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实验演示:画线的准确性.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42126065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群体实验演示:画线的准确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群体实验演示:画线的准确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群体实验演示:画线的准确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群体实验演示:画线的准确性.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群体实验演示:画线的准确性.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群体实验演示:画线的准确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群体实验演示:画线的准确性.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验心理学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群体实验演示:画线的准确性 班 级:11应用心理 姓 名:娄 颖 颖 学 号:2011326670109 实验时间:2012.11.1 指导教师:胡 信 奎 一、 问题反馈是否对画线准确性产生影响?二、 假设和预期“知道结果”(反馈)的信息对画线准确性有影响,且能提高画线准确性。三、 材料白纸三张、铅笔、刻度尺、挡板四、 方法1. 被试(人数、性别、年龄)(1)被试基本信息:浙江理工大学应用心理系学生 年龄:1821岁 总人数:30人(6位男生,24位女生)(2)被试分组:随机分成两组。A对照组:被试先后画2组线,均无提示。B实验组:在一次练习后,第二次画线时,每画

2、一次被试得之画线的结果。2. 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1) 自变量:练习中被试是否知道画线结果(有反馈和无反馈)(2) 因变量:划线的准确性(3) 控制变量:标准线段长度相同、实验操作一致、实验环境一样3. 实验设计 单因素组间设计4. 实验任务和流程(1) 分组后,两两组合面对而坐,准备完全形同的画有10cm标准线段的白纸和铅笔等实验材料(2) A组用纸遮挡B组视线,是B组在画线时看不到自己的手和笔以及画出的线。(3) A组念指导语:“请你用平时写字的笔拿好铅笔。眼睛看着白纸上黑色的竖线,用笔在旁边的白纸上划一根相同长度的竖线。请按照你看到的长短来画,一直画到和看到的线一样长。花的

3、时候不要看自己划线的手和画好的线。一共花20次。从左到右。我会帮助你移动白纸,你的手臂不要移动。请尽量划准”(4) 被试明白后开始实验。B组完成20条竖线后结束。(5) 两组对换。执行相同程序。A组完成20条竖线后结束。(6) 两组对换。A组念指导语:“现在请你用相同的方法画线。这次你每画完一条线,我会告诉你结果。但是我只告诉你画的线长了还是短了还是刚好(误差5%为刚好)。请注意自己画线的感觉,并记住这种感觉。如果我告诉你这次画长了,那么下次请画短一点。一共画20次,我会帮助你移动白纸。你的手臂不要移动。请尽量画的准确。”(7) 每当B组被试画好一条线,主试尽快量好,立刻告诉被试结果。移动白纸

4、,直到完成20条线。(8) 两组对换。B组念指导语:“现在请你用相同的方法画线。眼睛看着白纸上黑色的竖线,用笔在旁边的白纸上划一根相同长度的竖线。请按照你看到的长短来画,一直画到和看到的线一样长。花的时候不要看自己划线的手和画好的线。一共花20次。从左到右。我会帮助你移动白纸,你的手臂不要移动。请尽量划准。”(注:A、B两组画线方法完全相同,A组每次都没有结果的反馈,B组仅第二次的到实验结果的反馈。)5. 统计方法用平均值和标准差来进行统计分析五、 结果【1】小组实验结果表一实验组对照组无反馈有反馈无反馈1无反馈2平均数6.6658.7655.77.215标准差0.8770.9590.5010

5、.522图一图二(注:绿线是标准线)分析:表一得到的数据,我们做了小组实验结果对比图和小组反馈效应对比图。由对照组的数据可知,在前后两次画线实验中的标准差很接近,但是实验组前后两次的标准差相对于对照组来说就相差比较大,实验组前后两次实验的标准差均比对照组要大;而实验组跟对照组的平均值都呈现为第二次比第一次大,实验组前后两次的平均值均比对照组要大。以上描述我们可知:在对照组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标准差比较接近,离散程度不大,实验有练习效应。而在实验组的数据中,可以看出,离标准线10cm比较接近,说明反馈对画线准确性有影响,表现为反馈能提高画线的准确性。【2】全班实验结果实验组被试性别无反馈标准

6、差有反馈标准差无反馈差值有反馈差值109.0450.6270020579.9550.5124502540.9550.045206.660.6900800878.591.4370657243.341.41306.5350.6523439529.6951.588933773.4650.305408.5550.8162655669.6050.8952947181.4450.3955010.510.90896123510.070.5685623610.510.07605.840.8524886179.491.0891329244.160.51708.620.9687756799.8250.790652

