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鸟小鸟》说课稿.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2123995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鸟小鸟》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鸟小鸟》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鸟小鸟》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鸟小鸟》说课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鸟小鸟》说课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鸟小鸟》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鸟小鸟》说课稿.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鸟 小鸟说课稿 春天里,有阳光,树林里,有花香,小鸟、小鸟、迎着春天歌唱!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音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第一单春意的第一课小鸟 小鸟。一、 统揽教材 心中有数(说教材内容) 纵观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各年级下册教材的第一单元都编排的都很适合当时季节,一年级下册春晓,二年级下册的大树妈妈、郊游,三年级下册的滴哩嘀哩,春天举行音乐会,四年级下册的阳光牵着我的手,都带着春天的气息,到了五年级下册更是选择了一首非常优秀的儿童歌曲小鸟 小鸟来做为整本书的开始,是学生能带着愉悦的、轻松的、欢快的情绪开始本学期的音乐之旅。这首歌八六拍,旋律轻快活泼,节奏感鲜明,旋律中大量使

2、用了十六分音符和弱起小节,短小的乐句使歌曲显得更有生气,整首歌曲内容充满了童真,青翠明亮的景色描绘和拟人化的手法,更能与有了一定鉴赏能力的五年级的孩子产生共鸣。二、 研读课标 胸怀全局(说教学目标)新课标提出,课程目标设计要根据三个维度进行表述,所以,我设计了一下三个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强化歌曲中强拍的位置,强调歌曲中八分休止符的作用。使学生能从歌曲的旋律中感受小鸟雀跃和展翅飞翔的形象。(五年级的孩子,在以前已经接触过四三拍的歌曲,基本掌握了强弱规律,但是相对于四三拍,八六拍的歌曲旋律更显的欢快,节奏更明显,所以强拍的位置显得尤为重要,八分休止符学生们也已经接触过了,但是很好的运用它,

3、更能体现歌曲第一乐段的情绪,所以这个目标的制定非常关键)。2、过程与方法:用听唱法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项学习活动。(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3-6年级学生要充分培养他们的音乐感受和欣赏能力初步养成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所以用听唱法教学就是把欣赏课教学与歌唱课教学结合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的尝试,学生们在不断的欣赏、感受的过程中音乐的旋律就会慢慢的渗透到脑海中,这样就可以替代以往教师一遍又一遍的枯燥无谓的教唱。)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充分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课标在三维目标的第一条,情感态度价值观里面这样阐述: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说重点

4、、难点)(乐课堂的歌唱教学,培养学生唱好歌、会唱歌始终是不变的原则。)以,基于以上教学目标的设定,本节课我制定的教学重点是能用富有弹性、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分音符以及6/8的强弱规律这一音乐知识,五年级的孩子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已经接触过了,那么在这节课上用好它,发挥它的作用来演绎歌曲就成了难点,)以我制定的难点是掌握八分休止符在歌曲中的运用以及运用6/8的强弱规律来演唱歌曲。(说教学方法)(乐教学是一个使学生身心主动参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能只限于一种教学方式,更不能拘泥于某种教学模式,应以灵活、有趣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人人参与,最大限度地激发其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其音乐的综合素

5、质,成为学习音乐、驾驭音乐的主人。)节课我设计的教学方法主要有创设情境法、欣赏教学法、听唱教学法等。我使用这些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加形象直观地感受课堂气氛,尽可能使课堂生动有趣,也有助于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会使我们体会到音乐教育的魅力并不在于知识、技能的传授,而是表现在师生间互相启迪、激励、唤醒、感染和净化等效应上。(说教具)辅助教具的使用在整个教学环节中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本节课我主要是用使用的教具有钢琴、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绘画工具以及装扮黑板用的自制剪贴画等。说教学过程1、谈话导入: 我会这样提问:“同学们,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你们最喜欢那个季节?”这个时候孩子们可以各抒己见,但是根据自

6、己的预判喜欢春天的孩子肯定最多,所以接下来我会这样往下引入“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再次感受春的气息”。这个时候就出示多媒体课件配音乐播放春天美景的图片,让学生静静的欣赏。然后我会总结并提问:“春天在青翠的山林里,春天在湖水的倒影里,春天更是在你们的眼睛里,请大家用四个字的词语描绘一下你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样的?为什么要设计这样的问题呢,因为新课标提出音乐课堂要注重其他学科资源的整合与利用,这个问题的设定对于五年级孩子来说他们是轻而易举可以完成的,这个问题的设定也再一次敲响了这个单元的主题春意。在学生们描述完春天以后我会这样进行总结:“春天万物复苏,春天鸟语花香,春天姹紫嫣红,春天生机勃勃,这么美的

