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高效课堂”实验探究.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2132914 上传时间:2023-10-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数学“高效课堂”实验探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数学“高效课堂”实验探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数学“高效课堂”实验探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中数学“高效课堂”实验探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中数学“高效课堂”实验探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数学“高效课堂”实验探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数学“高效课堂”实验探究.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师论坛高二数学教研组孙永明20153高中数学“高效课堂”实验探究在当前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的步伐中,高效课堂走进我们中学校园的课堂。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甚至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将是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课题。高效课堂的有效实施取决于导学案的合理设计,导学案的质量决定了学生的学习质量,以下我将从导学案的内涵,导学案的模式、导学案的编写原则、导学案的操作及导学案编写的意义五个方面来阐述我对导学案编写的认识。一、导学案的内涵导学案是教师根据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学习目标,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把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和能力精心设计成问题的形式来导学、导练和检测的一种学习方案。它是集教师的教案、

2、学生的学案、分层次的评价练习于一体的教学文本。在高效课堂上导学案又被称为学习的“路线图”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二、导学案的编写模式导学案模式一般设置以下几个环节: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学法指导、知识链接、学习过程、达标检测、学习反思。(一)学习目标学习目标要具有导向和激励功能。目标的制定要明确,具有可检测性。为此我认为制定学习目标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1、数量以2-3个为宜,不宜太多;一般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2、学习目标中不要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可以用“能记住”、“能说出”、“会运用”、“解决”等可检测的明确用语,并指出重难点。(二)

3、学法指导在课堂教学中应逐渐渗透各种学习方法。或在导学案中引导学生领会理解,或者提出明确的要求,也可以口头说明。(三)知识链接即课前小测,该环节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为新知识学习做好铺垫。(四)学习过程学习过程是导学案的核心,要体现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使学生能够独立思考、自主操作、自主练习。(五)达标检测达标检测题的编写及使用的具体要求:1、题型要多样。量要适中,以5分钟左右为宜。2、紧扣考点,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3、难度适中,即面向全体,又关注差异。建议可设置选做题部分,促进优生成长。(六)学习反思根据学生作业批阅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查漏补缺;学生修改错题。教师要善于总结

4、,积极撰写教学反思,反思“学案”的设计,将不合理的部分修正,供以后参考。三、导学案编制的基本原则要重视导学案的编写,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引导,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让学生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自学。在具体编写时我认为要体现以下几个原则:1、主体性原则:导学案与传统教案不同,传统教案是立足于教师的“如何教”,而导学案必须立足于学生“如何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体地位,创造人人参与的机会,让学生在参与中更有效的挖掘其学习潜能。在制作导学案的时候必须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留给学生学习的时

5、间,让学生自主发展,做学习的主人。2、课时化原则:在每个学科新教材中,一些章节的内容用一课时是不能完成的,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实际的上课安排,分课时编写导学案,使学生的每一节课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都能有计划的完成学习任务,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如在复习北师大版高中数学等差数列一节时,内容包含等差数列定义、性质和等差数列前n项求和,复习完需要两节课,所以我在编制导学案时,就将等差数列的定义和性质单独作为一课时,而把等差数列前n项求和作为第二课时,以便学生更合理的对导学案时间的安排。3、导学性原则:导学案的编写要突出“导学”,重在引导学生学习而不是一味做练习,要通过阶梯式的学习内容,引导、鼓励学

6、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对教材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问题的设计我认为应具备以下特点:问题要能启发学生思维;问题不易太多、太散;问题或知识点的呈现要少用一个个填空的方式,避免学生照课本填空,对号入座,抑制了学生的积极思维。问题的叙述语应引发学生的思考,积极参与。如:你认为是怎样的?你判断的依据?你的理由?你的发现?4、层次性原则:在编写导学案时要将难易不一、杂乱无序的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各层次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认识教材、理解教材,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学习成

7、功的喜悦。5、探究性原则。使用导学案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导学案的编制应利于学生进行探究学习,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解疑,来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归纳、演绎能力。6、参与性原则。相信学生,给学生创设自主互助学习的机会。通过对导学案的使用创造人人参与的机会,激励人人参与的热情,增强人人参与的意识,提高人人参与的能力,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在参与中挖掘、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7、实用性原则:导学案是集教案、学案、笔记、达标检测和复习资料于一体的师生共用的教学文本,是“教学合一”的载体,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价值。在编写导学案时要从学生自身的认知水平、现有学习能力和

8、老师自身的需求出发,要合乎学生使用和老师自己使用,操作起来简便易行。四、导学案使用(一)课前延伸,先解决预习学案即前置测评,约2分钟。解决什么时间预习、通过什么方法、手段让学生掌握学习目标,课堂上必须体现出效果,老师做到心知肚明。(二)课内探究,进入课堂导学案学习阶段,课堂学习约38分钟。实施四环节教学要求。教学流程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巩固检测。1.自主学习,约15分钟。(1)明确目标:教师点明本节课教学目标。(2)展示导学案:学案绝大部分内容展示在黑板上,让学生有明确的任务感。学案在课前写在小黑板上或3分钟小预备时,老师安排任务组学生抄写在黑板上,一定保证内容的可视度,这一环节是

9、保证高效课堂的前提,是不能不讲究的重要课堂形式。(3)个人学习:学生在随堂记录本上按图索骥,对照导学案上教师设计的问题、创设的情景或导读提纲有序开展学习,独立做题,初步感知内容,学生对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疑点、难点、重点等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及生发出的问题做好记录。2.合作探究,约15分钟。(1)小组交流,生生合作:学生把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疑点、难点、重点等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及生发出的问题,交给学习小组。小组成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探究,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路。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的疑点、难点、重点等仍不能解决的问题及生发出的问题做好记录。约7分钟。(2)班内交流,组组合作: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的疑

10、点、难点、重点等仍不能解决的问题及生发出的问题提交到全班,由其他小组及小组成员帮助解决。仍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做好记录或了然于胸。也可依托导学案上教师预设的问题讨论解决,把小组合作探究的成果进行交流展示,展示个人才华与小组智。展示方式可以由各小组组长派员在黑板展示,也可以逐题进行口头讲解。教师汇总学生交流展示中出现的问题,准确把握各小组合作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约8分钟。3.精讲点拨,约5分钟。(1)教师根据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发祥地问题、对重点、难点、疑点问题进行重点讲解,帮助学生进行解疑答难、总结规律,理清方法与思路。(2)让学生将本堂课所学到的知识点和解题方法,以及需要注意的要点,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出来,形成课堂小结,记录在随堂笔记上。4.巩固检测,约3钟。(1)以本堂内容为中心,精选精编题目,限定时间,进行当堂达标检测。(2)通过教师抽检、小组长批阅、同桌批阅等方式掌握学生的达标情况,结果在全班反馈。五、实施导学案的意义导学案的使用使学生通过课前自学、课堂提高、课后链接等环节的调控,降低了学习难度。而教师则借助“学案导学”这一策略,将教材有机整合,精心设计,合理调控课堂教学中“教”与“学”,从而极大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后附案例:教学案例(孙永明)(超链接请按ctrl键)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