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年级信息技术教材综述(总体说明).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42136210 上传时间:2024-01-2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7-9年级信息技术教材综述(总体说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7-9年级信息技术教材综述(总体说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7-9年级信息技术教材综述(总体说明).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7-9年级信息技术教材综述(总体说明).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9年级信息技术教材综述(总体说明).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7-9年级信息技术教材综述(总体说明)一、教材编写基本情况信息技术教材由四川省教科所组织编写,是一套从小学到初中的义务教育阶段教材。参加编写的人员有教科所的老师、工作在一线的中小学教师以及大学老师。教材编写分为小学组和初中组,编写工作从2005年上半年开始,预计在2006年下半年结束。这套教材现在被确定为四川省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材。 二、初中教材的体系结构 1.总体结构 初中教材共三个年级6册(七年级上、下;八年级上、下;九年级上、下) 每册按14课编写,此外每册最后都有一个2课时的活动,总共16课时 14课的课堂教学各需要搭配1个课时的上机时间 2.每课的结构 每课包括以下几个组成部分:

2、本课学习任务 课文正文(由若干活动、及讲解构成) 探索活动 “阅读材料”或“知识窗”或“小窍门”(不是每课必须有的内容) 三、教材的特点 1.小学内容和中学内容的有机衔接 在以前的信息技术课程中,小学的内容到中学又重复学习,给老师的教学带来麻烦,也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新教材在处理小学和中学内容时采取了“螺旋上升”的方法。在一开始小学和中学的课程教学大纲就是整体考虑的,一般来说,出现在小学教材里的内容不会重复出现在中学教材里,中学教材的内容在小学的基础上有所深化和扩展,甚至是小学完全没有涉及到的。 2.知识面广 教材涉及计算机硬件及组成、Windows操作系统、Word、Excel、WPS、Ph

3、otoshop、Dreamweaver、Flash、Authorware、计算机网络、机器人等方面的知识。虽然知识面较广,但是在知识的深度上并不深。 3.内容丰富 与以前的信息技术教材相比,增加了很多内容,如: 应用程序的安装与删除; 多媒体文件格式介绍; 声音、影像素材获取; 图形图像处理; 动画制作及流媒体等概念。 从编写来看新教材的起点要高得多。 4.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新教材在知识的学习中,非常注意老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例如,七上第7课多媒体计算机(P31),在介绍了多媒体的概念之后,通过“活动1”让学生观察老师演示的多媒体作品,从作品的演示中总结出各种媒体形式,而不是简单地去讲媒体

4、形式。 根据老师的讲解,让学生自己总结操作步骤。例如,七上第10课,讲解在画图窗口中打开文件时,老师先进行一些打开文件的操作,然后让学生通过连线的方式总结出打开文件的正确操作步骤(P54)。 课后练习一般都是综合性练习,通过完成一些具体的任务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例如,通过环境污染调查表的填写,用写字板完成一篇讨论环境污染的短文,在短文中要求对文字的字体、字号进行设置、标题居中、保存文件等操作。再如,八上中,通过对商场销售情况的调查,建立商场销售情况电子表格。 创新精神的培养是课程改革中所强调的,新教材中有所体现。在很多探索活动中,一般都不设定统一的答案,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得出自己的结论,例如

5、,要组装一台计算机,让学生到电脑市场进行调查,最后开出配置清单。再如,环境污染调查表、绘制校园题材的图画等。 老师不能低估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们的作品常常会给老师带来意外的惊喜。一定要给学生机会,让他们的能力尽情的发挥和释放。 四、对于教材的处理 1.新旧教材的衔接 由于新教材是整体考虑小学和中学的内容,有些在小学讲过的知识在中学就不会出现,而作为今年才开始使用新的初中教材的学校来讲,都存在知识的衔接问题。这里提出几点建议: 与小学内容无关的知识按教材讲解(如Photoshop、Dreamweaver、Flash、Authorware) 对小学知识扩展的内容可以适当补充:如画图程序补充基本图形

