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防治措施.docx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2136954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0.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病防治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职业病防治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职业病防治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职业病防治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职业病防治措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职业病防治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病防治措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施工现场职业病防治措施一、职业危害因素职业危害因素是指与生产有关的劳动条件包括生产过程、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对劳动者健康和劳动能力产生有害作用的职业因素。职业危害因素按其性质可分为以下几种:1物理性有害因素(1)异常气候条件包括高温、高湿、低温、高气压、低气压等;(2)电磁辐射,如红外线、紫外线、激光、微波、高频电磁场等;(3)电磁辐射,如X射线、射线;(4)噪声和振动。2化学性有害因素(1)毒物,如铅、汞、苯、一氧化碳等;(2)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石棉尘、煤尘等。3生物性有害因素如皮毛上的碳疽杆菌及森林脑炎病毒、布氏杆菌等。4其他有害因素(1)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2)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

2、额不当;(3)个体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4)生产场所建筑设施不符合设计卫生标准要求;(5)缺乏适当的机械通风、人工照明等安全技术措施;(6)缺乏防尘、防毒、防暑降温、防寒保暖等设施,或设施不完善;(7)安全防护或防护器具有缺陷。二、职业病的范围职业病通常是指由于国家规定的在劳动过程中接触职业危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职业病与生活中的常见病不同,一般认为应具备下列三个条件:(1)致病的职业性,疾病与其工作场所的生产性有害因素密切相关;(2)致病的程度性,接触有害因素的剂量,已足以导致疾病的发生;(3)发病的普遍性,在受同样生产性有害因素作用的人群中有一定的发病率,一般不会只出现个别病人。职业病具

3、有一定的范围,即国家规定的法定职业病,病人在治疗和休息期间,均应按劳动保险条例有关规定给予劳保待遇。三、预防医学的三级预防原则1一级预防第一级预防旨在控制职业危害而采取的综合型措施。即从根本上使劳动者不接触职业危害因素,或控制它对人的安全水平。采取必要的卫生技术(通风、照明等)、安全技术和个体防护措施;建立健全合理的劳动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就业前查出人群中的易感染者,制定就业禁忌症等这些都是根本性的预防措施。2二级预防第二级预防旨在早期发现受害人群,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其主要工作为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和环境监测,发现问题立即改进,防止职业危害进一步扩大。3三级预防第三级预防旨在妥善处理常见病多发病以

4、及与职业有关疾病和一般工伤等。应及时作出正确的诊断、处理,以防止病情恶化,或发生并发症,促使患者早日康复。四、职业病的预防措施1组织措施加强管理,各级领导应把职业病的防治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健全职业病防治保健网络,做到在规划、布置、检查和评比生产的同时要规划、布置和评比职业病的防治工作。认真发动群众,落实各项预防措施。2严格执行劳动保护法规和卫生标准如防暑降温措施、女职工禁忌劳动范围的规定等,这些都是生产实践和科学实践的经验总结,是搞好职业病的防治依据,必须严格贯彻执行。3卫生技术措施(1)对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进行卫生学审查。(2)杜绝有害因素的发生源,使接触者受到的影响减至最低限度。(

5、3)重视工艺改革和技术革新,采用低毒或无毒物质代替有毒物质,改革能导致产生有害因素的工艺流程。(4)实现生产过程的密闭化、遥控化、机械化和自动化,防止有害因素侵害人体和有害物质污染环境。(5)凡有热源存在的生产场所,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6)对生产场所存在的有毒物质、热源、噪声、微波、放射源等要采取有效的隔离或屏蔽方法。4卫生保健措施项目部根据施工生产的特点,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并建立健全卫生保健制度,定期对生产场所的有害因素进行检测、检查。进行就业前后的定期体检,以便及时发现就业禁忌症和早期职业病。5建立合理的作息制度做好季节性多发病的预防,适当安排必要的康复疗养增强作业人员的体质,提高职业病

