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钩虫.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2137854 上传时间:2024-03-0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二指肠钩虫.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十二指肠钩虫.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十二指肠钩虫.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十二指肠钩虫.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十二指肠钩虫.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十二指肠钩虫.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二指肠钩虫.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十二指肠钩虫组长:谭彩虹一. 十二指肠钩虫形态结构特征参与人:买合不白汉,缪斯,马小燕,彭夏燕钩虫的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的上段,主要有两种,即十二指肠钩虫和美洲钩虫,我国北方以前者为主,南方多感染后者。成虫前端具口囊,唇片退化,口囊内具有成对的钩齿,具切割作用,雄虫尾端具交合囊及刺。 种类 特征 十二指肠钩虫大小/mm雌10130.6雄8110.5体形“C”型口囊腹侧前缘有两队钩齿交合囊略圆交合刺两刺末端分离阴门在身体中部之后尾刺有以上摘自无脊椎动物学任淑仙 第二版二. 生活史及分布地域参与人:孙婧英,谭彩红,王灵玉,王培花生活史成虫寄生在人的小肠中,多数在空肠上部,虫卵随粪便排出时为2-8细胞

2、,呈现椭圆形。卵在泥土中,温度适宜,含氧充足,潮湿荫蔽的条件下,一天几发育成胚胎。幼虫从卵壳中爬出,具有杆状食道,为杆状蚴;在土壤中生活以细菌及分解有机物为食,数日内脱皮一次,进入第二期杆状蚴,此时幼虫具有食道球,但口封闭,不进食,借助体内储存营养生活。第二次脱皮时,生长为丝状蚴,即感染蚴,此时幼虫抵抗能力很强,可存活2-3周。感染期幼虫有聚集性,但与人体裸露皮肤或黏膜接触时,从手指脚趾间或毛囊,汗腺钻入人体,这是钩虫进入人体的主要方式。现在有实验证明,它们可以通过口腔黏膜进入人体,也可因生食蔬菜吞下。少数未被胃液杀死的幼虫,可在小肠内发育成成虫,而无幼虫移行过程。丝状蚴侵入皮肤后,进入小肠腺

3、或淋巴管,随血液流经右心到肺,穿过肺泡,循支气管,气管上升到会咽,随宿主的吞咽下行到胃达到小肠;一部分幼虫随痰吐出,在小肠进行三次脱皮,形成口囊,附着于肠壁,在3-4周内,脱皮四次变成成虫。从丝状蚴侵入人体到从人体粪便中找到虫卵约50天,成长达到九个月以上,成虫在人体内寄存的时间一般为1-10年。 出自动物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湖北师范大学联合出版地域分布本病在世界上分布广泛,以热带、亚热带为甚。我国以黄河以南广大农村地区为主要流行区,北方及西部地区较少。根据19881992年全国寄生虫病调查,我国钩虫感染人数为19 405万,平均感染率为17.17%,以海南省的感染率为最高(60.9

4、0%),其次是四川(40.88%)和广西自治区(37.85%)。东北、华北和西北10个省(区)的感染率则低于1%。在虫种地域分布上,北方以十二指肠钩虫为主,南方则以美洲钩虫为主,但两种钩虫混合感染较为普遍。长江流域是以十二指肠钩虫为主的混合感染区。随着防治工作的开展,总的感染率有所下降,感染度较前明显降低,大部分感染者为轻度感染,即每克粪便虫卵数低于3000。以上摘自无脊椎动物学任淑仙 第二版三.感染时的症状 参与人:申盼,沙雨晴,沈小林,佘雯 病理及临床表现:钩蚴侵入皮肤后,约数分钟至一小时左右,即可引起钩蚴皮炎(又称“粪毒”),多见于足趾、手指间等与泥土接触处。局部皮肤有烧灼、针刺、奇痒感

5、,继而出现充血斑点或丘疹。12日成为水泡。若有继发感染,则可形成脓包。最后结痂、脱皮而自愈。在组织切片中,早期可见到局部充血及中性粒细胞侵润;稍晚,则可能有单核和少量成纤维细胞出现。在结缔组织、淋巴管和血管内均可见到幼虫。钩蚴穿过肺微血管进入肺泡时,可引起局部出血及炎性病变。患者可出现咳嗽、痰带血丝,并常伴有发热胃寒等全身症状。中这可有剧烈干咳和哮喘发作,表现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哮喘。在同一时期内,进入肺泡的幼虫越多,出现的症状也越重。严重钩蚴感染,可引起肺大咯血。在我国曾有钩虫暴发感染引起哮喘的报道。成虫咬附在肠粘膜上,可造成出血点及小溃疡。多为大小约35毫米,做散在分布的浅层出血或糜烂,有

