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及利用课程论文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2131039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及利用课程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及利用课程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及利用课程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及利用课程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及利用课程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及利用课程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及利用课程论文(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及利用课程论文 题目: 城市地下综合体建设的探讨和分析 姓名: 万志文 专业: 土木工程(地下建筑方向) 班级: 052113 学号: 20111003912目录一、城市地下综合体开发利用现状和前景11.1国外地下综合体开发利用11.2我国地下综合体开发利用现状21.3我国地下综合体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和开发利用前景2二、城市地下综合体的建筑设计32.1城市地下综合体设计的特点32.2城市地下综合体的空间组合42.3城市地下综合体中的公共交通空间设计72.4入口及外观设计9三、国内外地下综合体介绍113.1 巴黎卢浮宫地下综合体113.2香港九龙站交通城133.3上海人民广场地

2、下综合体14四、地下综合体的建设方针15参考文献:16 城市地下综合体建设的探讨和分析万志文摘要: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有限的地面空间越来越难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需求,城市地下综合体在城市建设立体化生态化系统解决城市( 副) 中心商业娱乐交通等问题显示出优势!本文从地下空间的发展概况入手,在对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情况作简单介绍后即针对城市地下综合体这一特定建筑形态的设计方法来进行论述,从建筑空间的布局到建筑的室内设计,本文希望通过对具体设计方法的分析来总结出对地下综合体建筑设计的有效方法。关键字:地下综合体 前景发展 整合设计一、城市地下综合体开发利用现状和前景 城市地下综合体是指多功能大规模地下空

3、间建筑,是伴随着城市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而出现的。城市地下综合体具有高密度高集约性、业态多样性、复合性的特点,能适应城市多样化生活,并能进行自我更新与调整。从国外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发展过程来看,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时机和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有直接的关系。人均 GDP 超过 1000 美元后,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开始产生经济效益!人均GDP 超3000 美元时,就具备规模化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物质基础。2012 年,中国人均GDP为 6100美元。我国诸多城市已经具备了大规模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物质基础。考虑到商业需求缓解交通压力等因素,地下综合体逐渐成为我国大中城市在地下空间利用的首选模式。1.1国

4、外地下综合体开发利用从1865年英国伦敦建成世界上第一条地铁开始,国外地下空间的发展已经历了相当长的时间,国外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从大型建筑物向地下的自然延伸发展到复杂的地下综合体( 地下街) 再到地下城( 与地下快速轨道交通系统相结合的地下系统) ,各个国家、不同城市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在其发展过程中各具特色,各自发挥作用。法国巴黎 Les Halles地区曾经是巴黎的菜市场,位于巴黎的心脏部位!O19 c8)19 地下综合体共分四层,地下一、二层是购物中心、体育馆、剧场、图书馆等文化娱乐设施。地铁在地下四层,地下三层是高速公路、车站大厅和停车场。巴黎大的地下空间项目都是私营投资,为了保证地下空

5、间的开发与地上建筑衔接,形成有效网络组织。目前,巴黎正将市政设施与地下综合体同步规划建设。日本国土狭小,城市用地紧张。1930 年,日本东京上野火车站地下步行通道两侧开设商业柜台形成了“地下街”之端。至今,地下街已从单纯的商业性质演变为多重城市功能的有交通商业及其他设施共同组成的相互依存的地下综合体!据不完全统计,日本已至少在 26个城市中建造地下综合体 146 处,有 80% 集中在东京、大阪和名古屋3大都市圈内,日进出地下街的人数达到 1200万人,占国民总数的1/9。美国纽约市地铁每天接待510万人次,每年接近20亿人次!纽约中心商业区有 4/5 的上班族都采用公共交通。这是因为纽约地铁

6、突出了经济方便和高效率等特点。四通八达不受气候影响的地下步行道系统,很好地解决了人、车分流的问题,缩短了地铁与公共汽车的换乘距离,同时把地铁车站与大型公共活动中心从地下道连接起来。典型的洛克菲勒中心地下步行道系统,在 10个街区范围内,将主要的大型公共建筑在地下连接起来。1.2我国地下综合体开发利用现状我国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起步于20 世纪60年代末期,主要是民防工程20 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大中城市已经大规模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北京地下空间建成面积已经达到3000万,上海也已经把地下空间作为城市基础建设的“第二空间”,到目前为止全市已建成地下工程2.3万个,总

7、建筑面积超过2800万。北京大型地下公共建筑以综合体为主,且以商业为主导功能,同时与交通枢纽结合设计,与地面建筑协调。王府井地下商业街长810m,宽40m,共分为三层,总面积超过30万,是集交通、市政、商业以及城市防空防灾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大型地下综合体。截至2010年底,上海已经建成地下工程总数近3万个,面 积 约3000万,其 中 商 业 和 服 务 类 占34%。江湾-五角场是一个商业、商务等活动高度聚集的地区,该地区地下空间的开发依托轨道交通,构建地下空间综合体,形成地下步行网络通达性最强与周边项目结合最紧密的现代城市空间。在地铁10号线的五角场站和江湾体育场站区域内,地下二层为地铁车站

8、和停车场,地下一层为步行系统,与区域内五条干道的各购物中心的地下商场相通。目前该综合体内节假日人流量达5060万人次。1.3我国地下综合体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和开发利用前景 地下综合体在解决地上空间不足,缓解交通问题的同时,还将形成城市地下富有活力的体系,能在更高层面上促进城市发展。从目前我国开发建设情况来看,还远远达不到整个标准,具体存在的问题有: (1)发展模式单一,缺乏整体考虑,综合功能不强由于历史原因,国内大多数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都是从民防工程转变而来,或者与民防工程有效衔接,建设模式还较单一。数据显示,我国用于地下空间建设的资金中,用于地铁修建的投资占总投资的99.7%很多人认为地下综合