6、的防治能力。6加强职业卫生的培训和宣传教育对新工人进行就业前的安全和职业卫生培训,对从事有职业危害工作的人员进行教育,使操作人员了解本工种、本岗位的具体有害因素的危险性,产生原因和地点,进入人体的途径和预防方法,切实做好职业病的预防。7个体防护措施作业人员应根据工种的需要选用合适的工作服、工作帽、工作鞋、手套、口罩、面罩、耳塞、眼镜等个人防护用品。五、建筑业职业病的防治1尘肺及其防治尘肺是因为作业人员在劳动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较高浓度的某些生产性粉尘引起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全身疾病。尘肺是生产性粉尘危害人体健康的最重要的病变。目前,医学界对尘肺尚无特别有效的治疗手段。因此,防护工作极为重要,

7、防护工作应遵循三级预防原则,采取必要有效的防范措施,切实保障接触粉尘职业危害的施工人员身体健康。2职业中毒及其防治(1)职业中毒的类型:职业中毒按其发病过程,可分为急性、慢性和亚急性中毒三个类型。1)急性中毒,是因为短时间内(如几秒乃至几小时内),有大量毒物侵入人体后,突然发生的病变,这种病变具有发病急、变化快和病情重的特点,多数是由于未采取预防措施,或工人违反安全操作规程所致。2)慢性中毒,长期接触低浓度的毒物,逐渐引起的病变,称为慢性中毒。绝大部分是由于蓄积性毒物引起的,如铅、汞、锰等。3)亚急性中毒,介于急性与慢性中毒之间,病情较急性长,发病症状较急性缓和,如二硫化碳、汞中毒等。4)锰中

8、毒:锰是一种灰白硬脆的金属,用途极为广泛,在建筑施工中主要是各类焊工及其辅助工较多。焊条中含锰约10%50%,焊接时发生大量的锰烟尘,加上露天作业,由于自然空气流动性大,锰烟尘容易扩散,影响面积大。据测定,焊接作业场所空气中,烟尘浓度为1.93mg/m3(超标10倍),车间焊接作业场所空气中锰烟尘浓度为3.36mg/m3(超标17倍),而工地简易焊接工棚、低矮房屋、通风不良的狭小空间锰烟尘高达4.43mg/m3(超标22倍),特别是密闭性球罐、气柜、水箱及工业管道内焊接,锰烟尘高达49.27mg/m3(超标246倍),锰蒸汽在空气中很快地氧化成灰色的一氧化锰(MnO)及棕红色的四氧化三锰(Mn

9、3O4)。长期吸入超过允许浓度的锰及其化合物的微粒和烟尘,则可能造成锰中毒。焊工的锰中毒,主要是发生在高锰钢焊接中,发病较慢,大多在接触35年以后,甚至可长达20年才逐渐发病。初期表现为疲劳乏力,时常头痛头晕、失眠、记忆力减退以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如舌、眼睑和手指细微震颤等。进一步发展时,神经精神症状更加明显,转弯、跨越和蹲等都较困难,走路时左右摇摆或前后倒,书写震颤不清等。预防锰中毒主要应采取以下防护措施:a加强机械通风或安装锰烟抽风装置,以降低现场锰烟浓度。b尽量采用低尘低毒的焊条或无锰焊条;用自动焊代替手工焊等。c工作时戴手套、口罩;饭前洗手漱口;下班后全身淋浴;不在工作场所吸烟、喝水、

10、进食;在密闭的狭窄环境下,电焊工人应戴送风式头盔或利用移动式抽风机,抽出密闭场所的烟尘;流动电焊作业应在通风良好的场所,选择上风方向进行操作。3噪声及其防治在建筑施工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多种音调,这些无规律的杂乱声音,被人们称为生产性噪声。噪声不仅对工人听觉有损害,可以造成职业性难听(噪声聋),而且对神经、血管系统也有不良作用。因此,国家把它列为规定的职业病之一。建筑工地繁乱的噪声主要有以下三种:1)机械性噪声。即由机械性的撞击、磨擦、敲打、转动而发生的声响,如风钻凿岩、混凝土搅拌、木材加工、断料的电锯、平刨以及车床等发出的声音。2)空气动力性噪声。主要是由于气体振动产生的声音,如通风机、鼓风机

