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作文教学之我见.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2137264 上传时间:2022-08-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作文教学之我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学作文教学之我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学作文教学之我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学作文教学之我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学作文教学之我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作文教学之我见.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学作文教学之我见 摘要 当前,在中学生的教学中,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仍然占有主导地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这严重违背了师生平等的原则。因而,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施行新的教学方法具有很大意义。笔者将从学生写作的兴趣、素材、氛围三个方面入手,讨论新课程改革下的作文教学。关键词 作文教学、兴趣、素材、氛围在当前的教学中,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始终处于不放心、不放手的强化训练,无论是识字、阅读、写作都是施行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认为似乎这样才能让学生达到教师所望的目标。岂不知,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这种教育教学方法实在是一种落后,不太实际的教学方法,大大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个性,

2、阻碍了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因此,改变传统作文教学模式迫在眉睫,势在必行。一、培养兴趣 (一)体验生活,感受生命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就充分证明:文学创作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有真情实感。如果你想体验惊心动魄的感受,和不到奔流不息的河流中去漂流一番?有了这样一次漂流,有了怎样一次体验,那么你在写作的时候还害怕没有素材,没有激情,没有真情实感嘛?写作前,我们可以让学生做一些亲身体验,譬如让学生捡个石子带来学校,仔细观察它的形状、颜色,敲敲它,听听它的声音,粉碎它,分析它的质地,在通过看、摸、听、敲加以联想,挖掘出它更深

3、层的含义。那么通过这些实践活动,还怕学生没有兴趣嘛?学生自己亲身体验的东西,印象一定是深刻的,自然就可以把他所见、所闻、所感写出来。纵观古今中外,哪一位名家的创作不是亲身体验的结果?没有司马迁走遍大江南北对历史的考察,哪有鸿篇巨制史记的问世;没有马克思亲身参加工人革命运动,哪有资本论的出现;没有高尔基的流浪生活,哪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的流传。可以说,如果没有生活作基础,作文就是一堆方块符号,空洞、乏味,死水一潭,缺乏趣味,缺乏真情实感。因此,在每节课的前五分钟,我都会请一位同学讲述近期发生、感触较大的事情,然后让学生以此为材料展开想象作文。这样,不仅锻炼的学生的口语和写作,同时

4、也很轻松的了解了学生的内心世界,更有利于教学的开展。所以,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力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只有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二)适当表扬,树立信心学生从心理上是渴望得到肯定的,教师要对学生的写作以口头或书面的方式给予积极的、向上的、富有激励的评价。学生的作文,口头表达的也好,书面表达的也好,教师评改时,当面评改也好,书面评改也好,都要找到他的长处,从中发现闪光点,加以肯定,给予鼓励,进行激发,切以自己的眼光来要求学生,对学生的作文横加指责,要使学生通过教师的一个甜蜜微笑,一句温馨话语,一段舒心评语,看到自己

5、写作的曙光,写作的前程,写作的希望。事实上,学生都有写作的能力,因为写作就是说话的一个书面表达形式。所以,写作课上,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写作能力,消除学生惧怕写作的心理。首先,教师要亲近学生,让学生尽量放松,比如可给学生编一些有趣的故事,让学生产生听故事的兴趣;然后,有意识地找一些惧怕写作心理的学生编些有趣的故事,并充分肯定学生所编故事就是一片好作文,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在批改作文时,一定不能挫伤学生积极性,及时遇到抄袭来的文章,教师也要忍住性子,因为学生抄袭的目的很大程度上是希望能够写好作文,因而要顺势引导学生,注入批上“这篇作文写得很成功,能参照别人的文章仿写是一个好办法,如果能把别人的语言

6、化为自己的语言就更好,相信你这样去做一定会成功的”等批语,是学生通过教师的批语重新认识自己的行为。相信,只要我们多多给学生以肯定、鼓励,学生的写作兴趣就一定能够引发出来。二、积累素材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离开阅读,学生对事物的表达将是无序而枯燥的。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就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读和写就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新课程标准指出:“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20万字,每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这就要求学生呀大量阅读,在读中静心,在静心中享受,在享受中培养丰富的情感。要求学生在读书时做到把自己的心真正放到文章里,使自己的情感流露与作者的情感表达产生强烈的共鸣。这还要求教师

7、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除把课堂还给学生外,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那么要怎样的阅读才是最有效的呢?可采取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在阅读内容上,只要是思想内容健康的均可,如自然科学、文史地理,这方面书籍可以拓宽知识面。阅读文学作品,包括古诗词、名言警句、小说散文,即可学到写作技巧,丰富语言积累,还可陶冶情操,促发创作灵感;报刊杂志的大量知识与信 息也为学生提供了创作的材料。阅读方法上,短小的精美文章要精读,长篇文章要精读与泛读相结合。古诗词、名篇要朗诵,知识性作品课默读、重点研读和全面浏览相结合,读和思便相结合。同时,要求学生认真做好阅读笔记,逐渐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有了广泛的阅读,

8、学生就能获得各种各样的知识,同时在各种不同的阅读方式中,使学生产生了语感,激发了灵感,有了语感和灵感,作文就自然水到渠成,成为一间很轻松的事情。三、营造氛围良好的氛围对于写作是十分有利的。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由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从知识传授者转向发展的促进者。如果教师在互动、平等的师生关系中创设出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那么学生在体验到自由、信任、关爱和宽容后,就会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在写作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氛围,首先需要融洽师生之间的关系。许多学生并不是不喜欢写作,也不是写不好作文,而是由于和老师之间不融洽的关系导致了对语文这一课程的厌恶,进而在作文中胡写、乱写,这是一种十分可悲的现象

9、。在融洽师生关系的同时,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个性。教师应更多地让学生自己发挥,书写自己喜欢的东西,及时收集来自学生的灵感之作并加以指导。这样,在让学生感受到课堂的广阔和丰富之余,还能让他们感到了表达的乐趣。四、结束语让学生乐在其中并不断提高其写作水平是我们进行作文教改的追求目标。让我们把传统作文教法这个“罐子”打破,破而后立,或许能使我们走出一条作文教改成功的好路子。【参考文献】1叶圣陶教育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版2刘永康主编,语文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版3刘淼主编,作文教学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版4曾祥芹、张复琼主编,文体阅读法,河南出版社1992版5章熊著,中国当代写作与阅读测试,四川教育出版社1995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