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之旅优秀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2128305 上传时间:2024-01-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孤独之旅优秀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孤独之旅优秀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孤独之旅优秀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孤独之旅优秀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孤独之旅优秀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孤独之旅优秀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孤独之旅优秀教学设计.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孤独之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感受曹文轩小说语言艺术。2.品读小说中环境、细节描写体会对刻画人物的作用。3.品位孤独,感受孤独价值之美。二、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课文,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梳理要点的能力和质疑探究的能力。2.通过质疑、合作、探讨等方法,让学生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加深对文章主题的理解。3.适时的以讨论的方式渗透法律知识。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悟人物的成长历程,扩展视野,丰富情感体验,树立奋进信念,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2.了解主人公的成长历程,做一个敢于克服困难的人。教学重点、难点:1.跳读重点语段,抓住关键语句感

2、受杜小康牧鸭过程中的心路历程。2.赏析环境描写的语句,明确环境描写的作用,并能模仿着用环境描写来表现自己的一种心情。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相结合的方法。2.点拨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 板书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导语:同学们,你们曾经感受过孤独吗?可以说,孤独是一根尖锐的针,常常刺痛我们脆弱的心,让我们难以忍受;孤独也是一朵鲜花,可以让我们的生命显得更加灿烂。同学们,在你的生活中,孤独是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曹文轩的小说孤独之旅,体会孤独带给人的滋味。 2、板书课题、作者:3、作者简介:(多媒体显示)曹文轩,1954年生于江苏盐城农村。1974年入北京大学

3、中文系读书。后留校任教。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作家协会理事,北京大学教授、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客座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著有长篇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等。小说草房子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1999)。电影草房子获第19届金鸡奖最佳编剧奖、1998年度中国电影华表奖、第4届童年奖以及影评人奖、第14届德黑兰国际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大奖“金蝴蝶”奖。二、初读课文,夯实基础疏解下列字词。(多媒体显示)(1)注音轩 嬉闹 凹地 雍 掺杂胆怯 撅 给予 觅食 撩逗(2)释义厚实:丰富、富裕。 嬉闹:嬉笑打闹。驱除:赶走,除掉。 歇斯底里:形容情绪异

4、常激动,举止失常。三、学生速读课文,用小说的三要素概括课文内容。(小说讲述了杜小康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磨难,逐渐成熟、坚强的故事。)四、以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理清本文的情节。(家道中落,随父放鸭撑船赶鸭,初到苇荡苇荡遇雨,经受考验与鸭共成长)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五、跳读课文,理解“孤独” 1、教师:小说题目是“孤独”之旅,文中哪些地方体现出了“孤独”呢?请同学们用横线标记出体现“孤独”的句了,然后选读出来,并加以分析是如何表现其“孤独”的。学生有可能找到的句子是:(1)现在,占据他尽数的全部是前方:还要走多远?前方是什么样了?前方是未知的东西,似乎更能撩逗一个少年的心思。他盘腿坐在船头上,望着一片茫茫

5、的水。(分析:这是杜小康对前景的茫然,似乎也包含着对未来的向往)(2)当杜小康一眼望去,看到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时,他害怕了这是他出门以来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芦苇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杜小康有一种永远逃不走的感觉。(分析:面对眼前无边无际的芦苇地,杜小康产生了害怕现实、害怕孤独的感觉)(3)言语被大量省略了。这种省略,只能进一步强化似乎满世界都注满了的孤独。(分析:对陌生环境的不适,被学生的孤独感所替代。他们生活贫乏、空虚、孤独,可又无法逃避。)(4)杜小康顺手抠了几根白嫩的芦苇根,在嘴里嚼着,望着异乡的形容,心中不免又想起母亲,想起许多汕麻地的孩子。但他没有哭,他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

