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2135115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如何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如何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如何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如何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幼儿期是各种能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也是最为关键的时期,幼儿各种能力的培养在这一时期尤为重要。作为幼儿教师,必须抓紧这个时期努力发掘和培养他们的各种能力,即动手能力、语言能力、交往能力、观察能力、自理能力、活动能力、自控能力、创新能力等等,使其在入学前具备足够的良好素质,从而受益终身。在这些素质能力培养中,幼儿的动手能力是重中之重,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在幼儿动手能力培养方面提出以下建议,权作一些探讨,以达抛砖引玉之效。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也属幼儿素质教育范畴。素质教育的基础是面向全体幼儿,我们应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培养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建设人才,是一种塑造受

2、教育者完美人格的教育。我们知道,幼儿从蹒跚学步开始,到学吃饭、学穿衣、哪怕米粒菜肴撒了一桌,衣服穿反了也都不愿意让大人代劳,坚持着自己动手。这正是孩子努力从实践中学习用自己的双手去学会生活,一步步走向成熟的体现,这是一个必不可少而又十分重要的过程。然而,当今社会有相当多的家长们对此并不理解,认为为了爱,就事事“呵护”,处处“代劳”,什么都包办。这无疑缩小了孩子的认知空间和禁锢了孩子的发展潜能。据有关部门对儿童智力发育状况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有35%以上的儿童存在着“感觉统合失调”(即身体协调能力差),这是影响孩子学习成绩的重要原因之一,应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多数是由家长造成的。

3、因为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家长过分保护,儿童应有的摸、爬、滚、打、蹦等行为,在发育的自然历程中被人为剥夺。这种过度干预无疑会造成儿童身体协调能力差从而影响今后的学习。所以幼儿园的早期教育就成了(补充)家庭教育之不足的一个最好的平台,且是孩子教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最为重要的一环。可以说幼儿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无法替代,也无以替代。如何启发幼儿,开发幼儿智力和潜能,培养幼儿动手能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育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和不可推卸的责任。幼儿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自身规律的作用,即学习是建构知识,而动手能力才是建构知识的有力保证,因为幼儿通过动作

4、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产生认知冲突,动手能力的培养能使幼儿主动建构知识。今天的许多教育改革实践,包括很有影响的瑞吉欧幼儿教育方案,都即强调幼儿个体对环境的自主作用,也强调了教师的作用,还强调了同伴之间的相互作用。动手能力的培养,能够保证幼儿的自主自立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心理健康的发展,在幼儿的素质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动手能力培养过程中幼儿教师的角色理应成为了幼儿学习活动的最好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幼儿的动手协调能力,而且要注意幼儿的动手能力与认知心里的相互影响;不仅要培养幼儿的自主自立动手能力,而且还要培养幼儿的合作动手能力。二、幼儿动手能力培养的意义综上所述,

5、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是手的活动能促进大脑的发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心理活动(包括智力活动)是大脑的机能。一个人智力水平的高低,创造能力的强弱都取决于其大脑的机能是否成熟与发达。让幼儿多动手就能促进大脑很大一块区域的发展,当双手活动时,指头上的神经细胞会随时将信息传到大脑,因而加强幼儿手的活动是开发大脑潜在机能,培养创造性的重要环节。所谓“心灵手巧”如是也。二是手的活动能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在日常的社会生活中,幼儿经常动手动脑,独立从事力所能及的活动,不但能促进其身体发育、智力发展,而且还有助于其性格及自信心的形成。三、幼儿动手能力培养的途径(一)在实际动作活动中培养幼儿动手

6、能力 1、体育方面动手活动 (1)抛气球目的:锻炼孩子的手、眼、四肢协调。过程:让孩子吹气球,然后将充满空气的气球往上抛,当球快落到地上时,用身体的各个部分向上顶气球,使气球不着地。 (2)托球跑目的:锻炼孩子的身体平衡能力。过程:让孩子分成两组,分别站在50米距离的两端,他让第一组的孩子手拿羽毛球拍,拍上放一个小皮球,然后想第二组的孩子跑去,要求孩子不能乱跑道,球掉了可以捡起来继续跑,两组孩子交替进行。2、区角活动方面的动手活动 (1)手工区穿肉串目的:让孩子在动手的过程中认识颜色的分类。过程:将各种各样颜色的“肉块”熟练的按照颜色分类穿到小棒上。 (2)表演区小猪睡觉目的:感受歌曲的欢快、