9、体的建设其实就是地铁车站建设。由于缺乏科学的综合规划和协调,上海市内3000多幢多高层建筑缺乏衔接联通与整合,造成资源浪费,对地铁规划选线产生了严重影响。 (2)法律法规滞后,多头管理,造成资源浪费 虽然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已涉及城市功能的方方面面,相关主管部门不断增加,但却缺乏统一的机构来管理和协调,管理体制上的多部门、条块分割造成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混乱。影响了地下空间可持续发展。目前也没有全国性的地下空间利用法律法规,地下空间的所有权、使用权、管理权模糊,开发战略建设标准等无章可循。1997年建设部颁发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规定,但这一规定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事实,而且时隔16年未做修订

10、,导致其中部分条款跟不上发展需要,导致各种矛盾。 (3)投资主体单一,运营保障不足地下综合体的开发利用,是土地价格上涨和经济技术条件已经具备这两种推力和拉力相作用的结果,但政府的积极引导也至关重要!而我国目前除了开发利用民防工程有一定的优惠政策外,尚无其他相应优惠政策。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对扩大城市空间容量、节约土地资源的潜力非常可观。据对北京城市中心地区324km范围内的地下空间资源调查结果,如以开发地下30m的浅层和次浅层地下空间计算,可供合理开发有效利用的资源为1.19亿m,为现有建筑总量2.9亿m的41%。扣除北京市已开发的地下空间总量3000万m后,意味着在保持现有容积率和建筑密度的情况

11、下,不需要扩大城市用地,就可以扩大城市空间总量的30%。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有助于城市“瘦身”,建设成“紧凑型”的城市结构,从而相对增加市民的步行和自行车的出行比例,降低交通能耗。按照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作为城市建设和改造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真正使之成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必须注意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1)要加强相关立法,形成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地下空间产权使用权,为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提供法律依据。(2)要制定相关政策,积极引导统一管理体制,根除多头管理的弊端,形成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的整体合力。上海、北京、深圳等城市已经认识到土地开

12、发利用应该注重土地效能而不是面积,城市空间不再是二维的增量扩张,而应该是三维的存量优化、立体发展。(3) 要搞好整体规划,使地上地下相协调、各地下系统相协调,整合城市空间资源。未来城市地下综合体的建设应通过综合利用,把整个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建设联结成为一个统一集约高效便捷的有机整体,以达到提高环境质量、解决交通问题、完善基础设施、提高城市行为组织能力和防灾能力、提高中心城区土地综合利用价值的建设目标。二、城市地下综合体的建筑设计城市地下综合体近年来发展迅速,规模不断多大,功能日渐丰富。国外已经出现了多个大型城市地下综合体相连接形成地下城的实例,如加拿大蒙特利尔地下城。但就我国目前地下空间利用的实

13、际情况来看,目前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规模不大。城市地下综合体的发展重点为:将城市地下商业与城市地下交通系统或城市高层建筑地下室相结合,并组织与其配套的餐饮、娱乐等功能。因此,以下关于城市地下综合体建筑设计的阐述将主要针对以上提到的这种表现形式,这也是我国目前将要重点开发建设的模式。2.1城市地下综合体设计的特点(1) 地下综合体的建筑设计特点 a、没有外立面设计,一切从内部功能结构出发。b、内部空间设计要兼顾到消除人们的地下不安情绪。c、通过对人行车行流线的合理设计,建立地下空间中良好的方向感。d、要处理好地下综合体与地下交通系统和地上街及地上交通系统的联系。(2)地下综合体的建筑技术特点地下

14、综合体在技术上的特点,其实也是技术上的重点与难点问题,可用四个字来概括:水火风光。a、水:即施工时地下水的处理问题,以及使用期的排水问题。地下建筑物与地面建筑物相比,渗漏水的可能性更大,如果地下建筑物有一部分在地下水位以下,防水的问题就更为突出。b、火:地下建筑物与地面建筑物相比不宜受到火灾的危害。大多数地下建筑物都是用混凝土建造在土中或岩石中,结构材料具有防火性能,能够防止火灾向其它建筑物蔓延,也可防止外部火灾的波及。但是一旦发生火灾,由于其疏散口数目及口部大小受地下环境制约,救援和紧急安全疏散则不及地面建筑物方便,因此地下建筑物的防火措施需要比地面建筑物考虑得更周全。c、风:地下建筑物自然

15、通风条件差,必须有强大的机械通风保证。d、光:由于建筑物的一部分或全部都在地下,地下建筑物自然光采光条件差,也缺乏室外景观,这都使设计受到限制。目前,几何光学的引导系统和光导纤维的引光系统正在被研究应用。2.2城市地下综合体的空间组合 (1)城市地下综合体空间组合功能分析地下综合体的空间布局与组合规则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单一功能的地下空间建筑没有与城市规划相结合,因而规划混乱,甚至给城市建设带来负面影响因此,考虑到不同时期扩展的需要,地下综合体应统一规划,地下综合体的空间功能组合如图2.1所示,它表示了地下综合体入口。步行街与地铁车站相互间的空间功能联系,其基本流线是人员从入口进入地下步行街或地铁车站,由地铁车站转移到另一个综合体,起到转移疏散人流的作用。 2.1地下综合体功能分析(2)城市地下综合体竖向空间组合 地下综合体除平面所占面积很大之外,通常通过竖向组合方式完成它应有的功能。竖向组合方式是采用垂直分层式解决。基本关系是人流首先进入地下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