的苹果。在购买活动中的确存在而又无法被自身所意识到的感受或冲动,这就是潜意识的影响。弗罗伊德把心灵比喻为一座冰山,浮出水面的是少部分,代表意识,而埋藏在水面之下的大部份,则是潜意识。如果利用潜意识来激发被压抑而又不能表达的欲望以达到营销的目的,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大学生对品牌的忠诚度很高,大学生消费在一定程度上会相信自己的真实体验,如果使用某种品牌产品产生好的体验,就会坚持使用,从而逐步形成固定偏好,最终形成使用习惯,保持对此产品良好的忠诚度。比如苹果公司的产品,感性认

12、识上的科技含量高,质量好,效果明显,都会促使他们继续使用下去。 五,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强力推动,手机产业的发展和智能平台技术的不断成熟,导致数字化产品及其设计在不同层次和意义上更加广泛的扩延,为实现更加人性化的设计提供了从内核到外层的广泛平台。未来的人性化设计将具有更加全面立体的内涵,它将超越我们过去所局限的人与物的关系认识,向时间、空间、生理感官和心理方向发展,同时,通过虚拟现实、互联网络等多种数字化的形式而扩延。成功来源与设计,设计来源于人性化的创新。六, 这款手机有什么缺陷及需要改进的地方:1, 无防尘保护,屏幕易被划伤,或弄脏。2, 长时间使用,电池续航时间短。3, 触摸板过硬。4, 手

13、机许多功能需要网络的支持,造成流量巨大的使用代价。在未来的手机设计中,个性化、时尚化、身份化将成为设计的主题,以消费者心理元素为基础来展开手机设计的每个细节,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才能真正做到“以消费者为中心”,从而获得消费者的心理共鸣。以消费者心理元素为基础的人性化设计必将成为新的发展趋势。对一个产品而言,用户所体验的并不单纯是审美与功能的设计。也附加着文化、社会、历史等多个维度的复合体验。数字化的背景下,人与机器的距离,虽然正在无限趋近,但是,设计并不要求人与机器零距离。除了满足形式和功能,还能满足深层的心理对“距离”的要求。因而有着更好的用户体验。参考文献:工业设计心理学 苹果公司官方网站http:/ 康鹏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