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牛顿运动定律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2122842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三-牛顿运动定律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专题三-牛顿运动定律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专题三-牛顿运动定律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专题三-牛顿运动定律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专题三-牛顿运动定律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三-牛顿运动定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三-牛顿运动定律(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项三牛顿运动定律一、知识构造:(一)牛顿第一定律:.定律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直到有外力迫使它变化这种状态为止。.意义:()牛顿第一定律反映了物体不受外力时的运动状态。(2)牛顿第一定律阐明一切物体均有惯性。(3)牛顿第一定律阐明力是变化物体运动状态的因素,即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因素。3.惯性:物体保持本来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一切物体均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性质。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质量小的物体惯性小。惯性与物体与否受力及受力大小无关,与物体与否运动及速度大小无关。惯性的体现形式:()物体在不受外力或所受的合外力为零时,惯性体现为

2、使物体保持本来的运动状态不变(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2)物体受到外力时,惯性体现为运动状态变化的难易。惯性大,物体运动状态难以变化;惯性小,物体运动状态容易变化。当物体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时,惯性体现为维持本来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而做变速运动时,物体同样体现具有惯性。这种体现可以从两方面阐明:第一,物体体现出具有对抗外力的作用而维持其本来运动状态不变的趋向。具体地说,外力要迫使物体变化本来的运动状态,而物体的惯性要对抗外力的作用而力图维持物体本来的运动状态,这一对矛盾斗争的成果体现为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快慢产生大小不同的加速度,在同样大小的力作用下,惯性大的物

3、体运动状态变化较慢(加速度小),惯性小的物体运动状态变化较快(加速度较大)。第二,做变速运动的物体虽然每时每刻速度都在变化,但是每时每刻物体都体现出要维持该时刻速度不变的性质,只是由于外力的存在不断地打破它自身惯性的这种“企求”,致使速度继续变化。如果某一时刻外力忽然撤销,物体就立即“维持住”该时刻的瞬时速度不变而做匀速直线运动,这充足反映了做变速运动的物体仍然具有保持它每时每刻的速度不变的性质惯性。有的同窗总觉得“惯性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有关,速度大,惯性就大;速度小,惯性就小”。理由是物体运动速度大,不容易停下来;速度小,容易停下来。产生这种错误结识的因素是把“惯性大小表达运动状态变化的难易限

4、度”理解成“惯性大小表达把物体从运动变为静止的难易限度”。事实上,在受到了相似阻力的状况下,速度(大小)不同、质量相似的物体,在相似的时间内速度的减小量是相似的。这就阐明质量相似的物体,它们变化运动状态的难易限度是相似的,因此它们的惯性是相似的,与它们的速度无关。4抱负实验措施也叫假想实验或思想实验。它是在可靠的实验事实基本上采用科学的抽象思维来展开的实验,是人们在思想中塑造的抱负过程。牛顿第一定律即是通过抱负实验得出的,它不能由实际的实验来验证。(二)牛顿第二定律.定律内容:物体的加速度跟物体所受的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似。2公式:F合=ma。有关牛顿第

5、二定律的理解,注意如下几点:(1)牛顿第二定律反映的是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定量关系:合外力和质量决定了加速度,加速度不能决定力和质量;大小关系:加速度与合外力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方向关系:加速度的方向总跟合外力的方向相似;单位关系:应用=ma进行计算时,各量必须使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特别提示:力和加速度有瞬时相应关系,和速度没有瞬时相应关系,有力必然同步产生加速度,但不能同步产生速度。力的方向与其产生的加速度方向一定相似,但力的方向和速度的方向没有拟定关系。对一定质量的物体,力的大小决定加速度的大小,但力的大小和速度的大小没有拟定关系。()牛顿第二定律是力的瞬时规律,它阐明力的瞬时作用效果是

6、使物体产生加速度。加速度跟力同步产生、同步变化、同步消失。(3)根据力的独立作用原理,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物体在一种平面内运动的问题时,可将物体所受各力正交分解,在正交的方向上分别应用牛顿第二定律的分量形式:Fxma,F=my,列方程。3牛顿第二定律的合用范畴是:低速(相对于光速)、宏观(相对微观粒子)。用F=a列方程时还必须注意其“相对性”和“同一性”。所谓“相对性”是指:在中学阶段运用=求解问题时,式中的a相对的参照系一定是惯性系,一般以大地为参照系。若取的参照系自身有加速度,那么所得的结论也将是错误的。“同一性”是指式中的F、m、a三量必须相应同一种物体。譬如图中,在求物体A的加速度时,有

7、些同窗总觉得B既然在A上,应当有-(m+mB)g-mB=(A+mB)a。分析此方程,方程的左边是物体A受的合外力,但方程的右边却是A和的总质量,显然合力与m不相应,故此方程是错误的。(三)牛顿第三定律1.定律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2.有关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的关系,除牛顿第三定律反映的“等大、反向、共线”的关系外,还应注意如下几点:()同性: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必然是同性质的力;(2)同步: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必然同步存在同步消失;(3)异物: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它们的作用效果也分别体目前不同物体上,不也许互相抵消,

