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体育后进生的心理管理与研究.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2127879 上传时间:2023-08-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小学体育后进生的心理管理与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对小学体育后进生的心理管理与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对小学体育后进生的心理管理与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对小学体育后进生的心理管理与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对小学体育后进生的心理管理与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小学体育后进生的心理管理与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小学体育后进生的心理管理与研究.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小学体育后进生的心理管理与研究后进生作为一些具有特殊的受教育者,具有独特的心理发展特点,后进生之所以成为后进生是因为有来自学生本身、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那么采用正确的教育引导方法,则是把后进生由“后进”变为“先进”的重要举措。 在教育词典中对“后进生”是这样定义的:在班级中经常违反道德原则,或者犯有严 重过错的学生。他们常常表现为思想觉悟低,不遵守纪律,不能完成学习任务。其形成的根 源复杂,就好像一个患了严重疾病的病人,“病去如抽丝”,决不是轻易就能根除的。因而 对他们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和技巧去做好转化工作,是教育工作者长期探索和研究的课题。因此,对教育中出现的一些失误进行深

2、入的分析是十分必要的,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我以为后进生,他们也有苦恼,也怨恨自己为什么那么差、那么笨,在精神上有着强烈的渴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求尊重。受尊重是作为一个人最起码应当享受的权利,它是后进生不断追求、进取向上的内动力,也是他们校园生活的内驱力。如果教师、同学连这一起码的权利都将它剥夺,那又怎能让后进生产生上进心。毕竟他们也有自尊,甚至超过普通同学,也渴望大家善意的帮助、关怀、重视。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最不能挫伤的就是学生的自尊心。 二、求理解。后进是由于学生心有余而力不足从而产生的一种无可奈何的表现,以致在外力作用下发展为放任自流、自暴自弃。但内心

3、深处,他们也渴求在同学中有知己、有朋友;渴求教师对他们关爱,渴求有一个良好的学校环境安心学习。 三、求成绩。后进生并非各方面都后进,他们也有行的一面,只是需要大家去挖掘、去寻找,发现并发扬他们的闪光点,进而得到教师的重用,得到同学的认可。一旦教师能做到这一点,那后进生的进步速度是不可估量的。 了解、掌握后进生的心理需求为教师进行管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笔者认为,对后进生进行管理首先要坚持爱心原则。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要成为孩子真正的教育者,就要吧自己的心奉献给他。师爱是一种由衷的热情,是一种自我牺牲、依依不舍的道德情感,热爱学生是教师最基本、最重要的职业道德,只有爱后进生,才能怀着满腔

4、热情,以极大的耐心,细细地探索他们的思想、情感、兴趣、性格、需求。好学生人见人爱,后进生未必见得,对所有学生不偏爱、不歧视,让师爱温暖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滋润每一个学生的心田。对后进生尤其要付出格外的爱心,同情、了解学生苦衷,启发、培植学生自信。我们要时刻铭记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话: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对于教师来讲,除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对学生实施心理管理,更应满足后进生心理需求,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使教师对其的要求内化为学生个体的价值目标,从而取得最佳管理效果。1心理管理,坚持以情感人师生的交流是心与心的交流,情是打开后进生心理的钥匙。

5、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不仅要成为教导者,更要成为学生的朋友,和他们可以克服困难,一起感受欢乐和忧愁。学生的心扉是向知己者敞开的,当他们在实际接触中感到教师也是他们可以信赖的朋友时,他才会把自己的内心向你敞开,向你倾诉他的苦恼、忧愁、困惑,以及对任何人都不愿启齿的话语。对后进生的管理要变无情管理为有情管理、变硬性管理为弹性管理,通过投入教师情感来满足体育差生的需要。由于差生所处的“恶劣环境”、“地位低下”,教师稍对他们关心爱护,学生就会在内心激起自尊、自强、积极向上的强烈欲望,从思想情感上和教师亲近起来。若教师付以真情,长久施爱,从情感上,亲近他们,从生活上关怀他们,从心理上理解他们,就会使差生

6、感到教师的可亲、可敬、可信、情感上引起共鸣,增强向师性,进而以正常的心态进行体育课的学习。特别指出的是那些由于家庭原因所造成的体育后进生,更应该给与他们父母般的关爱,是他们缩短与其他学生的距离,积极上进。“什么是我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呢?我毫不犹豫的回答:对儿童的爱。”2心理管理,坚持以激服人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指出:人是需要获得别人的尊重和信任的,特别是在学生遭到挫折时,更需要老师和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我想,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尊重和信任,那么,只要我们不脱离这一点,都会有不同的解决办法,都能想出多种有效的方法。因为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激励、鼓舞人。 有一次在前滚翻教学中,学生第一次练习失败后,一

7、般会产生紧张情绪,但他心中成功的渴望依然存在,此时教师应让学生正视这种失败,可以表扬一下你在某个方面做的不错,继续努力,你一定能成功的.及时用语言激励,说明为什么皮球能轻易的滚动起来,而砖头为什么不能滚动起来,学生这时有点明白了,观察想象动作,很快学生的失落情绪就会得到改变,从而信心倍增,学生的热情和愿望也会大大提高,并能主动地向自己的新的目标努力,促使其学习目标的完成。最后学生在不断努力自主参与下取得成功时,心情愉快,精神振奋,创新意识增强。 教学中,要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掌握基本要领,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解决难度较大的问题。要及时发现并肯定学生的成功,要注意多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获得成功体验。