6、时为大块出血性瘀斑,可深达粘膜下层,甚至肌层,成虫寄生可引起消化、吸收等功能紊乱。表现为上腹不适或疼痛、反酸、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腹泻、便秘和营养不良等。轻度感染,可无症状。但钩虫之所以危害严重,主要却在于成虫可导致宿主慢性失血。钩虫分泌抗凝素,使咬附点伤口不易凝血而有利其吸血。国内曾对犬钩虫吸血活动做过较为详细的观察,发现每条全钩虫每日的吸血量约为0.024毫升左右。并观察到虫体吸血固然是导致宿主慢性失血的重要因素,但在其吸血的同时,及迁移咬着部位以后,自咬附点渗出的血量,有时也不算很少。其他原因,如虫体活动造成的组织损伤等也可导致宿主失血。近年来,应用放射性同位素51Cr标记红细胞的方

7、法,已测知每条十二指肠钩虫每日可导致的失血量约为0.140.40毫升。由于慢性失血,宿主体内的铁质和蛋白质不断损耗,随之即可出现贫血。此种贫血,因为缺铁,血红蛋白合成发生障碍,合成速度比红细胞新生速度慢,故呈低色素小细胞型。病人表现皮肤蜡黄、粘膜苍白、眩晕、乏力、劳动力减弱。严重时有心慌气短、面部及下肢浮肿和其他贫血性心脏病表现。但必须指出,患者贫血程度并不单纯取决于钩虫的数量,常有寄生钩虫数较多,但贫血却很轻微。说明宿主的健康状况、营养条件也有重要关系。少数病人出现异嗜症,喜食不易消化的食物,如生米、生豆、盐、茶叶、甚至不能消化的泥土、瓦片、煤炭等。异嗜症发生的原因不明,似与铁质的损耗有关,

8、给病人服铁剂后,症状可自行消失。儿童可因钩虫寄生引起长期营养不良,发育受阻。对妇女可引起停经、流产等。近年来,也时有钩虫寄生引起消化道大出血的报导,值得引起注意。此外,婴儿钩虫病亦不罕见,应予以重视。免疫 在流行区中,人群的感染率常随年龄的增长而迅速上升,至30或40岁后则渐次下降。也常发现感染率虽高,但感染度低,以及感染后出现排虫、自愈等现象,均可说明有免疫现象的存在。与某些寄生虫相比,钩虫感染所引起的免疫反应虽较轻微,但也能用皮试或血清学试验检测出来。据报道,可用人钩蚴匀浆抗原作皮内试验,属速发型超敏反应。用血清学方法测知钩虫患者IgE、IgG、及2球蛋白水平显著增高。此外,用幼虫抗原还能

9、测得补体结合抗体和血凝抗体。近年来钩虫免疫的研究日益增多。幼虫的研究日益增多。幼虫的排泄物和分泌物均能刺激机体产生沉淀性抗体,并有抗幼虫侵袭的作用。四期幼虫和成虫也可引起免疫反应。对那一般说来,成虫的抗原性比幼虫的为弱。虫体的分泌物入蛋白酶,尤其是乙酰胆碱酯酶,可引起明显的保护性免疫。用经放射线减弱的幼虫作抗原免疫动物,攻击感染后,所产生的保护率(虫体减少率)可高达8595。而能发育并生存的虫体其致病力亦显著降低,产卵数目大为减少。关于保护性免疫机制的研究,经动物实验证明,常见的排虫现象,可能是先由抗体作用于虫体后,再加致敏淋巴细胞的协同作用而将虫排出。目前,犬钩虫虫苗对狗预防接种的成功,为人

10、钩虫的免疫研究提供了方向。相信随着方法技术的改进,钩虫免疫的研究将不仅可应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同时在预防和消灭钩虫病方面也可能会起到有益的作用。 人体寄生虫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中山医学院主编) 钩虫病的症状主要由钩蚴及成虫所致,但成虫所致的症状更为长久和严重。钩蚴侵入处的皮肤感到奇痒和烧灼,继而出现小出血点、丘疹或小疱疹,俗称“粪触块”、“粪毒”、“粪疙瘩”。随钩蚴在人体内的移行,受感染后的3-5日,常出现喉痒、咳嗽,重者甚至剧烈干咳或哮喘发作。成虫寄生在小肠,扰乱脾胃气机,吸食及耗费人体血液,因而出现上腹部不适、隐痛,食欲亢进但劳动力反而减退,异嗜生米、茶叶,甚至泥土、碎纸等胃肠失调的症

