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说课稿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42125100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1.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说课稿(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学语文说课稿3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化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老师的语言表达实力。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中学语文说课稿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中学语文说课稿 篇1第三册语文主要是诗词,从整个中学语文教学和考试来说,诗词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这一部分,高考时干脆题和间接题都许多,关键是干脆题较多,如:(1)作家作品、作家的姓名字号、并称及文坛地位等;(2)风格流派、文体;(3)名句填空;(4)对相关背景的了解、对主要内容和重点字词的理解;(5)对写作特点及艺术手法的鉴赏。诗词教学从培育人文素养提高文化品尝来谈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到人生看

2、法,小到言谈举止,都有影响。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人教版中学语文第三册中其次单元的宋词,通过学习本课,学习本文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特点,提高鉴赏宋词的实力。学情分析:高二学生我们的学生阅历浅,学生几乎没有登山观海的经验,如不引导,很难体会苏轼面对滚滚大江,想起历史上多数的英雄,看到赤壁形胜,想起潇洒多谋的周瑜,感叹自己壮志难酬的心情。但苏轼又不同于杜甫李商隐,他的性格更倾向于陶渊明李白,又不甘于消沉,所以以酒祭月,特别豪迈。所以要启发学生思维的火花,从而把握全词意境问题不大,探讨更能深化领悟到诸如烘托借代等艺术手法,更能领悟到苏轼用词的精妙。教学目标:依此学情,依据新课标“学问和实力、过程

3、和方法、情感看法和价值观”的目标要求,结合本文的特点,确立教学目标如下:学问目标:了解苏轼的的创作风格及豪放词的特点实力目标:学习本文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特点,提高鉴赏宋词的实力德育目标: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方法目标:诵读法;讲授法,不断启发学生从而把握全词意境;探讨法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老师是主导,考虑到学生原有的基础,现有的困难以及学习上的心理特征,从而针对性的确立学习的重难点。本课的重点是了解苏轼的豪放词风和情与景的自然结合,难点是体会作者深刻含蓄的情感。教学方法:如何突破重难点是本课的关键。(1)上片以讲授为主,用语言再现当时场面,引导学生去想

4、象苏轼登赤壁怀念英雄的情景,尽可能使其有如临其境之感。缘由是:我们的学生阅历浅,学生几乎没有登山观海的经验,如不引导,很难体会苏轼面对滚滚大江,想起历史上多数的英雄,看到赤壁形胜,想起潇洒多谋的周瑜,感叹自己壮志难酬的心情。但苏轼又不同于杜甫李商隐,他的性格更倾向于陶渊明李白,又不甘于消沉,所以以酒祭月,特别豪迈。()下片以探讨为主,启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因为有了上片学习的基础,把握全词意境问题不大,探讨更能深化领悟到诸如烘托借代等艺术手法;更能领悟到苏轼用词的精妙()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手段,加大课堂信息量,以适应信息时代的变迁,同时加大随堂训练的容量,以适应高考的重量。学法指导:教是为了不教,

5、学法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最大限度的使学生都能参加教学活动,通过探讨,发觉学生独特的特性,创建性的思维。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关注学生思索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养成质疑探究的习惯。“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指引学生拓展延长,课外阅读名人名篇,强化鉴赏实力和写作实力,为高考作好打算。教学过程:上片以讲授为主;下片以探讨为主导语设计:三国是个充溢魅力的时代,其中赤壁之战奠定了天下三分的局势,而且是中国历史上闻名的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时间如水,斯人已矣,但每一个为这一战所激烈着的人来到赤壁,当年的冲天火光、震天喊杀声仿佛又能萦绕于脑海。赤壁之战后八百多年,一位宏大的

6、天才人物来到赤壁,写下了一篇和赤壁之战一样流传千古的宏大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这为宏大的天才人物就是苏轼。示范朗读:激情充溢壮志豪情检查自主学习的效果:熟识课文内容以后,指导学生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查阅资料,由学生口头介绍作者;在特性化朗读的基础上,整体感知,筛选有效信息,理清思路,概括精要,提高独立阅读实力和概括实力,与高考接轨。(多媒体显示:字词积累,随堂训练。)组织学生合作学习:一是把握对字词的赏析;二是把握意境,尽可能地再现当时情景;三是对一些艺术手法赏析穿插其中;四是由于诗词跳动性大,而我们的学生史学学问欠缺,所以我在讲解并描述时补充了一些史学学问,这好像把语文课讲成了历史,也不知得

7、当与否,算是一种尝试,还望各位前辈提出指责看法。至于延长比较部分,以柳词和苏词为例比较豪放词和婉约词的词风,是为了把学生“只可意会、不行言传”的感性差异上升到理性,使这种感性更加深刻、明晰板书设计:在学生分析的基础上用多媒体显示如下板书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上阕赤壁奇景波涛汹涌山势险峻下阕怀周瑜儒将风度非凡胆略抒己感慨人生如梦壮志未酬要先给学生方法:上片以讲授为主,用语言再现当时场面,引导学生去想象苏轼登赤壁怀念英雄的情景,尽可能使其有如临其境之感。下片以探讨为主,启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因为有了上片学习的基础,把握全词意境问题不大,探讨更能深化领悟到诸如烘托借代等艺术手法;更能领悟到苏轼用词的精妙拓

8、展延长:柳词和苏词为例比较豪放词和婉约词的词风,是为了把学生“只可意会、不行言传”的感性差异上升到理性,使这种感性更加深刻、明晰。全文总结:江月是永恒的,在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中人只是沧海一粟,人生如此短暂,又何苦让种种“闲愁”萦回我心呢?一位襟怀超旷、识度明达的诗人出现在我们眼前,在他的自解中仍有一腔豪迈之情。迁移应用:学以至用。让学生了解苏轼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诗词教学从培育人文素养提高文化品尝来谈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到人生看法,小到言谈举止,都有影响教学效果预料:总之,在新课标教化理念下,从以下几点可见这堂课的效果没有将文质兼美的散文肢解成几大块,维护了散文的整体美。突出了

