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书-详案.docx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2129024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5.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答谢中书书-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答谢中书书-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答谢中书书-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答谢中书书-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答谢中书书-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答谢中书书-详案.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答谢中书书陶弘景【教学目标】1、 掌握常用文言词语,了解作家背景2、 理解课文大意,背诵课文3、 品味优美语言,学习写景方法,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文言字词的落实和当堂背诵【教学过程】一、 解题导入今天我们学习新课。首先请大家来朗读课文标题:答谢中书书。应该怎么停顿呢?为什么?明确:1. 答:答复2. 谢中书:谢徵,中书,官职名。3. 书:即书信,古时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也具有审美的文学属性。因此,这篇文章,是一封答复谢中书的信。二、 背景知识1、 首先我们来了解这封信的作者:真正的隐士陶弘景。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

2、。历经南朝宋、齐、梁三代,到三十七岁时,拜表解职,隐居到句容山,就是后来的茅山。梁武帝遇有国家大事,常去山中征询他的意见,时人称为“山中宰相”。梁武帝多次要他出来做官,他坚辞不受。陶弘景是文学家、思想家、医学家,他受道教思想影响很大,隐居后遍游名山,修道炼丹,并作为道教宗师而垂名青史。2、 小品:这篇文章属于小品,是散文的品种之一,特点是短小灵活、简练隽永,具有描写、议论、抒情、叙事的多重功能,是一种轻便自由的文学形式 。三、 整体把握1、 下面老师来朗读课文,请大家在书上标好字音和停顿。明确:夕阳欲颓(tu) 未复能有与其奇者(y) 2、 请大家正确、流畅、放声朗读课文,注意这些重点词的含义

3、。五色交辉 四时 俱备 晓雾将歇 夕日欲颓 沉鳞 欲界 未复 与 3、 再读课文,读出课文的三个层次。明确: 总起描写议论四、 边读边背1、总起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山水美丽的景色,自古以来人们都在谈论。用这一句话开头,表达想和友人交流观赏山川美景的感受。2、 写景部分:(1) 自由读这一部分,用笔圈画,作者写了哪些景物?高峰、清流、石壁、林竹、晓雾、猿鸟、夕日、沉麟。(2) 如果把这段景物描写分层,你会如何分?为什么?明确:可以按照动景分为两层。a.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翻译:高松的山峰插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五颜六色,交相辉映。绿

4、树翠竹,一年四季都有。这几句分别是从什么视角来写景?高峰入云,是仰视;清流见底,是俯视;一仰一俯,为我们呈现出山水相映之美。山的倒影给水铺上异彩,水的灵动给山增加活力,山水相伴,情趣盎然。而在山水之间,有缤纷的色彩美。山青水绿固然清幽雅静,但色调未免单一了些,让人感到冷寂了些。而加上石壁五色争辉,又有青竹翠林夹杂其中,用“翠”而不用“绿”,眼前的颜色更明艳活泼起来。b.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翻译:早晨的雾气将要消散的时候,猿、鸟此起彼伏地鸣叫;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个句子中哪个字用得好?说说你的看法。“颓”字拟人,写出了夕阳日光渐弱之感;“乱”写

5、出了猿鸟争鸣的喧闹,“竞”写鱼儿争先恐后的跳跃,和前面的“晓雾”、“夕日”动静结合,赋予景物以生机活力。3、 议论部分: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翻译:这实在是人间的仙境。自从谢灵运以来,不再有能欣赏这奇妙山水的人了。(1) 如果要把句中的句号改变一下,你认为改成什么标点符号最好?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反复朗读,品味语气,你从中读到了什么意味?明确:谢灵运,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山水诗派,作者说谢灵运后无人赏识山水之美,颇有惆怅寂寞之感,也对自己能真正领略山水之美感到得意。(2) 回到文章题目,我不禁觉得陶弘景这个人有些奇怪啊,他怎么会给朋友回复一封写景的书信?我们给朋友回信,肯定不会这样写。谢中书到底给陶弘景写了一封怎样的来信?大家能否从这篇文章,反推谢中书来信的内容呢? 一种推测:谢中书的来信是劝陶弘景出山做官的。实是欲界之仙都,陶弘景告诉谢中书“我住在山里,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谢中书很欣赏陶弘景的才华,想邀请他出山到朝中为官和自己干一番事业,但陶弘景立志归隐林泉,他写了这篇赞叹山川之美的文章,一是和朋友共赏自然美景是一件很得意很愉悦的事情,二是告诉朋友自己隐居生活很好,也可以委婉谢绝好友的心意。五、总结、背诵课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