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2131793 上传时间:2023-11-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读经典的书 做有根的人赴杭州参加“第三届亲近母语研讨会”随感上海市三灶学校 王雅琴结伴出发“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这是一个研讨会邀请函上的一句标语,当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的心弦马上被拨动,于是即刻决定:这个活动我要参加!这个活动就是3月31日、4月1日在“人间天堂”举行的“第三届中国儿童阅读论坛及亲近母语国际教育研讨会”。张老师、我和汪晴,三人结伴,一起“亲近母语”,走进杭州。坐车抵达我们是坐着“子弹头”列车奔赴杭州的,“子弹头”列车一路呼啸,和它一起呼啸的还有我蒙太奇般的回忆:方素珍,台湾儿童文学作家,在杭州的一所小学里给孩子上课,给孩子们眉飞色舞地讲儿童诗,讲到那首春游的儿童诗时,居

2、然让几个孩子并排躺在地上“翻过来,翻过去;翻过来,翻过去”啊,孩子们肆意的笑声在耳畔喧哗!梅子涵,中国儿童文学作家,在童园的讲坛上用他最朴素的声音朗读,读一个又一个儿童文学故事。他朴素的声音怎么那么特别呢?仿佛每一个句子每一个字都钻进了你的心里,把你的心包裹在浓浓的暖意里。耳边回荡着他的话:你的童年读过这样美好的书吗?你的学生读了这些美好的书吗?快,做童年阅读的点灯人吧!王林,儿童文学博士,圆盘般的脸,敦厚儒雅,大声地呼吁着:让孩子们读书,读经典儿童文学!三个人在我的脑海里交替着出现,车轮一般滚动。是啊,假如要让我评选近年来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三大人物,应该就是他们。他们让我蓦然醒悟到,我们的语文

3、教学是多么的局限!我们的课堂里只有一本教材!美好的儿童文学和我们的童年擦肩而过,和我们的孩子的童年还在擦肩而过,而我们竟然都浑然不觉这样的错失。“做童年阅读的点灯人!”点燃自己,点燃童年,在和经典儿童文学的亲密接触中打好“精神的底子”和“文学的底子”!因为方素珍、因为梅子涵、因为王林,我这样地对自己说过。静心观摩“子弹头”很快地把我们送到了杭州,结束了我的蒙太奇。杭州,三月底的杭州却有着六月初的热情,阳光灿烂无比。坐进浙江工大的礼堂,清凉的感觉回归。张顾四望,我们感受到了场面的浩大:上下两层,两千多的座位,座无虚席。看着这许许多多慕名而来的同行们,莫名的感动升起,想必都是些有心做“点灯人”的人

4、!有心做,可是不知该怎么做,于是我们都来了,我们都是来学做“点灯人”的。主办方是用了心的,安排了一道又一道的“大餐”来滋养我们。首先进行的“讲述”大赛就让人耳目一新。什么是“讲述”?这是“亲近母语”课题推出的又一个新概念。用课题组负责人徐冬梅老师的话说“讲述不是讲故事,也肯定不是演讲,它究竟是什么呢?我们现在对它还没有明确的定义。”可是,我私底下却给了它一个明确的定义:老师用自己的声音或朗读或提问启发,吸引学生的聆听,激发他们的阅读期待和渴望;并把自己的阅读感受适度地传递给学生,引领学生对故事有相对深刻的领悟。八位老师的“讲述”让我们走进了八个不同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讲述”的魅力。通过聆听

5、“讲述”,我似乎找到了“点灯”的第一条路径:把故事说给学生听,把感受说给学生听!第二条路径是什么?从课堂演绎中找,果然被我找到。窦桂梅老师执教我爸爸,体现的是她关于“图画书与习作”相结合的思考;邱凤莲老师执教的嘭嘭嘭,推行的是大声读的理念;将军晶老师执教的蓝色海豚岛研究的是读书交流课如何有效开展。三堂课三个角度,不同的课型,需要不同的教学方式,经典阅读,没有固定的模式,经典阅读,不拘一格。可是有一些基本的东西需要信守,那就是要把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放在第一位,教师要引领学生静下来感受语言、理解语言、品味语言,让学生在经典课堂里能获得一种心灵层面的提升。第三第四条路径是什么呢?不急,留待着以后细细

6、琢磨,慢慢感悟,不求一口吃成大胖子。余想缭绕来也匆匆,归也匆匆,三天的行程实在是太快,现在坐在自己的电脑前,面对着屏幕我又想起了那条标语: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什么是适合童年的经典呢?我想最适合的就是经典儿童文学了。经典儿童文学不仅仅是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伊索寓言,更不是作文选。经典儿童文学书籍有:小王子时代广场上的蟋蟀窗边的小豆子夏洛的网草房子到网上查一查,去找找“双桅船”,双桅船系列里的每一本书都是真正的儿童文学经典,阅读这些书会让自己的心里觉得和暖和很明亮,会让某些浮躁沉静和从容!然后你就会觉得自己像一棵树,一棵有根有基的树!所以我在想,经典儿童文学作品首先应该是我们看的,不仅因为我

7、们的童年没有经历过这样的阅读,还因为这些属于儿童的书籍同时也是属于成年人的,因为经典童书中所宣扬的“真善美”的主题是人类终极的追求,更因为我们是教师,我们还肩负着引领阅读的作用!就像梅子涵所说的那样,我们的孩子为什么缺少经典阅读?是他们不想读吗?不,而是他们根本没机会读,惟有成年人的阅读意识觉醒了,孩子才有可能走进经典。对这句话我特别有感触,开学初着手开始自己的课题研究(基于一本书的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几次到惠南新华书店寻觅经典童书,“寻觅梦里寻他千百度”,可是楼上楼下地找,居然找不到一本经典绘本,找不到一本“双桅船”。心里隐隐约约地悲哀着,扬州、杭州、北京、山东、上海市区别的地方的经典阅读已成燎原之势,我们这里却是一片广袤的处女地我们的孩子也需要“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我们一起来做点灯人,好吗?我们一起参与花的事业,根的工程,好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