9、新课标以“学”为主,而不是传统的以“教”为主,从复述故事到板书设计,从质疑到评价,都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驾驭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法,以适应新时代终身教化的须要。提升了从感性到理性的思维实力。使学生树立了“以人为本”、“以天下为己任”的价值观。中学语文说课稿 篇2一、说教材(一)课文分析:游褒禅山记是人教版中学语文第三册第五单元的讲读课文。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属于唐宋散文。这个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要理解课文所总结的历史教训以及所阐发的人生哲理,了解几种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积累文言文学问。游褒禅山记是宋代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名作。这篇游记,叙述他和几位同伴游褒禅山的经过,并借此生发

10、争论,说明要实现远大志向,成就一番事业,除了要有肯定的物质条件外,更须要有坚决的志向和坚韧的毅力,并提出治学必需实行“深思而慎取”的看法。教学本课我支配了两个课时,第一课时是讲授记游山的部分,其次课时是讲授发争论的部分,我的说课内容是针对其次课时来说的,这个课时的.教学重点是驾驭虚词“者”、“其”的意义与用法,教学难点是领悟文章所阐发的人生哲理。(二)学情分析:语文教学大纲在语文教学目的阐述中有这样的话:“要进一步培育学生酷爱祖国语言文字,酷爱中华优秀文化的感情,培育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肯定的审美实力”,高二学生虽然驾驭了肯定的文言文阅读实力,但由于人生阅历的缺乏和学问结构的不完善,对文章所阐发的

11、人生哲理的领悟有肯定的困难,因此,这节课我的教学设计是通过疏通文本,学习文中文言文学问,从而领悟作者阐述的“深思慎取”的道理。(三)教学目标:依据教学大纲,分析本文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学习文本中词语的活用,了解文言虚词“者”、“其”的意义与用法。2、实力目标熟读背诵课文,培育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实力。3、情感目标领悟治学处事必需坚决意志,并且要“深思慎取”的道理。二、说教法游褒禅山记是一首晦涩难懂的文言文,作者所阐发的人生哲理也是很难把握的,依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我主要采纳了“反复诵读法”、“串讲翻译法”和“问题探究法”的教学方法。反复诵读:这是本课教学

12、的主要方法,通过反复诵读能熟识并理解课文内容,积累文言学问。串讲翻译:通过文本的疏通,为学生理解课文扫清障碍。问题探究:绽开老师、学生、作者和文本四者之间的对话,理清“志”、“力”、“物”之间的关系,从而理解作者所阐发的人生哲理。三、说学法我将结合作者因事见理、叙议结合等写作手法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诵读、齐读、品尝,力争能通过这三方面使学生领悟作者所阐发的“深思慎取”的道理并培育实力。四、说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南朝刘勰说过:“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山水之乐在于陶冶性情,也在于一山一水给我们诸多的联想与点滴的感慨,你们也会有这样的体验吧?中学语文说课稿 篇3一、说教材林黛玉进贾府

13、是中学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本文通过一个从未进过贾府的少女林黛玉的眼光,对贾府的环境和主要人物进行了细致的描绘。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小说的特点,巩固深化小说鉴赏学问。学习课文中塑造人物时运用的细腻显明的刻画笔法,提高阅读小说的实力。二、说学情良好的教材设计不单要对教材有深化的了解更要了解学生的状况。中学学生独立思索实力较好,逻辑概况实力较好,但由于阅历较浅,课外积累也较少,较难理解名著的内容与情感。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拓展学生的学问面,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学生的潜力。三、教学目标依据教材分析、学情了解、与新课程目标的理解,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

14、理解文中的主要内容,分析主要人物如林黛玉的性格特点,学会刻画人物的方法;2、通过反复阅读与自主探讨的方法,学生能理解人物的形象与刻画方法;3、提高言语阅读审美观,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爱好。四、重难点重点:学习文章刻画人物的方法,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刻画人物的写法。难点:学生能学会如何分析人物形象手法,并进行相像的写作。五、教学方法教法:诵读法、探讨法、问答法学法:自主学习、预习、自由探讨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导入中,我将采纳电视剧红楼梦节选的视频播放来进行导入。在播放完视频后,我将这样引出标题“同学们,看完了精彩的红楼梦电视剧后,我们一起来研读下更为精彩,让人拍案叫绝的林黛玉进贾府”。从生

15、动形象的视频到小说原文的过渡,激起学生的爱好,从而更好的进入课堂的学习。(二)整体感知语文的教学中,要求“以读促悟”,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会要求学生充分读课文,从阅读中理解文章的大意,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学会如何刻画人物。我将让学生通读课文一遍,概括总结出文章主要的中心事务是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可以让增加阅读的目的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之后我会通过学生的回答,加以引导总结。本篇文章中主要描写了,林黛玉进贾府与众人见面,并透过她的视角,看到了贾府的地位气派,以及贾府众人的形象性格特点。(三)深化研读在进贾府这一过程中,借着黛玉的视角,作者在支配人物出场的出场中,详略得体,虚实兼用。详写的有林黛玉、王熙凤、贾宝玉。因而在接下来的课程中,我将重点分析本篇的主角林黛玉。通过对一个人物的描写探析,可以让学生触类旁通,从而学会分析其他人物的性格描写。在这环节中,我将让学生再次阅读课文,并画出描写黛玉外貌的句子。在学生找出三处外貌描写后。即众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