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016部编版)第一单元知识梳理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2130704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3.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016部编版)第一单元知识梳理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016部编版)第一单元知识梳理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016部编版)第一单元知识梳理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016部编版)第一单元知识梳理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016部编版)第一单元知识梳理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016部编版)第一单元知识梳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016部编版)第一单元知识梳理(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一单元梳理 一、课文内容梳理 1、 邓稼先一文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来民族情结、五十年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形式是“散”的,它没有系统介绍邓稼先的事迹,文中还插入了古文、诗歌、电报等内容,但主题是集中的:中华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邓稼先,邓稼先这类杰出人物又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不是人物传记,却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略,表现了他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这篇文章前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前期怎样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

2、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着力表现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后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参加游行示威,起草政治传单,做群众大会的演说,表现了闻一多先生为求民主反独裁,宁愿付出生命的代价的高尚人格。着力表现闻一多先生是“大无畏的革命家”。3、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这篇散文是鲁迅的学生萧红通过十五个片断来描述先生生活中的点滴,内容涉及鲁迅的饮食起居、待人接物、读书写作、休闲娱乐,特别是外人知之甚少的病中生活。通过女性作者的细心体察,敏锐捕捉到了鲁迅先生身上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出鲁迅的个性、情趣、魅力、气质,从细微处显示了鲁迅的伟大思想和人格。 4、 孙权劝学记事简练。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

3、论议”两个片断,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结果,而不写出吕蒙如何好学,他的才略是如何长进的。写事情的结果,也不是直接写吕蒙如何学而有成,而是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生动地表现出来。写孙权劝学,着重以孙权的劝说之言,来表现他的善劝,而略去吕蒙的对答,仅以“蒙辞以军中多务”一句写吕蒙的反应,并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写吕蒙接受了劝说;写鲁肃“与蒙论议”,着重以二人富有风趣的一问一答,来表现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而略去二人“论议”的内容,并仅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一句作结。 二、单元字词汇总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元勋(xn) 孕育(yn) 谣言(yo) 昼夜(zho) 淋漓(ln) 无垠(y

4、n) 选聘(pn) 吩咐(fn) 殷红(yn)萦带(yng) 慷慨(ki) 疙瘩(d) 夐远(xing)典籍(j) 赫然(h) 绞肉(jio) 无暇(xi)调羹(n)校对(jio) 迭起(di) 咳嗽(ksou) 燕然(yn) 秩序(zh) 硕果(shu)洗澡(zo) 腻(n) 曛(xn) 卿(qng) 岂(q)孰(sh)邪(y)揩(ki) 舀(yo)邓稼先(ji) 鲜为人知(xin)刮目相待(gu)至死不懈 (xi)目不窥园(ku) 兀兀穷年(w) 仰之弥高(m) 沥尽心血(l) 迥乎不同(jing)深恶痛绝(w)妇孺皆知(r)鞠躬尽瘁(cu) 锲而不舍(qi)2、 词语解释:可歌可泣(q)

5、: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鲜为人知(xin):很少被人知道。 当之无愧(ku):毫无愧疚地接受(名声、荣誉等)。马革裹尸(gu).: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战场。 鞠躬尽瘁(cu),死而后已:兢兢业业,不辞辛劳,直到死了为止。形容辛勤地贡献自己的一切。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尽瘁:竭尽劳苦;瘁:辛劳。已,止。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明白、都知道。喻,明白、了解。晓,知道。 截然不同(ji):断然不一样,形容毫无共同之处。截然,分明地,显然地。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层,重迭,重复。穷,穷尽。诗兴不作:写诗的兴致减少了。作,兴起。 锲而不舍(qi):不

6、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锲,刻。 目不窥园(ku):形容专埋头读书。 兀兀穷年(w):用心劳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兀兀,用心劳苦的样子。 沥尽心血(l):比喻用尽心思。多形容为事业、工作、文艺创作等尽心竭力。心不在焉:心思不在这里。指思想不集中。群蚁排衙 (y):文中指整齐地排列着。 迥乎不同(jing):很不一样。迥,差得远。一反既往:与以往完全不同。既,已经。 潜心贯注(qin):全身心、全部精力集中做某事。潜,隐藏的。 气冲斗牛(du):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 吴下阿蒙:吴下指吴县,今江苏苏州;阿蒙,吕蒙的小名,比喻人学识尚浅。刮目相待: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深恶痛绝(w)

7、:厌恶、痛恨到极点。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 三、课内文言文梳理 孙权劝学 (一) 重点句子翻译 1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了,不可以不学习!2 卿言多务,孰若孤? 你说(你)事务繁忙,谁比得上我(的事务多) 呢?3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县那个阿蒙了!4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5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或:浏览群书) ,了解历史罢了。6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志士离别三日,就要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7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长兄为什么知晓事情这么

8、晚啊!8 蒙辞以军中多务。 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二) 揣摩语言1 “不可不学!”表现了孙权怎样的心理? 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2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达了孙权怎样的心态? 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3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样说有何作用? 孙权现身说法,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4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 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_这句话从侧面反映吕蒙因“学” 而使才略有了

9、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5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 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并不是埋怨鲁肃。(三) 课文分析1 孙权劝学选自 资治通鉴,该书是 北宋(朝代) 司马光(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 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 战国到 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2 孙权劝学的原因是“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孙权劝学的学习方法是“ 但当涉猎, 见往事耳”;孙权劝学劝的语言是“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孙权劝学的成果是“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以上均填课文原句)3 鲁肃的话表现了他 惊讶、 敬佩的情感,也从侧面写出了 吕蒙学有所获;文末的“ 士别三日,

10、即更刮目相待”更进一步阐明了这一点。 4 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 吴下阿蒙、 士别三日、 刮目相待、 开卷有益。5 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劝学 6 孙权是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 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 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 。7、本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有哪些? (1)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2)我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事物。 (3)不能因为事情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 (4)要善于听取他人的建议或

11、意见。 (5)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广泛涉猎总会学有所成。8、本文虽短,但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刻画了鲜明的人物性格。请概括他们的性格特点。孙权:豁达、大度,待人坦诚、平易,有幽默感的一位明君;关心部下,对部下要求严格,善劝。 吕蒙:乐于接受劝告,勤奋好学;机敏精干、虎虎有生气的将才。鲁肃:直爽、敬才、爱才;忠厚的长者。 9、找出鲁肃赞扬吕蒙的语句,并指出这里是什么描写。其作用是什么?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这里是侧面描写。_ 作用:突出表现吕蒙学有所成。 10这篇短文省略了一部分内容,你知道是什么吗?结合我们已掌握的写作知识,谈谈这样写的好处。 省略的内容:吕蒙的学习过程。 好处:这一部分与中心内容无关,可以省略,这样既节省笔墨,又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