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练习》.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2139926 上传时间:2023-09-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练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练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练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练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练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练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练习》.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宝鸡市小学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案例与评析征文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练习教学案例与反思、评析设 计 意 图长期以来,数学练习课(特别是应用题的练习)很少出现在各种形式的公开课上。一方面,学生对练习课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题目的内容陈旧,呈现形式单一,解题方法程式化,缺少与生活的联系。因此,学生不能很好的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我尝试着把“应用题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运用到自己的课堂,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中的一节,我在教学完这一节的5个例题之后,设计了一节练习课,引导学生用应用题的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下面是这节课的教学案例。教 学

2、过 程一、复习铺垫,激发兴趣课始引导学生对五种应用题进行归纳:例1、例2是连乘、连除应用题,例3是两积求和应用题,例4是两商求差应用题,例5是几倍多几求和应用题,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实践,大胆创新,“发现”数学的有趣、有用,用五种应用题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二、建立模型,实践应用片断一1、师:张奶奶遇到了一个难题,谁能帮张奶奶解决?(出示)张奶奶家养了3只母鸡,去年五月份和六月份共产蛋180个。张奶奶问四年级的小朋友:“平均下来,每只母鸡每个月产蛋多少个呢?”生1:180个蛋是3只母鸡两个月共产的,可以得出3只母鸡每个月产蛋90个,180290(个)。生2:3只母鸡每个月产蛋90个,那么每

3、只母鸡每个月产蛋30个,90330(个)。师:谁还想再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生3:这道题可以变为“3只母鸡两个月产蛋180个,求每只母鸡每个月产蛋多少个”的数学应用题。生4:我发现它是连除应用题,1803230(个),我要告诉张奶奶,平均每只母鸡每个月产蛋30个,也就是一天一个鸡蛋。2、师:(出示一个药瓶)谁愿意上来给大家介绍这种药?生5:(走上讲台)这种药是“利菌沙”,一瓶装100片。用法与用量:每天三次,每次两片,服用16天为一个疗程。师:下面的学生注意收集整理有关的信息。这瓶药如果让李爷爷吃,能不能吃一个疗程?学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生6:李爷爷每天吃三次,每次吃两片,一天要吃326片,

4、16 天就要吃16696片。生7:李爷爷能吃一个疗程,吃完一个疗程,还有4片。生8:这是生活中的连乘应用题,可以用连乘应用题的知识解决。李爷爷服用16天一共吃96片,163296片。随后,学生说出了连乘、连除应用题的不同点:连乘应用题(已知单一量,求总量);连除应用题(已知总量,求单一量)。反思 学生用连除、连乘应用题的知识解决了生活中关于鸡蛋、药瓶的问题,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热情。在张奶奶遇到的难题里,鸡蛋起到“引子”的作用,学生解答问题循序渐近,思维的训练由浅入深;在李爷爷的药瓶上,学生找到了连乘应用题的“影子”,问题迎刃而解。片断二出示生活情

5、景图(见下图)师:看了这幅图,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想说些什么?生1:从两个人的话里,我得出淘气和笑笑在比口算的快慢。生2:我想知道淘气和笑笑每分钟各做几道口算题?生3:两人一共做了几道口算题?生4:谁每分钟做的口算题多,谁的口算速度就快,口算能力就强。生5:笑笑每分钟比淘气多做几道口算题?3634441道。笑笑的口算速度快,口算能力强。生6:笑笑和淘气每分钟一共做几道口算题?36344423道。师:同桌两人为一组,班级内表演。一人提问,一人列式解答,看哪两个人配合的最好。学生开展活动。计算了多样化的答案之后,师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每一种算法的特点,得出“谁的口算速度快,口算能力强”是最有价值的数学

6、问题。反思 学生根据情景图提出了一步、两步、三步计算的应用题,显示出每个学生个体多元的思维方式。“笑笑每分钟比淘气多做几道口算题”的提出,说明了学生能灵活运用“两商求差应用题”解决实际问题;而最有价值问题的提出,显示出学生高度发展的创造性思维。片断三师:有一个四年级的小学生叫小红,她做事认真负责,是一家人的好帮手。于是,爸爸、妈妈让她记录全家每一天的开支情况。请你帮小红把5月8日的开支情况补充完整。(出示卡片,见下图)我家5月8日开支情况 合计:_元_角妈妈鱼:3千克,每千克5元青菜:2千克,每千克1元2角爸爸(无)我油笔芯:3支,每支1元5角 合计:_元_角 一天总计(大写):_元_角学生小

7、组交流,合作探究。师:你用哪些数学知识帮助小红填好记录单的?生1:我用“两积求和应用题”的知识计算出:妈妈买的鱼和青菜共需17元4角钱,350212174角17元4角。生2:小红自己买了3支油笔芯,每支1元5角,一共需要 31545角4元5角,我根据“总价单价数量”解答的。生3:爸爸没有开支,所以小花一家人一天的开支为:17元4角4元5角21元9角。生4:我和生3的答案一样,不过我把一天的开支表示成了大写,即贰拾壹元玖角整。这里还应用了数字大写的知识。最后,学生说出了自己对情景图和记录单的看法:两个实际问题应用了三步计算的应用题的知识,情景图可以用“两商求差”应用题的知识解决;记录单却要用“两