11、、空气压缩机以及打桩机使用的空气锤、锻工使用的汽锤等的声音。3)电磁性噪声。是由于电机中交变力相互作用发出的噪声,如发电机、变压器发出的声音。噪声的治理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1)消除和减弱生产中的噪声源。从改革工艺着手,以无声的工具代替有声的工具,如用液压机代替锻造机;用焊接代替铆接;用液压铆钉机代替风动铆钉机等等。2)控制噪声的传播。新建、扩建、改建的企业,在总体设计时要合理布局,高噪声的车间、作业场所与其他车间分隔开来。若现场条件受限制,应从消声、吸声、隔声方面采取措施予以解决:消声。在各种通风机、压缩机、鼓风机的进排气口处装置消声器。消声器是一种允许气流通过而阻止声音通过的装置。根据噪声特

12、点可以采取阻性抗性,阻抗复合式或微穿孔板消声器。吸声。即在室内饰以一定厚度的多孔吸声材料,如超细玻璃棉、矿渣棉、矿渣膨胀珍珠吸声结构,以吸收室内低频噪声。隔声。在不妨碍生产操作的条件下,可以制作隔声罩或隔音间把高噪声的柴油机、空压机、球磨机等生产设备封闭起来,为保护生产工人不受噪声侵害,亦可设一小间隔音室,作为操作和休息用。隔振。隔绝固体声的传播,如在振源与结构(地基)装设减振器或减振垫层等。3)加强个人防护。要进行反复的宣传教育,使广大职工了解噪声的危害性和治理噪声的重要意义,自觉做好个人防护,如及时戴耳塞、耳罩、头盔等防噪声用品。4中暑及其防治(1)中暑的表现与分类中暑可分为热射病、热痉挛

13、和日射病,在临床上往往难以严格区别,而且常以混合式出现,统称为中暑。其表现有:1)先兆中暑。在高温作业一定时间后,如大量出汗、口渴、头昏、耳鸣、胸闷、心悸、恶心、软弱无力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不超过37.5),这就有发生中暑的可能性。此时如能及时离开高温环境,经短时间的休息后,症状可以消失。2)轻度中暑。除先兆中暑症状外,如有下列症候群之一,而被迫停止劳动者,称为轻度中暑:A人的体温在38以上;B有面色潮红、皮肤灼热等现象;C有呼吸、循环衰竭的症状,如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大量出汗、皮肤湿冷、血压下降、脉搏快而微弱等。轻度中暑经治疗45小时内可恢复。3)重度中暑。除有轻度中暑症状外,还出

14、现昏倒或痉挛、皮肤干燥无汗,体温在40以上。(2)防暑降温应采取综合性措施1)组织措施。合理安排干活时间,实行工间休息制度,早晚干活,中午延长休息时间等。2)技术措施:A改革工艺,减少工人与热源接触的机会;B合理安排热源:疏散热源。在不影响工作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将各种炉子移到室外(夏季在主导风向的下风侧)把温度很高的产品或半成品尽快运到室外。隔绝热源。以水的效果为最好,常用的水隔热方式有循环水炉门及各种水幕等。此外,利用导热系数小的材料(石棉、稻草灰、青砖等)进行隔热,也有很好的效果。3)通风降温:A自然通风。利用天窗排气,以侧窗为进风口,天窗为出风口;利用穿堂风为主的开敞式自然通风;在加热炉

15、或其他热源上方安装排气罩,利用风压提高排气效果。B机械通风。如安装风扇(常用的有吊扇、座扇、机床风扇、马达风扇、鼓风机风扇等);或安装系统式局部送风装置,利用通风机、通风管道等专用的空气调节装置等。C露天作业采取挡阳措施,如搭席棚、设置遮阳板等。4)卫生保健措施:为了补偿高温作业工人因大量出汗而损失的水分和盐分,最好的办法是供给含盐饮料,一般每天供水35L,盐20g左右即可。如膳食中已有1215g食盐,则饮料中只需补充810g足够。同时,要注意饮料的清洁卫生。在入夏前,对高温、高空作业工人应进行体格检查。凡有心血管系统器质性疾病、持久性高血压、溃疡病、活动性肺结核、肺气肿、肝、肾疾病,明显的内分泌病(如甲状腺机能亢进)、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重病后恢复期及体弱者,均不宜从事高温作业。职业病防治措施编制:审核:批准:山西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长临高速路基总承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