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第三高级中学2022年高三第三次测评生物试卷(含解析).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2134318 上传时间:2022-12-2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19.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第三高级中学2022年高三第三次测评生物试卷(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第三高级中学2022年高三第三次测评生物试卷(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第三高级中学2022年高三第三次测评生物试卷(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第三高级中学2022年高三第三次测评生物试卷(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第三高级中学2022年高三第三次测评生物试卷(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第三高级中学2022年高三第三次测评生物试卷(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第三高级中学2022年高三第三次测评生物试卷(含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学年高考生物模拟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叙述,错误的是( )A环境容纳量会随着气候的改变而改变B同一生态系统中各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不同C环境容纳量会随着种群年龄结构的改变而改变D顶极群落中的各种群数量基本保持在环境容纳量上下波动2二倍体生物(2n=6)的某细胞处于

2、细胞分裂某时期的示意图如下,字母表示基因。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细胞中非同源染色体的组合类型有4种B中发生了染色体的互换,一定导致基因重组C产生Aa基因型配子是发生了易位的结果D该细胞可形成4个精细胞,共4种基因型3抗原与抗体形成的复合物可激活血清中的C蛋白,从而形成C蛋白复合物。后者可在被抗体结合的细胞膜上形成亲水性穿膜孔道,使细胞发生破裂。用绵羊红细胞免疫小鼠后,小鼠脾脏中产生能分泌特异性抗体的浆细胞。将免疫小鼠的脾脏细胞、绵羊红细胞、C蛋白混合后,观察绵羊红细胞裂解的相对量,用以评估产生抗体的浆细胞的功能。对此实验原理及结论的分析,错误的是A绵羊红细胞膜上有刺激小鼠产生抗

3、体的抗原B小鼠体内浆细胞的产生过程中有T细胞参与CC蛋白复合体参与了绵羊红细胞的裂解过程D裂解的绵羊红细胞数量与抗体的数量成反比4图为洋葱鳞片叶表皮浸没在13g/mL蔗糖中的显微照片,若细胞仍保持活性,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各细胞初始细胞液浓度一定相同B各细胞此时细胞液浓度一定相同C各细胞液蔗糖浓度此时可能与外界相等D各细胞此时水分子的渗透速率可能为15在我国北方,游泳爱好者冬泳入水后,身体立即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下列为机体会发生的反应是( )A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加强肌肉收缩B通过反射活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舒张C通过神经调节减少机体各部分汗腺分泌D兴奋垂体活动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6如图为高等

4、动物精细胞与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曲线,据图比较精细胞与卵细胞的形成,其中正确的是( )AAB段均发生染色体复制,DNA和蛋白质均加倍BBC段均发生细胞质、染色体及核DNA的均等分配C着丝点分裂导致CD的发生,此时细胞中染色体组加倍D处于DE段的细胞为精细胞或卵细胞,卵细胞略大于精细胞7下列有关植物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植物体内,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B发育中的种子能合成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C过高浓度的生长素会抑制发芽D某浓度的生长素对同一植株不同器官促进生长的作用可以相同8(10分)群落交错区又称为生态交错区,是指两个不同群落交界的区域。该区域往往

5、自然环境复杂,生物多样性丰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群落交错区动物粪便中的能量可被植物循环利用B群落交错区中动物的分层主要依赖于植物的垂直结构C群落交错区在演替过程中生物的种间关系不发生变化D可用样方法调查群落交错区的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二、非选择题9(10分)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请回答下列问题: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其中“稳态”指的是:_。 食物过咸时,机体一方面因口渴而主动饮水,另一方面会减少尿量,回答下列问题:(1)产生渴觉的中枢在_。(2)抗利尿激素引起尿量减少的过程属于_调节,在水盐平衡调节过程中下丘脑的作用有_(至

6、少写出2点)。(3)研究表明,生物膜对水的通透性明显大于人工无蛋白质的脂双层膜,试从生物膜的成分和结构对“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这一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_。10(14分)甲图表示某草原上一定区域内野兔种群数量变化图,其中K0表示野兔种群在理想状况下的环境容纳量;乙图为甲图中野兔所摄入能量的去路,其中字母表示相应的能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据甲图分析,野兔的种群数量呈_型增长。野兔种群数量没有达到K0值的原因主要是_等种间关系所导致的。(2)乙图中所缺少的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_。如果由于人为因素发生火灾导致整个草原化为一片灰烬,火灾前后草原的变化_(填“是”或“不是”)群落

7、演替。(3)乙图中C属于_营养级的能量,B表示_。(4)若A中能量为15109kJ,B中能量为14109kJ,某种天敌同化的能量为24108kJ,则该生态系统中从野兔到其天敌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11(14分)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即“2019-nCoV”,为有包膜病毒。颗粒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50-200nm。颗粒表面有棒状突起,使病毒看起来如同花冠,故而得名。2019-nCoV基因组长度为29.8Kb,为单股正链RNA( 正链RNA能与核糖体结合,具有mRNA的功能),结构不稳定,容易产生基因突变,给疫苗研制带来困难。其5端为甲基化帽子,3端有多聚腺苷酸(PolyA)结构,可直接作为翻译的