8、积求和”应用题的知识来填写。反思 记录单不但训练了学生用“两积求和”应用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运用数学理念处理生活问题的水平。学生不仅说出了填写记录单的方法,还总结出情景图和记录单中的数学知识,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发了学生的个性思维。片断四师:(出示水果糖,每包装10个)仔细观察老师两只手里拿着的糖果,谁能用数学语言描述一下?生1:老师左手有1包糖,共10个;右手有3包还多2个。生2:老师左手有1包糖,共10个;右手的糖是左手的3倍还多2个,右手拿了多少个糖?生3:老师左手有10个糖,右手的糖比左手的3倍还多2个,两只手里一共有多少个糖?生4:可以用“几倍多几求和”应用题的知

9、识解答。右手的糖果有310232个,两只手的糖果就有10(3102)42个。生5:一包糖装10个,两只手里共有这样的4包还多2个,也就有:134包,410242个。生6:把一包糖看作1份,两只手里共有这样的4份还多2个,一共有:134,410242个。生7:把两只手里的糖果看作一个整体,左手有一包,糖的总数比左手的4倍还多2个,糖的总数是42个,410242个。生8:我先算出右手的糖,再计算两只手里的:(3102)1042个。反思 学生根据老师手里拿着的糖果,编出了几倍多几求和的应用题,有些学生画出了线段分析图,理解题意;还有些学生见解独到:共有4包糖(生5);共有这样的4份(生6);糖的总数

10、是左手的4倍(生7)。由于选择了有效的载体,学生能把10个糖果看作一个整体,创造性的利用糖果的信息,提出了多样化的解题策略。他们的算法奇特,蕴藏着创新的思维、智慧的火花。这样,学生的好点子和怪算法才能得以“闪光”。三、总结延伸,生活感悟1、师:你能根据算式补充问题吗?试试看。(出示)学完“可怕的白色污染”活动课之后,四年级学生统计出“全班40人在家一个星期就要丢弃大约560个塑料袋。_?560407。学生独立思考,补充问题。师:根据上面的计算结果,你想说些什么呢?(教育学生保护环境,远离白色污染)2、师:本节课上,我们把应用题的知识大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了这么多的生活问题,同学们高兴吗?谈

11、一谈你自己的感受。生1:其实,数学挺有趣的,不难学。生2:数学很有用,我爱学数学。生3:我发现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我要好好学习,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生4:我要当数学家。反思 学生发自内心的说出了自己真实的感受,本节课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了学生解决生活数学的求知欲望。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度过了短短的40分钟。可见,这节实践练习课对学生的影响之大。总 评本节练习课以生活为源,现实为本,成功诠释了新课程倡导的数学理念。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构建了生活化的数学课堂,应用题的数学变得丰富多彩。构建生活化的数学课堂,就是要让学生在“生活”和“数学”的交替中,体验数学的价值,感受数

12、学和生活的联系。生活化是新课程的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数学因生活而精彩,应用题的教学应该走生活化的道路,是本节课的一大特色。正是从这一点出发,教师开放了小教室,把生活中的题材引入到数学的大课堂之中,真正让学生感到数学有趣。课始对5个例题的回忆,帮助学生构建了五种应用题的数学模型。因此,在实践练习中,学生都能很快的把生活问题抽象为数学知识,再用数学模型解决。2、重视问题的分析过程,最大限度地训练学生的思维。现代数学教学理论认为:数学教学实质上是思维活动的教学,数学教学本身就是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以及这个过程的分析。没有思维活动,就谈不上数学教学,更谈不上能力培养。以训练思维为核心,发展、开拓、创新学

13、生的思维是本节课的又一大特点。教师在教学上淡化形式上的完整,通过呈现多种形式的应用题,包括鸡蛋、药瓶、情景图、记录单、糖果,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启迪了学生的思维。值得一提的是,本节课中有大量的师生对话、生生对话。通过对话,给学生提供大量“讲”的机会,学生对生活问题的见解更加透彻。在表达的过程中,思维也就更加活跃,更加深刻。3、关注学生的人文精神,促进学生发展的大课堂教学观。“教学其实是人的教育”。新的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育要以知识的整合,发扬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为基点。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解决了与生活联系的、挑战性的问题。不仅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方法,还使学生的人文素质得到提高,使学生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在延伸练习中,计算出全班每人每天扔2个塑料袋,这个问题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社会意义。通过交流,学生参与到保护环境的大讨论中,提出了远离白色污染,治理白色污染的方案以及自己的设想。总之,本节课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应用的过程。在对应用题理解的同时,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了发展。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