7、6281.380.175806.79251.0908995568.9191.3305752613.20751.081909.211.68863071310.731.1594463290.790.731007.3550.6369954149.540.727938692.6450.461106.720.7075532349.541.1784914533.280.461206.6650.8773614758.7650.5005260393.3351.2351318.5250.69.3150.91.4750.6851417.010.4961960569.3450.9708786042.990.6551

8、515.8521.4025822059.23751.1070468064.1480.7625表二(注:性别一栏中0表示女生组,1表示男生组)对照组被试性别无反馈1标准差无反馈2标准差差值1差值2106.450.7937253939.090.8503250153.550.91206.130.7847896138.2650.5612720513.871.735308.7751.0968255639.260.6991724431.2250.74408.150.5920526299.10750.7416686381.850.89255010.5350.80411769211.150.632039306

9、0.5351.15606.0850.88453087.9650.8597888363.9152.035706.3551.0215957595.6750.8403476723.6454.325806.2480.8446400678.92350.8429289473.7521.07659010.10.752539567.5650.6737756930.12.4351008.030.709410439.2650.4901933021.970.7351106.760.4535242128.550.7937253933.241.451205.70.5005260397.2150.5224184654.3

10、2.7851319.7951.47165320611.110.9014024160.2051.111417.3750.837210288.0850.6937882282.6251.91515110.27550.80741611912.7730.6617687620.27552.773表三(注:性别一栏中0表示女生组,1表示男生组)图三图四分析:由图三可知,实验组的无反馈组离标准线的差值比有反馈组的要大的多。由图四可知,对照组的前后两次实验所得到的差值也有一定的变化,总体来说,第二次离标准线10cm的距离比第一次要小。六、 讨论1) 【发现的问题】 在被试第一次做完实验之后,还是会看到自己画线的

11、情况,对被试的被试还是存在一定的反馈效应的,这对对照组的做第二次实验的影响比较大。解决方法:我们在A组和B组在第一次实验做完的时候,不看到自己第一次做的实验的数据,紧接着做第二次实验,可以避免这样的误差产生。 实验过程中的对照组的被试和实验组的被试相互认识,给实验造成了一种影响,就是不怎么严肃。解决方法:尽量找相互之间不认识的人相互做实验。 实验中尽管规定了说手臂不要移动,但是还是会出现手臂移动,而造成画出来的线不是直线。解决方法:用一根没有刻度的直尺画,尽可能让人估计不出来那根直尺的长度。2) 【预期与结论】反馈对画线准确性有影响,具体表现为反馈能提高画线的准确性。但在比较控制组的数据后,发

12、现了练习效应,为了讨论这种反馈效应是否真的存在,我们需要再设计一组实验,区别出练习效应和反馈效应那个影响更大。3) 【思考题】1. 有反馈组和没有反馈,画线是的感受如何?答:没有反馈的时候啊,只是看了一下,看这个过程到画这个过程还是有很大的差别的,一开始画的时候也不知道自己画了多少,然后就总是画差不多长度的线条,以为已经接近了标准线。有反馈的时候,心里就有底了,因为有人跟说我画的到底有没有到,那下次画线的时候就做一个改进,会好很多。2. 为什么这个实验要每组做2次,每次画20条线?答:这个实验每组做两次,实验组是发现前后两次有无反馈之间存在的差异。而对照组做两次,因为对照组之间也要平衡练习效应和疲劳效应所产生的影响。3. 这个实验能不能组内设计?如果能用,如何设计?如果不能,为什么?答:可以的。其实组内设计比组间设计要好很多,可以避免由个人产生的一些影响。可以在两次实验之间间隔时间足够长。4. 比较的结果发现的什么效应?是否发现了练习效应?是否发现了反馈效应?答:发现了练习效应,反馈效应和疲劳效应。实验组的实验结果反应了疲劳效应。对照组一些组别反应了练习效应,第二次比第一次好;一些组发现了疲劳效应,第二次比第一次差。5. 如果实验出现了零结果,可能的原因是什么?是设计出错,还是操作出错?如何改进实验,避免类似的错误。答:可能是操作出错。实验过程中被试看到了那个自己画线,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