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我们来抽丝》教学反思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2129887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我们来抽丝》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我们来抽丝》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我们来抽丝》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我们来抽丝》教学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我们来抽丝》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我们来抽丝》教学反思(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我们来抽丝教学反思 我们来抽丝这是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2单元养蚕中第三课的内容。为了上好这个单元,我和学生一起养起了蚕宝宝,这样我才能和同学们一起交流养蚕的发现和心得,也才能比较好地抓住养蚕的关键阶段开展教育活动。该课的内容除了让学生了解我国养蚕抽丝的历史及对人类的贡献之外,更重要的是学会抽丝的技能并从中体会生命创造的奇迹。要想实现这个抽丝的过程,就必须克服一定的困难。养蚕活动进行到现在,大多数同学养的蚕已经吐丝结茧,我估计可以进行此活动了,于是课前通知每个小组至少带一个茧到下节课课堂上准备抽丝。没想到多数同学反对。“老师,它会不会死啊?”“不行,它会死的!”这些部体现出

2、学生热爱生命的童心。“有些时候为了广大人民的利益,牺牲自己的生命也是值得的。”“如果它的牺牲能带来科学研究价值也是值得的。”本来我以为以这样的理由可以说服同学,但是没有成功。我被同学们那种热爱生命的态度所感动了,后来我决定改变策略,让学生自由选择,可以带完好的蚕茧,也可以带飞蛾已经破茧而出的茧,这样既可以知道为什么丝厂的工人都要选完好的蚕茧而不是破的蚕茧,又在体验抽丝 苏教版科学四下我们来抽丝我们来抽丝这是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2单元养蚕中第三课的内容。为了上好这个单元,我和学生一起养起了蚕宝宝,这样我才能和同学们一起交流养蚕的发现和心得,也才能比较好地抓住养蚕的关键阶段开展教育活动。该课的内

3、容除了让学生了解我国养蚕抽丝的历史及对人类的贡献之外,更重要的是学会抽丝的技能并从中体会生命创造的奇迹。 要想实现这个抽丝的过程,就必须克服一定的困难。养蚕活动进行到现在,大多数同学养的蚕已经吐丝结茧,我估计可以进行此活动了,于是课前通知每个小组至少带一个茧到下节课课堂上准备抽丝。经过课前的对话,我知道了学生的所思所想,为上好这堂课做好了充分的课前准备。在交流完抽丝的历史和它对人类的贡献之后,开始了有趣的抽丝活动。整个课堂学生沉浸在抽丝的乐趣当中,“太好了,我找到线头了。”“我们也找到了!”一个个兴高采烈地说。“我们已经抽了5厘米长了。”“我们也抽了3厘米长了哎呀,断了。”“没关系,我们重新再

4、来,一定能赢过他们。”“我们都抽不出来,怎么办?”“ 我们来抽丝教学反思 我们来抽丝是第二单元的第三节内容,课本上要求学生在养蚕的基础上对抽丝地得过程进行体验,并了解丝织成绸的过程。因为本地的气候条件不适合养蚕,所以没有让学生体验的机会。但是为了充实课堂的内容,在设计时由嫘祖发现蚕能抽丝的视频短片引入使学生了解到我们的先民在距今5000年以前就懂得了养蚕,缫丝、织绸的技术,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短片中提到一千只蚕一生要吃25到30公斤的桑叶却只能吐0.5公斤,并引用唐代诗人的诗“昨日如城市,归来泪满襟。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使学生了解到蚕丝的珍贵。提到丝绸我们都会想到丝绸之路,通过一段资料

5、使学生简单了解丝绸之路对中西文化的影响。丝绸对我们的生活和文化有这么深远的影响,那么蚕茧是如何缫成丝并织成绸的呢?再通过一个短片使学生了解缫丝浸泡络丝并丝捻丝卷纬整经织造的过程。视频结束后使学生对短片中提到的八个步骤进行排序。本节课的内容很紧凑,学生对这些内容也非常的感兴趣所以当课程结束时学生对本课的内容都掌握的很好。教学反思活动时要注意的几点:1、活动时,要勤观察。及时发现养蚕过程中的点滴变化。2、活动时,要勤动手。及时做好有关测量工作。3、活动时,要勤动笔。及时记录有关数据。记观察日记。不能心血来潮是写上一笔。你看,这就是我的养蚕记录本。这些都是我们的养蚕日记。4、活动时,要勤反思。自己在活动中遇到困难时,不气馁,让自己的活动更有收获。5、活动时,要勤请教。遇问题要及时请教他人,及时解决问题。6、活动时,要勤交流。避免走弯路。7、活动时,要勤查询。许多我们不懂的东西,在电脑中往往能找到答案。而且,在实践中,学生感到当父母的不易,这是这次实践活动意外的收获。当然,要是在汇报现场,在让学生进行部分现场操作,可以让成功的经验得以传播。效果可能会更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