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医医师辅导:“治痿独取阳明”的意义.docx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42129859 上传时间:2024-01-1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4.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中医医师辅导:“治痿独取阳明”的意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2年中医医师辅导:“治痿独取阳明”的意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2年中医医师辅导:“治痿独取阳明”的意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22年中医医师辅导:“治痿独取阳明”的意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年中医医师辅导:“治痿独取阳明”的意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中医医师辅导:“治痿独取阳明”的意义.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22年中医医师辅导:“治痿独取阳明”的意义“痿”即痿证,亦称“痿躄”,是指肢体筋脉驰缓、脆弱无力,甚至痿废不用的病证,多见于下肢痿弱不用。如素问玄机原病式。五运主病说:“痿,谓手足痿弱,无力运行也。”引起痿证的缘由有过度悲伤、过思房劳、以水为事等,其病机主要有热盛津伤,或湿热蕴结,四肢筋脉失养,痿弱不用。所谓痿者,萎也,水枯则萎,水湿过多亦萎。故此素问。痿论曰:“五脏因肺热叶焦,发为痿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五痿叙论指出:“随情 妄用,喜怒不节,劳佚兼并,致内脏精血虚耗,荣卫失度使皮毛、筋骨、肌肉痿弱无力以运动,故则痿躄”,并明其病机“痿躄证属内脏气缺乏之所为也。”对于痿证的治疗,素问。

2、痿论提出了“治痿独取阳明”的论点。阳明即足阳明胃经,“治痿独取阳明”是强调脾胃在治疗痿证中的作用。由于“胃为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阳明多气多血”(灵枢。九针论),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胃将饮食水谷化生为水谷精微,并藉心肺之气将水谷精微布散全身,润泽肌肤、滑利关节、充养筋脉。“食气入胃,浊气归心,*精于脉,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素问。经脉别论)。指出筋脉、肌肉、四肢、百骸皆赖五脏精气以充养,而五脏精气津液皆源于脾胃。故素问。痿论曰:“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关节也。”宗筋,指众筋会聚之处,又泛指全身的筋膜,素问。五脏生成云:“诸筋者,皆属

3、于节。”宗筋具有约束骨骼、主司关节运动的作用。由于“阳明多气多血”(灵枢。九针论),故阳明充盛,气血充分,筋脉得以濡养,则筋脉松软,关节滑利,运动敏捷。而阳明胃的功能又与脾的运化密不行分,如素问。太阴明论所言:“四肢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于脾有得禀也。今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气,气日以衰,脉道不利,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因此,脾胃亏虚,气血缺乏,则宗筋失养,纵缓不收,而见肌肉、关节痿弱不用。正如高世栻所说:“阳明者胃也,受盛水谷,故为五脏六腑之海,皮、肉、筋、脉、骨,皆资水谷之精,故阳明主润宗筋,痿则机关不利,筋骨不和,皆由阳明不能濡润,所以治痿独取阳明也。”“治痿

4、独取阳明”在临床上,对于痿证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其主要表现在:指导痿证的针灸治疗。“治痿独取阳明”是源于灵枢。根结篇“痿疾者,取之阳明”之说。然而细研灵枢。根结,通篇皆是论述针灸治疗原理,“治痿独取阳明”是强调在痿证治疗中,针刺取穴应以阳明经穴为主。痿证多由阳明气血亏虚,筋脉失养所致,而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刺阳明出气血”(灵枢。九针),即刺阳明可以产生气血、补益气血,气血充分,筋脉得养,痿证则缓。针灸学中对于痿证治疗所选处方:上肢“肩鹘、曲池、合谷、阳溪”皆为手阳明经穴位,下肢“髀关、梁丘、足三里、解溪”皆为足阳明经的腧穴,即是明证。指导痿证的药物治疗。由于痿证多由精气津液亏虚,或湿热

5、蕴结,筋脉失养所致。胃为水谷之海,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亏虚,化源缺乏,常致痿证。因此,临床对于痿证,多以补益脾胃、增其化源,或清热利湿、养阴生津之法治之。如李中梓曾治高玄圃患两足痿软,神气缺乏,间服安神壮骨之药不效,改服滋肾牛膝、薏苡仁、二妙散之属,又不效。纯用血药,脾胃不实。诊之脉皆冲和,按之亦不甚虚,惟脾部重取之,涩而无力,此土虚下陷,不能制水,则湿气坠于下焦,故膝胫为患耳,进补中益气倍升麻,数日即愈(续名医类案。痿)。又赖良蒲治何女士,筋脉驰纵,皮热口燥,膝胫顽麻,足不任地,舌降脉数。诊为湿热熏蒸,阴经受损,肺热叶焦,浇灌失司。宗内经治痿独取阳明之旨,以玉女煎合三妙散加减,

6、6剂热退麻止,津回便润,并能扶杖缓行,10剂步履安详,恢复正常(蒲园医案)。此两例验案,一从健脾益气论治,一从养胃利湿入手,皆取得较好疗效,故从不同角度表达了治痿独取阳明、从脾胃论治痿证的原则。然而应当指出,痿证之成,不独脾胃病变,其它缘由亦可致痿。如湿热致痿,“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驰长,软短为拘,驰长为痿”(素问。生气通天论);或燥热致痿,“手足痿软,不能收持,由肺金本燥,燥之为病,血液衰少,不能养分百骸故也”(素问玄机原病式);或寒湿致痿,“民病寒湿,发为肉痿,足痿不收”(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或肾亏致痿,“恐惊不解则伤精,精伤则骨酸痿厥”(灵枢。本神)。可见,“治痿独取阳明”并非痿证的惟一治法。因此临证之时,对于痿证,无论是针灸治疗,还是中药治疗,皆应辨证求因,审因论治,“各补其荥而通其俞,调其虚实,和其逆顺”(素问。痿论);并结合各脏所主季节性,“各以其时受月”(素问。痿论),选择相应的俞穴或药物进展治疗。如赤水玄珠。痿指出:“内经皮、肉、筋、骨、脉五痿,既分属五脏,然则独取阳明,只可治脾、肺、皮、肉之痿。若肝之筋痿,心之脉痿,肾之骨痿,受病不同,岂可仅取阳明而已乎?故治筋痿,宜养其肝,脉痿宜养其心,骨痿宜味道其肾,未可执一而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