7、活泼的情绪,让孩子根据歌词创编动作。过程:欣赏歌曲小猪睡觉,引导孩子创编小猪吃的饱饱、睡觉、扇耳朵、摇尾巴等各种动作,让孩子随音乐情绪的变化进行表演。(3)绘画区蚕宝宝目的:了解蚕宝宝生长过程,发展孩子细致观察的能力。过程:首先通过观看录像,出示图片等手段观察蚕宝宝的外形特征,进到孩子学画蚕宝宝,并进行添画。(4)结构区盖房子目的:通过搭建各式各样的房子认识物体的形状。过程:先让孩子讲出房子的主要组成部分的形状,让孩子根据自己的想象自由搭建。3、智力方面的动手活动 (1)圆形折贴画目的:尝试用折贴的方法,拼贴成不同形状的画面,锻炼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过程:教师进到孩子把手中的圆形纸折叠成不同的

8、形状,并摆成与众不同的画面,如:花儿、动物、汽车等,并让孩子互相交流,共同学习。 (2)物体的沉与浮目的:让孩子积极的动手动脑,探索物体沉浮的方法。过程:将孩子分成两组,分别把沉和浮的物体分别分给两组孩子,然后他让他们把各自的物体放入水中,进行观察,相互观察交流其中的奥妙。在人的智能结构中,动手能力是一种最基本的而又十分重要的学习能力,幼儿的许多知识技能都是在操作活动中学会的,其思维也是在操作活动中逐渐发展的。因此,为幼儿提供各种的动手操作的机会,既满足了他们的动手兴趣,又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发展。(二)幼儿动手能力培养与健康心理的相互作用从发生学的角度看,人的外部动作是人的内部认知发展的起点,儿

9、童的内部思维活动是外部活动内化的结果,也就是说,儿童最初是通过动作来做用于环境,展现其心理活动的,通过多次的操作活动,幼儿能够将自己的动作与动作产生的结果联系起来,形成感知水平上的因故关系的认知。孩子的心理素质对他们的动作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幼儿的信心、情绪、成绩,对他们世界观的形成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经过我多年的教学经验证明,心理素质较好的幼儿,其动手能力较强,协调性好。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锻炼孩子的心理素质:1.在游戏中让幼儿学会放松;2.在活动中要加强言语指导,发观问题并及时纠正不正确的方法;3.在活动中要及时给孩子以鼓励支持,对其创造性的发现及时表扬,培养孩子自

10、信心,增强成功感,这样会增强幼儿活动的兴趣。“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幼儿能力会提高更快。4.幼儿能力不一,对个别幼儿要因材施教,给予及时帮助,保证每个幼儿的动手能力都得到发展和提高,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三)引导幼儿形成自主自立动手与合作动手能力老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要努力的引导孩子自主自立动手,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他要主动的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而是在自己的动手和动脑中逐渐形成的。”在孩子的发展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和家长紧密联系沟通,共同为孩子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利的平台。比如,“我和宝

11、宝做游戏”的活动目的就是锻炼孩子自主自立动手能力。在此活动中,每个幼儿一个玩具宝宝,把自己的漂亮衣服给宝宝穿上,在系扣、穿衣、穿鞋等动作中锻炼了孩子的自主自立动手能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有意义的集体活动,要求每个幼儿的积极参与,强调的是社会建构的意义,而不是单向传递的意义,即由教师组织在同一主题下的探索活动,在必要的时候进行同伴交流和表达,鼓励以群体之间的相互影响来建构有个人特点的知识经验。这就体现出培养幼儿之间合作动手能力的重要性。比如“照镜子”活动,目的就是让幼儿能够动作敏捷、反映迅速地与同伴进行游戏,尝试根据同伴的动作做出相应的镜面动作,感受与同伴相互模仿的乐趣,这样可以体现出幼儿

12、在合作动手中获得乐趣。再如,“抛接沙包”活动中,孩子不仅可以双手抛双手接,单手抛单手接,左手抛右手接,右手抛左手接,还可以往前上方抛起,小朋友跑着去接,小朋友之间互抛互接。这既训练了幼儿的自主自立动手的协调能力,同时也能很好促进幼儿合作动手能力的发展。未来是属于孩子的,孩子的未来要靠他们自己去走,他们未来的生活要用他们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在幼儿园,幼儿教师要积极、正确的引导,精心安排,潜心教学,用爱心、耐心、责任心,为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和动手能力发展奠定基础。想让孩子“心灵手巧”就应该让孩子认知和了解不断参与动手活动的步骤并且看到变化的结果,达到其心理的成就感,“手巧”使得“心灵”。当幼儿心理得到满足的时候,幼儿会更自信完成其他的动手活动,从而也保证了幼儿自主自立动手和合作动手能力的发展。所以就必须提供充足的培养幼儿动手能力的教具、道具、玩具等。让他们教有所学、心有感应、灵有所动,培养出有一定适应社会的生活能力和创造精神的新一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