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儿响叮当》[11].docx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2132111 上传时间:2023-11-2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4.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铃儿响叮当》[1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铃儿响叮当》[1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铃儿响叮当》[1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铃儿响叮当》[1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铃儿响叮当》[1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铃儿响叮当》[11].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铃儿响叮当惠州市望江小学 曲娟课型:小学音乐课(综合型)年级:小学五年级教学内容:欣赏:铃儿响叮当演唱歌曲:铃儿响叮当创:伴奏游戏小小器乐家创:伴奏游戏小小发明家玩:即兴舞铃儿响叮当或欢乐舞(延伸活动)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a.在学习演唱中,学生能用姿体语言参与创作、感知体验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等b.在小小器乐家的游戏中,自由发挥打击乐的作用。c.认识乐器:了解其器乐的特点。d. 创造器乐:旺旺牛奶罐2.操作目标:a.有良好的听音乐的习惯,要求安静地听,积极鼓励学生把姿体语言的自由表达出来。b.能用饱满地情绪、欢乐地声音演唱歌曲。c.能用语言或动作等手段做伴奏铃儿响叮当。d.学生能自主用

2、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能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演绎自己所创作的伴奏形式。3.情感目标:a.情意表达:学生能积极、主动、全身心投入到一切音乐活动中,并能参与合作性音乐活动,乐于与人交流。b.情意反应:在活动中学生有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和创作音乐的一切表现。教学重点:以学生为主体、启发学生的思维,运用音乐欣赏讨论法赏析合唱铃儿响叮当,培养音乐感知能力(分辨能力、记忆能力、分析能力、鉴赏能力)。教学难点:学生通过了解,自由发挥打击器乐来伴奏歌曲和器乐的创造能力。教学突破口:a.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分析节奏、理解各种打击器乐的含义。b.学生能通过熟悉歌曲,自由发挥姿体语言自创舞蹈动作。教具准备:

3、自制多媒体课件、图片、打击乐器若干等。教学过程:媒体教学环节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备注课件听音乐入室如果幸福你就拍拍手播放音乐,带领学生一起做动作边唱边打节奏进教室,师生共同互动通过热身运动让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中开始音乐体验课件铃儿响叮当欣赏:合唱曲铃儿响叮当1、分段听2、完整的听1.播放画面和声音引导学生进入意境。2提问:歌曲几拍子?力度、速度、情绪如何?1.全体学生闭眼安静的欣赏音乐。2.同学之间交流听音乐的感受。用已掌握的音乐知识来分析乐曲。3.随意发挥情境表演1.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合作交流能力、想象创造等能力。2.音乐欣赏的侧重点:即兴情景表演。课件打击器乐的认识游戏:小小器乐家教师

4、用多媒体介绍打击器乐的作用及特点学生先试听各种器乐的特点,然后随老师指挥手势先做出人体乐器,然后通过了解打击器乐,敲击节奏作出正确的反应。学生在发挥中注意力高度集中,人人参与创作、体验感受到声音的强弱变化和速度的快慢变化,培养学生内心衡速感。课件铃儿响叮当复习歌曲:1齐唱:铃儿响叮当2齐打击乐伴奏:铃儿响叮当提炼学生表现力,引导学生评析主题变化。1表演唱2学生依据自己能力选择表演方式敲击打击乐器3学生交流后回答问题。复习旧知,熟悉主题,让学生自由创造打击乐伴奏的各种形式。 课件旺旺牛奶罐小制作游戏:小小发明家1运用多媒体分析制作过程。2巡回指导并参与创作与交流。1学生拍击演唱。2学生自己创作器乐给同伴欣赏。1学生可以自由创新,能有不一样的声音。2.引导学生罐子可以装入不一样的东西发出各种的声音。网页1.圣诞知识交流2.播放欢乐舞视频1收集的资料编辑的圣诞知识的网页。2学生回家后继续上网了解。3小结。圣诞知识提问或交流。启发学生舞蹈动作的自创能力,课内拓宽学生知识面,同时利用网络把教学延伸到课堂之外。延伸活动即兴舞蹈表演:铃儿响叮当或欢乐舞可播放音乐动画并参与活动随乐自编动作或模仿他人舞蹈。让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结束音乐体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