7、季节,小鸟也赶来了,听,它们在唱歌呢!”这样的总结性语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2、 分析歌曲:新课标提出要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与欣赏的能力,初步养成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所以,在分析歌曲这个环节我设计了两次聆听,第一次是聆听全曲,让孩子们对整首歌曲有一个整体的认识,聆听前多媒体出示会这样的问题:“闭上眼睛欣赏音乐,你的眼前会呈现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学生很可能会说出很多与春天景色有关的画面,当有学生说出眼前呈现小鸟飞翔的画面时,在这里我会及时提出表扬,这是对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一种肯定。第二次的聆听就是分析歌曲,我会出示的问题是:“歌曲的拍号是什么?歌曲的演唱速度、演唱情绪是什么?歌曲可以分为几个乐段

8、”?这是音乐课堂分析歌曲的一个常规环节。让学生在充分感知后并描述歌曲情景的基础上再次听后进行分析歌曲,这样的设计能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印象,也为下面更好的学唱歌曲做好铺垫。3、学唱教学:学生在分析歌曲环节已经把歌曲分成了两个乐段,在学唱歌曲环节,我让学生再次聆听歌曲的第一乐段的同时,进行板书第一乐段的曲调线条图,然后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进行讲解:“小鸟在草地上蹦蹦跳跳,跳起来,飞上、飞下”。讲解完了以后我会让学生和我一起边听边画曲调线条图感受音域的高低起伏。这样设计使学生能感受到第一乐段的乐句特点,为下一步唱好歌曲做好铺垫。更是听唱教学法与欣赏教学法结合教学的渗透。孩子们在反复聆听的过程中,对第一乐

9、段的旋律已经有了很深的印象,所以这个时候让学生用“lu”模唱旋律,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然后在填充歌词前,让学生拍手读歌词,找歌曲中强拍的位置,这样的设计为唱歌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然后,我会让学生分乐句填歌词,整体乐段唱歌词,学生唱准旋律填充歌词后我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对比范唱,让学生再次辨别那一种情绪是小鸟在草地上跳跃,学生分析确定后,我会点明老师是充分运用了八分休止符的作用,完了以后我会让学生用这样的情绪来再次演唱歌曲一乐段。这个环节的教学,使重点显明突出、难点逐一突破,使学生感受到要唱出小鸟跳跃的情绪就要充分运用好八分休止符,这也是对学生进行音乐知识学以致用的一种方法引导。以

10、上是第一乐段的教学过程,第二乐段教学过程是让学生在聆听音乐的同时自己模仿老师画曲调线条图的方法进行尝试,然后教师边讲解边在黑板上进行板书:小鸟飞过高山,飞过丛林在天空中游戏,小鸟累了,飞下来,在草地上休息一会,再次飞过高山,飞过丛林在天空中游戏,小鸟累了,再次飞下来,在草地上休息。教师讲解完后师生共同在聆听中画曲调线条图感受音域的高低起伏。第二乐段一字多音,学生在感受两次音乐后完全可以自己模唱完整。【设计意图】:板书的完整体现,能让学生直观地看到歌曲的情绪变化,乐段的高低起伏,就像小鸟时而在草地上跳跃,时而在天空中展翅飞翔。歌曲的第一段重要教唱处理后,第二段学生在拍手找强拍读歌词后,就可以直接

11、填歌词,这个环节有一个教师完整范唱后启发学生:大家像老师这样声情并茂,全身心的投入到歌曲中去,你们的声音才是最动听的。【设计意图】:教师范唱环节设计不但是教师自身基本功的体现,而且给学生做了一个正确的导向作用。4、创编与表演 分三个步骤(1)分组创编:打击乐器、绘图、舞蹈(2)分组展演、评价激励。(3)全员参与、体验快乐【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可以锻炼学生在整个创编与展示的过程中的创新能力、表演能力、欣赏与评价能力以及与同学之间的协作能力。5、 全课总结师:同学们出色的完成了这场春天的音乐会,我觉得大家就是春天的使者,让我们一起伴随着欢快的音乐,飞出教室,以花儿为伴,以鸟儿为友,用我们的实

12、际行动去保护大自然吧!整节课在欢快的音乐声中结束,师生伴随着音乐一起走出教室。【设计意图】:这是整节课的一个课堂延伸,对全体学生的鼓励与肯定,并进行德育教育,这也是新课标中学科整合的特点。七、 说板书设计黑板的正上方是课题,两只可爱的小鸟用嘴衔着彩虹上面是“小鸟小鸟”,中间是像高低起伏的山脉一样的歌曲曲调线条图,线条图里有学生创编的春天图画展示,黑板上方的两侧由学生贴上去的教师提前剪好的的云朵,下面是红花、绿草。【设计意图】:整个板书是一幅美丽的春天美景图,并在创编与表演的环节中由师生共同完成,这是学生自主课堂的一种理念。也体现了音乐课堂美育教育。教材处理的最高境界是源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灵活的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保障。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积极深入钻研教材,研习教法,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以上分析只是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有不到之处敬请评委和同仁指正。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