8、模板,其基因组特征与哺乳动物相似,此病毒已在全世界感染多人。(1)请参照中心法则,写出新型冠状病毒的遗传信息的传递途径_。(2)人感染新型肺炎冠状病毒后,经常出现发热症状,原因之一是淋巴因子刺激了下丘脑中的_中枢,使有关腺体分泌的_激素和肾上腺素的量增加,从而使产热增加。(3)感冒发热饮水较多后血浆渗透压下降,会刺激下丘脑中的_兴奋进而导致尿量增加,利于毒素排出体外。(4)科研工作者正努力研制预防新冠肺炎疫苗,从免疫学角度讲,疫苗相当于_。将疫苗注射人体后会进入血液循环,病毒选择性的入侵肺部细胞,说明它能够_并结合肺部细胞表面受体,从而寄生在宿主细胞中,_能识别被寄生的宿主细胞,并与之密切接触

9、,使其裂解死亡;新型冠状病毒被释放出来,而后被_(填“细胞”或“体液”)免疫产生的抗体所凝集,使之失去感染能力,最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5)新冠肺炎是一种_(填“遗传病”或“传染病”),请说出预防该种疾病的两种有效措施:_;_。(6)通过研究科学家推测新型冠状病毒的原始宿主可能是蝙蝠。蝙蝠是多种人畜共患病毒的天然宿主,由于它有特殊的免疫系统 “随时戒备”、“调控得当”,才有效遏制了病毒在体内泛滥,也成功避免了在对抗病毒过程中的伤害。既然蝙蝠携带那么多病毒,那么危险,是否应该大量消灭蝙蝠以确保人类的安全呢?请从生物学的角度解释一下原因?_122018年,我国部分地区出现了非洲猪瘟疫情,给养殖业

10、带来了巨大损失。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发病过程短,死亡率高达100%。非洲猪瘟病毒是非洲猪瘟科非洲猪瘟病毒属的重要成员,有囊膜,所含核酸为双股线状DNA分子。囊膜上特异的糖蛋白分子可和寄主细胞的受体结合,使囊膜和细胞膜融合而使病毒进入寄主细胞。非洲猪瘟病毒不感染人,不会使人致病。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题中信息,写出非洲猪瘟病毒在猪细胞内的遗传信息的传递途径:_。(2)非洲猪瘟病毒进入猪的机体内既能引起体液免疫,又能引起细胞免疫,使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_。(3)目前,国内外均没有有效的非洲猪瘟疫苗,但理论上科学制备相应的疫苗仍是预防非洲猪瘟的主要方法。用注射疫苗的方法使猪

11、获得免疫力属于_(填主动免疫或被动免疫)。猪获得免疫力后,当病毒入侵时,一般情况下不会被感染,其原理是_。(4)非洲猪瘟不是人畜共患病,推测可能的原因是_。参考答案(含详细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C【答案解析】种群是指占有一定空间和时间的同一物种的集合体。环境容纳量是指在长时间内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种群的逻辑斯谛增长总是受到环境容纳量(K)的限制。【题目详解】A、气候影响环境容纳量,环境容纳量会随着气候的改变而改变,A正确;B、同一生态系统中各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不同,有的较大,有的较少,B正确;C、环境容纳量由环境决定,不会随着种群年龄结构的改变而改

12、变,C错误;D、顶极群落中的各种群数量基本保持在环境容纳量上下波动,出生率与死亡率接近,D正确。故选C。2、D【答案解析】据图分析,图示细胞中含有6条染色体,且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说明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最左侧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显示A基因移到了非姐妹染色单体上与a基因相连,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中间一对同源染色体形态差异较大,说明是一对性染色体;右侧的同源染色体发生了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题目详解】A、该细胞中非同源染色体的组合类型有222=8种,A错误;B、中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分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互换,若交换部位含有的基因相同,则没有发生基因重组,B错误;C、图

13、中A移接到了a所在的染色体上,由于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之间,不属于易位,C错误;D、由于A所在的片段发生了易位,所以该细胞将产生4个4种精细胞,D正确。故选D。3、D【答案解析】【题目详解】A、用绵羊红细胞免疫小鼠后,小鼠脾脏中产生能分泌特异性抗体的浆细胞,说明绵羊红细胞膜上有刺激小鼠产生抗体的抗原,A正确;B、小鼠体内浆细胞的产生过程属于体液免疫,此过程中需要有 T 细胞呈递抗原并分泌淋巴因子,B正确;C、C 蛋白复合物可在被抗体结合的细胞膜上形成亲水性穿膜孔道,使细胞发生破裂,而在绵羊红细胞膜上有刺激小鼠产生抗体的抗原,所以C 蛋白复合体参与了绵羊红细胞的裂解过程,C正确;D、抗体数量越多,可

14、结合的抗原越多,形成的C蛋白复合体越多,进而裂解的绵羊红细胞越多,所以裂解的绵羊红细胞数量与抗体的数量成正比,D错误。故选D。【答案点睛】本题结合信息题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在学习过程中要求考生能够熟记免疫调节的概念、分类和功能,理解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以及免疫异常与免疫应用的相关内容。4、D【答案解析】图示为洋葱鳞片叶表皮浸没在13g/mL蔗糖中的质壁分离状态的细胞,不同细胞的质壁分离程度不同,说明细胞的起始细胞液浓度不同。【题目详解】A、外界溶液为13g/mL蔗糖溶液,但图示细胞中质壁分离的程度不完全相同,说明各细胞初始细胞液浓度不一定相同,A错误; B、质壁分离达到最大程度时,细胞液的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相等,但此时细胞不一定达到了质壁分离的最大程度,所以不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