11、状。严重者出现心悸短气,四肢乏力,头晕耳鸣,面足浮肿,面色萎黄,唇舌色淡,脉数而弱等气血亏虚的症状。钩虫病的临床症状轻重不一,与感染钩虫的种类、数量、时间和个人营养及免疫状况有关。轻者可无明显症状。一般以贫血为主。绝大多数是无症状的钩虫感染者。病人早期可出现红色高出皮肤的小丘疹,奇痒,抓破后易发炎,常常发生在足趾、手指之间,足趾,手腕与泥土接触部位,俗称“粪触脚”、“打粪毒”,可持续35天。随后可出现咳嗽、气喘。成虫在小肠内定居后,不断从肠壁吸血,引起肠壁溃疡出血,可出现贫血症状,如面色、指甲苍白,劳动后易气急,心跳厉害,没力气。少数病人出现食欲怪癖,喜吃生米、泥土等。儿童严重感染后可影响生长

12、发育。 钩蚴所致的症状: (1)皮肤损害:当蚴侵入皮肤时,局部有痒疹及匍行丘疹或小疱疹。由于抓痒可引起继发感染,局部淋巴结亦可肿大。 (2)内脏损害:当蚴侵入血循环在体内移行时,可引起蠕动移行病及嗜酸粒细胞增多症。(参阅前文蛔虫病和下文热带嗜酸细胞增多症)。幼虫所致病变及症状:钩蚴性皮炎:皮炎部位多见于与泥土接触的足趾、手指间等皮肤较薄处,也可见于手、足的背部。呼吸道症状:钩蚴移行至肺,穿破微血管进入肺泡时,可引起局部出血及炎性病变。患者可出现咳嗽、痰中带血,并常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重者可表现持续性干咳和哮喘。若一次性大量感染钩蚴,则有引起暴发性钩虫性哮喘的可能。成虫引起的症状:主要为失

13、血性贫血,再加上由钩虫引起的食欲不振及消化不良而致营养缺乏,就更加重贫血的程度。故随着疾病的发展,患儿常有面色苍黄、皮肤干粗、毛发疏稀、失去光泽易于脱落。营养及发育均差,精神萎靡,表情淡漠,不愿活动。有时烦躁不安、眩晕、心悸、气短等贫血的症状。发病初期先有食欲亢进,继之食欲减退,时诉上腹部不适、有腹胀及疼痛感。有时腹泻、有时便秘。消化道病变及症状:患者初期主要表现为上腹部不适及隐痛,继而可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食欲多显著增加,而体重却逐渐减轻。有少数患者出现喜食生米、生豆,甚至泥土、煤渣、破布等异常表现,称为“异嗜症”。发生原因可能是一种神经精神变态反应,似与患者体内铁的耗损有关。大多数

14、患者经服铁剂后,此现象可自行消失。贫血:患者出现皮肤蜡黄、粘膜苍白、眩晕、乏力,严重者作轻微活动都会引起心慌气促。部分病人有面部及全身浮肿,尤以下肢为甚,以及胸腔积液、心包积液等贫血性心脏病的表现。肌肉松弛,反应迟钝,最后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妇女则可引起停经、流产等。婴儿钩虫病:最常见的症状为解柏油样黑便,腹泻、食欲减退等。体征有皮肤、粘膜苍白,心尖区可有收缩期杂音,肺偶可闻及罗音,肝、脾均有肿大等。此外,婴儿钩虫病还有以下特征:贫血严重,80病例的红细胞计数在200万mm3以下,血红蛋白低于5g,嗜酸性粒细胞的比例及直接计数值均有明显增高;患儿发育极差,合并症多(如支气管肺炎、肠出血等);病死

15、率较高,在国外有报道钩虫引起的严重贫血及急性肠出血是造成15岁婴幼儿最常见的死亡原因。1岁以内的婴儿死亡率为4,15岁幼儿死亡率可达7,应引起高度重视。中国深圳,南山卫生局 丝状蚴侵入皮肤后,患者感觉奇痒或有烧灼感,继而出现小颗粒状的丘疹,12日变为小水泡,数日内可自愈。感染3天,可引起肺部的损害,出现咳嗽、咳痰、咽痒、声嘶等;有时有发热、气急及痰中带血,持续数日至12个月后消失。成虫的主要致病作用是用它的口腔咬住人的小肠壁,损伤肠粘膜和吸血,以致引起患者严重贫血,腿脚也常有水肿的现象。钩虫在吸血时,宿主的血液不断进入虫体,又很快由虫体排出,故吸血量较大。钩虫在吸血的同时,还能分泌抗凝血酶,使伤口常流血不止。钩虫又有不断更换咬附部位的习性,造成新老伤口不断流血,以至宿主处于持续的失血状态,轻者头昏眼花,劳动后心跳、气急;重者可出现浮肿,甚至心力衰竭等贫血性心脏病的症状。由于钩虫咬附肠壁的机械刺激和分泌毒素的作用,常使宿主消化功能紊乱,出现上腹部不适,甚至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并可引起其他并发症而而致死。有的病人可出现“异嗜症”,入喜食生米、泥土、木炭、破布之类的东西。有人研究,绝大多数病人在单纯服用铁剂后,“异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