6、坚强了。(分析:杜小康经过了风雨的考验,在困境中磨炼了自己,终于敢于面对现实,并勇敢地战胜了自然界和人生中的风雨,使自己的更加坚强了。)2、在离家牧鸭的生活中,他的心理活动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而完成“孤独之旅”的?(恐惧孤独无奈坚强)3、文题“孤独之旅”,对杜小康这样的孩子来说,“孤独”的含义是什么?(1)失去交流的环境。离开学校和同学,对于一个少年来说是无比痛苦、非常寂寞的。(2)失去了人文环境。小康随父亲去放鸭,离开了村庄和人群,失去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就失去了感情、文化以及物质之间的交流,在精神上会感到。(3)对自然环境恐惧。大自然的空阔与未知,给他幼小的心灵造成强大的压力,由此带来的心理

7、上的“恐慌”,让小康“迟迟不能入睡”。(4)对前途的恐惧。在放鸭的路上,小康想的是:“还要走多远?前方是什么样子?”这不仅是对放鸭生活的茫然,更代表了他对前途的迷茫与无奈。六、选读课文,感悟“孤独”1、文中的自然环境描写很出色,为人物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背景。找出这样的句子,并体会这样的描写对表现杜小康成长的重要作用。学生发言,教师归纳:(1)有关鸭群的描写。鸭群向芦荡行进,偶尔“朝着这片天空叫上几声”,烘托出杜小康无比寂寞的心情;晚上鸭群“将主人的小船团团围住”。时常看看主人是否在船上才安心睡觉。鸭子的恐惧感衬托出杜小康的恐慌,可以说鸭子是杜小康成长的借助。(2)有关芦荡的描写。芦荡“如绿色的浪

8、潮直涌到天边”,无边无际,给人以极大的心理压力。让杜小康“害怕”“胆怯”。当杜小康习惯了孤独的生活,“再面对这浩浩荡荡的芦苇”,就不再“恐慌”了。恐惧只是心理的折射。芦荡见证了人物心理变化的过程。(3)有关风雨的描写。芦荡的暴风雨是极其可怕的,“雷声”“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暴风雨”“歇斯底里”“天昏地暗”,“仿佛世界已到了末日”。暴风雨冲垮了鸭栏。惊散了鸭群。杜小康表现了成人般的勇气与坚强,在暴风雨中搏斗。暴风雨给了他一个成长的机会和舞台。2、合作探究: 小说主人公是杜小康,但作者以较大的篇幅来写他父亲和鸭子的用意是什么? 学生小组研讨后回答,教师点拨:写父亲和鸭子,对完成杜小康这个

9、形象的塑造有不可或缺的衬托作用。如:写父亲拼命赶鸭子,“不肯给它们一点觅食或嬉闹的可能。仿佛只要稍微慢下一点来,他也会像他的儿子一样突然地对前方感到茫然和恐惧,从而也会打消离开油麻地的主意”“父亲显然也是有所慌张的。但他在儿子面前,必须显得镇静”。写鸭群“十分乖巧”“它们把嘴插在翅膀里,一副睡觉绝不让主人操心的样子”。作为成年人,经历了生活沧桑的父亲对前途未来都深感茫然和恐惧,何况小小少年杜小康?作为低等动物的鸭子,离开了熟悉的环境,尚且感觉孤独害怕,何况是作为人的杜小康?因此对这二者的描写,使得杜小康的孤独感受显得更为真切,能帮助七、法制渗透:1提问: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许多父母以种种借口不

10、送子女到学校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以及一部分同学受金钱本为主义的影响,认为读书没出路,不如出去打工等等现象,那么这些做法是否正确,违反了什么法律?学生自主讨论,教师总结。参考法律知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三条。我们更好地理解小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八、再读课文,畅谈“孤独”1、自读课文,谈所读感受。用“小说告诉我们: ”和“小说让我明白了: ”写句话。示例:(1):小说告诉我们:人除了要战胜大自然外,更重要的是要战胜自我。(2):小说让我明白了:困难和挫折,往往是人成长的催化剂,使人成熟、奋进。2、每位同学用“孤独是”写一句话,在全班作一次朗读。3. 布置作业请以“成熟”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板书设计:孤独之旅作者:曹文轩故事情节:(家道中落,随父放鸭撑船赶鸭,初到苇荡苇荡遇雨,经受考验与鸭共成长)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