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2011平均数》设计说明.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2135739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9月《2011平均数》设计说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2年9月《2011平均数》设计说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2年9月《2011平均数》设计说明.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2年9月《2011平均数》设计说明.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2年9月《2011平均数》设计说明.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2年9月《2011平均数》设计说明.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9月《2011平均数》设计说明.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设计说明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0.1.1平均数加权平均数 单位:河南省济源市济水一中姓名:郑艳霞时间:2012年9月教学设计说明本节课是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20章数据的分析中第一节的内容。在刻画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中,以平均数最为重要、应用最为广泛,是学生学会分析数据、做出决策的基础。本节着重研究加权平均数,体会“权”的含义及作用。既是对小学学过的平均数的进一步深化,也将为学习中位数、众数、方差等知识奠定基础。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息息相关,能直接指导学生的生活实践。统计的核心是数据分析,通过数据分析作出判断和决策。而数据来源于生活实际,所以本节选取富有生活情趣的场景、图片,贴近学生生活

2、的事例为背景设计问题。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品数学、学数学、用数学、悟数学的系列活动,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发展、应用过程。目的在于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应用意识,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本节的三维目标确定如下:(1)知识技能方面,在具体情境境中,理解掌握加权平均数及权的概念,会求一组数据的加权平均数。(2)过程与方法方面,经历求加权平均数的过程,体会权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根据加权平均数的求解过程,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和决策能力。(3)通过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用数据说

3、话的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这三个目标不是独立存在,而是依据课标要求,结合学生实际,互为依托,相辅相成的。整节课首先从品尝咖啡入题,让学生体验事物因所占份额不同导致结果不同,感受份额的作用;接着,以给超市的混合糖定价为背景,经历给不同情况下的混合糖平均单价的分析和计算,利用变式教学、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得出概念,渗透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然后,以超市招聘广告策划人员深入感知“权”的含义和加权平均数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决策能力;又通过对CPI(物价指数)新高被“猪”拱上去的原因分析和运用所学知识指导学生自我评价,让学生体会权和加权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学会分析数据中的信息,解决实际

4、问题。最后,通过学生回眸反思,总结知识、提炼方法,教师建议学生加大促使我们进步的积极因素的权,缩小阻碍我们进步的消极因素的权,把握好自己的人生,融入情感态度教育、德育教育,使课程得以升华。整节课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使知识成螺旋式上升。尽管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对平均数的意义已有所了解,并会计算权相等情况下的平均数,但是对加权平均数较陌生。因此设计了鑫鑫旺超市混合糖定平均单价的系列问题,来突破本节重点。在这个环节中,对于问题(2):“如果取4千克牛奶糖和1千克水果糖混合,那么混合糖的平均单价该如何定?”的计算,学生可能会出现几种解法,出现一些错误,如:、,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式子中分子、分母的含义,从

5、而让学生理解平均单价的计算方法。这时,虽然已经能给出加权平均数的概念,但仍未接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所以,又通过改变两种糖的份额,从数字到字母,从有限到无限,从特殊到一般,通过类比得出概念。又进一步通过类比小学学习的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发现小学学习的平均数其实就是特殊的加权平均数,实现新旧知识的衔接和统一,突破教学重点。“权”没有一个具体的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对“权”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又在鑫鑫旺超市招聘广告策划人员的背景下通过问题串来突破。在这一环节里,学生会出现用不同的算式来计算加权平均数,教师要引导学生解释它们本质的一致性,并通过类比的方法让学生会总结权的作用及表现形式。在对CPI

6、新高是被猪拱上去的分析中,学生会被看似高深的经济问题吓到,所以采取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并作出汇报的方法突破,让学生再次体会权的含义和作用,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最后让学生借助自我评价表,运用所学知识对自己量化评价,这个活动的设计既是对本节知识的考查,又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矫正、自我完善,使学生再次感受数学就在身边。课程标准指出统计学的教学要让学生在情境中感悟统计知识,发展应用意识。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指导思想,整节课以生活情境为载体,以数学活动为主线,以问题串的形式展开,采用研究、体验式教学法,学生亲身经历由特殊到一般认知过程,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果。由于选材贴近学生生活,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所以本节课学生的兴趣会很浓;由于以问题情境为载体,采取问题串的形式,阶梯式推进,自然过渡,问题接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所以学生的思维会被极大限度地调动起来;有了兴趣和参与的保证,学生会深刻体会到权的含义和加权平均数的应用,顺利完成教学目标,教学效果令人满意。在作业设置中,知识性作业意在强化对本节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实践性作业体现了要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这一理念。课改的道路上,我只有在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中,寻找生命成长的高效课堂,本节课的设计,还肯请各位专家同仁的不吝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