6、的画法、常用画图工具的使用。 Word文字处理部分不用补充,因为中学内容中讲了写字板,已经解决了Word中的一些基本问题。 Excel初中进行了全部讲解,这部分内容不存在衔接问题。 小学已经讲解而中学教材中不再出现的内容可以不再补充(如Power Point)。 还需要注意的是,小学的知识注重操作,而且很简单,在小学没有学习的知识在中学阶段很快就可以补上,所以在知识衔接上不应该存在多大问题。 2.对“活动”的处理 在新教材的讲解中安排了一些活动,“活动”一般都是针对要讲解的内容而设计的,主要有下面的一些形式: 观察:通过观察引入知识。 实践操作:由学生完成操作或者让学生在老师引导下完成操作。

7、总结:总结老师的讲述或操作。 探索:根据以前的经验进行试探性操作。 3.正文的讲解 正文的讲解是每一课的主要内容,主要完成知识的讲授。教材注意了不把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讲解成学习操作手册,对于涉及到的操作尽量通过老师的操作或学生的观察得到正确的操作步骤。教材中有的地方通过填写表格完成操作步骤的总结,有的地方通过连线得到操作步骤,或者通过探索性操作进行总结。 4.探索活动 每课结束都有“探索活动”。“探索活动”实际上是为巩固本课内容而设计的题目。这些题目不像以前教材中的单纯上机题,而是通过学生的一些活动或完成某个任务去巩固相关知识。这样的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知道怎

8、样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 5.阅读材料、知识窗、小窍门 “阅读材料”、“知识窗”是课堂知识的扩展,对于大多数学生,这部分内容不要求掌握,只要求进行一般阅读和了解,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通过这部分内容可以进行更深入的学习,扩大知识面。 “小窍门”给出了操作中的一些简便操作方法。 6.让学生学会评价作品 在大多数课文的“探索活动”之后,都安排了一些评价活动。 评价别人的作品对自身是一种提高,而且可以起到一种很好的调动学习积极性的作用。通过评价自己的作品,可以从中发现问题和不足,有利于改进今后的学习。 7.关于软件版本 或许在教学中老师找不到与教材版本相同的软件。这不会影响教学,因为教材所

9、讲的操作是最基本的操作,在各个版本的软件中都应该有。 计算机软件具有“向上兼容”性,即越高的版本兼容性越好,可以包含所有低版本的内容。 如果没有相同版本的软件,宁可选择高版本的软件。 五、新教材对教师的要求 1.通读教材 要很好的把握教材内容必须把各册教材都通读一遍,了解教材的体系结构、了解各册教材所要求的知识点。 2.教师要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 新教材所涉及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很广泛,对任课教师专业知识的要求较高,所以一定要注意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有条件的教师可以进行比较系统的学习,没有条件的教师也需要通过自学补充学习,否则很难胜任教学。 一个老师不一定对于每个方面的知识都很熟悉,刚开始接触教材时

10、,可以根据老师现有知识的掌握情况,把老师固定在一个年级,教完12遍以后再更换年级,逐步熟悉整个教材。 无论是计算机的软件还是硬件发展速度都相当快,因此任课教师需要随时关注其动向和发展,不断提高,不断更新知识。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师队伍参差不齐,如果不经过系统学习,在教学中可能会犯一些概念性的错误。而一些看似简单的操作,也常常不规范,例如生成的Word文档格式不标准,用加空格的方法实现首行缩进,用加空格的方法使表格单元格内容居中等。 3.实例的制作 老师要很好的掌握知识,完成教学,应该尽可能多的动手制作一些例子,一方面对自己是一个提高,另一方面也可以把实例展示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新教

11、材里,有很多内容都需要制作实例,如Photoshop、Dreamweaver、Flash、Authorware等。 4.重视学生作品的收集与展示 在教学中注意收集学生的作品并展示给即将要学习的学生,这样做可以收到很好的示范效果,也能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多媒体素材的提供 在图形图像处理、动画制作、网页制作中,老师都应该适当提供一些图片、声音片段、音乐片段等素材,特别是在上网条件差的地区。 学生有了素材之后可以根据素材进行自己的创作。 6.根据教材设计自己的课堂教学 老师应该根据教材设计出具体的课堂教学方案,不一定受教材的束缚,只要把握住知识点,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在教材的处理上还有很多问题值得老师思考: 教材中的一个课文是否就要安排1个课时? 是不是所有的内容都要由老师讲解? 第七册的19课都没有上机内容,学生是否就不安排上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