8、当他们在练习中遇到困难时,如果教师不予帮助,就会削弱他们上好体育课的自信心,从而对体育产生畏惧感,厌烦感,失去学习的欲望。如果教师能循循善诱,扶上一把,使他们取得点滴的成功,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他们就能获得成功后的满足,从而逐步增强主动学习体育的欲望。3心理管理,坚持以趣化人 “趣”即兴趣,是体育教学的内容、教法、手段的运用符合学生的心境,能引起他们的好奇心而产生的一种动力。在教学的组织方法上,努力贯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主性,这一新课改的主要思想,不将学生在一节课上死板的固定在一个点上或一个面上,鼓励学生创造性的自己组织更为科学的有效的练习队形,改进教法,克服教材弱点,尽量把课上的生

9、动活泼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用民主的作风进行管理,建立民主的交往模式:(1)兴趣是激发和保持学生行为的内部动力,也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对“体育后进生”来说,运动兴趣尤为重要,只要“体育后进生”对体育活动有兴趣,并使体育活动成为他们的内在需要,他们才会自觉参与体育活动,才会将体育活动作为自己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要真正相信和尊重“体育后进生”,这是培养和增强他们自主性的关键;教师只有增强自身的民主意识,以平等的身份真正关心每一个教育对象,承认每一个个体都是重要的,都有自己的特性和不可替代性。(2)教师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注重学生的本位意识、主体意识、个性意识,“关

10、注每一位学生”、“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才能使他们真正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并充分挖掘自身的潜力,最终促进他们“个性”的发展。4心理管理,坚持以理行人有一次上课,有个学生迟到了。他没报告就直接走到自己位置上。我走到他跟前,问了一句,“你叫什么名字?”他回敬了一句粗口,然后以很凶狠的眼光瞪着我。我不理睬他,走开了。英语课堂上,他从不听课,要不睡觉,要不看课外书,偶尔没事干的时候,会插嘴说话。但我从来不批评他,我知道无论如何,不能挑动他的敌对情绪和冒犯他,只有耐心和理解才让他有安全感(这从班主任那了解到的)。又一次,我又关心地去问他,“你毕业后,想当什么?”“警察。”“很

11、好,很有正义感。我知道你是学不进,但你起码要学点文化知识,也好使你更好地胜任你将来的工作啊。”“我知道了,老师。”还有一次,整个班很吵闹,我极严厉地批评了全班同学,他在插嘴,我于是狠狠地扫了他一眼,然后不睬他,又接着讲课。他不吭声。第二节课,我让学生做体育游戏的时候,在里来回走动,跟不同的学生了解各种情况。通过与学生的这种交往,使我感觉到,每个人都有他的追求和人生,再凶狠的人也有他善良的一面,我们何必把所有学生都规范起来,在同一个地方同一个时间内做同一件事情有同一样的想法呢?当然,学生回到学校和教室主要的还是为了学知识,但如果他们真的学不进去,只是因为被父母逼着坐在教室里,而无所事事,却不甘心

12、,要找茬的话,我们作为老师的,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难道就顾着处理他们一次又一次的犯错,之后就显得无计可施?人类社会就像动物界,有些是乌龟,有些是老虎,有些是猴子,他们都可以找到自己生存的领地。不见得曾经的乖学生以后的生活就一帆风顺,曾经的“坏”孩子就非进监狱不可。在学校学到什么?老师就好比你们长途跋涉途中遇到的茶亭主人,你们走到茶亭时,需要的是一杯水和暂时的歇脚,遇到好的茶亭主人,他会告诉你们不远的前方路途情况,也许会指点你正确方向。老师给你们的帮助也就这么微不足道的一点而已。你们在这过程中得到什么呢?可能只不过是补充“脑力”的一点知识和人生的一些指点。但是有些赶路人不一定需要你的茶水,但他们

13、既来之,我们就“安”之。为他们提供“歇脚”的同时,解除他们的“戒心”,还要有助人之心,尽我们的力量帮助和指点学生。先进的教育是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方式。既然“天生我才必有用”,我们又何苦强迫学生要成为我们“理想”的学生自觉,听话,乖巧,学习好,纪律好,成为老师的得力助手等?这些好学生确实从来不给老师添麻烦,而且总能得到老师的钟爱。但是相对不那么“乖”的学生就没有他们所值得称赞和发扬的地方了吗?总在强调“赏识教育”的多数德育工作者,他们真的在“赏识”学生吗?既然我们跟学生的“缘分”是如此短暂,我们何不把握好机会帮助学生在不断认识自己的过程中,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提高他们的人格修养,提高他们的社会自觉性?体育后进生的缺点、错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有一个产生、形成、发展的过程。因此对他们的转化教育工作也是一个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要抓准时机反复抓,不少差生都是经过“进步反复再进步再反复更大的进步”的曲折道路而转变为先进的,这需要体育教师付出艰苦的劳动和辛勤的汗水。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