8、这是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最主线的区别。(四)牛顿运动定律的合用范畴对于宏观物体低速的运动(运动速度远不不小于光速的运动),牛顿运动定律是成立的,但对于物体的高速运动(运动速度接近光速)和微观粒子的运动,牛顿运动定律就不合用了,要用相对论观点、量子力学理论解决。(五)超重和失重在平衡状态时,物体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绳的拉力)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当物体在竖直方向上有加速度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就不等于物体的重力了。当物体的加速度向上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不小于物体的重力,这种现象叫做超重现象。当物体的加速度向下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不不小于物体的重力,这种现象叫失重现象。特别的,

9、当物体向下的加速度为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变为零,这种状态叫完全失重状态。对超重和失重的理解应当注意如下几点:(1)物体处在超重或失重状态时,物体的重力始终存在,大小也没有变化。(2)发生超重或失重现象与物体的速度无关,只决定于加速度的方向。(3)在完全失重的状态下,平常一切由重力产生的物理现象都会完全消失,如单摆停摆、天平失效、浸在水中的物体不再受浮力、液体柱不再产生向下的压强等。(六)连接体问题在连接体问题中,如果不规定懂得各个运动物体之间的互相作用力,并且各个物体具有大小和方向都相似的加速度,就可以把它们当作一种整体(当成一种质点)。分析受到的外力和运动状况,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

10、或其她未知量);如果需要懂得物体之间的互相作用力,就需要把物体从系统中隔离出来,将内力转化为外力,分析物体的受力状况和运动状况,并分别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列出方程。隔离法和整体法是互相依存、互相补充的。两种措施互相配合交替应用,常能更有效地解决有关连接体的问题。【典型例题】例图所示,质量为m的人站在自动扶梯上,扶梯正以加速度向上减速运动,a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求人受的支持力和摩擦力。解析:运用牛顿定律解题时,基本思路是相似的,即先拟定研究对象,再对其进行受力分析,最后列方程求解。措施一:以人为研究对象,她站在减速上升的扶梯上,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g和竖直向上的支持力,还受到水平方向的静摩擦力f由于物

11、体斜向下的加速度有一种水平向左的分量,故可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左。人受力如图2示,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并将加速度分解为水平加速度a竖直加速度y,如图3所示,则x=acos,ayain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f=ma,m-N=may求得fmaos,F=m(gasn)。图2图3措施二:以人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4所示。因摩擦力Ff为待求,且必沿水平方向,设为水平向右。建立图示坐标,并规定正方向。图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x方向mgFNsi-Ffcos=may方向mgcos+fsin-FN=0由两式可解得FN(g-asn),Ff=mcos。Ff为负值,阐明摩擦力的实际方向与假设方向相反,为水平向左。思考

12、:(1)扶梯以加速度a加速上升时如何?(2)请用失重和超重知识定性分析人对扶梯的压力是不小于人的重力还是不不小于人的重力。阐明:(1)运用正交分解法解决动力学问题建立坐标系时,常使一种坐标轴沿着加速度方向,使另一种坐标轴与加速度方向垂直,从而使物体的合外力沿其中一种轴的方向,另一轴上的合力为零。但有时这种措施并不简便,例如本题。因此要根据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以解题以便为原则,建立合适的坐标系。()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计算静摩擦力的大小是一难点。在物体处在平衡状态时,可根据平衡条件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计算静摩擦力的大小;若物体有加速度,则应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计算静摩擦力的大小

13、。例2如图5所示,ad、bd、c是竖直面内三根固定的光滑细杆,每根杆上套着一种小滑环(图中未画出),三个滑环分别从、b、处释放(初速为0),用t1、t2、t依次表达各滑环达到d所用的时间,则().tt2tt3C. t3tt2D t12=t3解析:小滑环下滑过程中受重力和杆的弹力作用,下滑的加速度可觉得是由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产生的,设轨迹与竖直方向夹角为,由牛顿第二定律知mgos=ma设圆心为,半径为,由几何关系得,滑环由开始运动至d点的位移为x=2Rcos由运动学公式得=由联立解得t=小圆环下滑的时间与细杆的倾斜状况无关,故tt2=t答案: 例3一位同窗的家在一座层的高楼内,她每天乘电梯上楼

14、,通过多次仔细观测和反复测量,她发现电梯启动后的运动速度符合如图6所示的规律,她就根据这一特点在电梯内用台秤、重物和秒表测量这座楼房的高度。她将台秤放在电梯内,将重物放在台秤的托盘上,电梯从第一层开始启动,通过不间断地运营,最后停在最高层。在整个过程中,她记录了台秤在不同步间段内的示数,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但由于03。0 s段的时间太短,她没有来得及将台秤的示数记录下来。假设在每个时间段内台秤的示数都是稳定的,重力加速度取10 /2。()电梯在00 s时间段内台秤的示数应当是多少?(2)根据测量的数据,计算该座楼房每一层的平均高度。剖析:(1)由图象知,电梯先匀加速运动,再匀速运动,最后匀减速运动到停止,由表中数据可知,物体的质量为5.0kg,电梯匀加速运动的时间为3.0 ,匀速运动的时间为10.0 ,匀减速运动的时间为6.0 s,此时台秤对物体的支持力为6N,由牛顿第二定律可求得电梯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为a2=由于电梯匀加速运动的时间是它匀减速运动时间的一半,而速度变化量相似,故电梯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是它匀减速运动加速度的2倍,即a=2a2=1.6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lm1Fl=m(g+l)=5.0(+6)N N即电梯在30 s时间段内台秤的示数为5.8 kg。(2)电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