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学生进行阅读理解的训练.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2122256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指导学生进行阅读理解的训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如何指导学生进行阅读理解的训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如何指导学生进行阅读理解的训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如何指导学生进行阅读理解的训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指导学生进行阅读理解的训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指导学生进行阅读理解的训练.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指导学生进行阅读理解的训练 海口市东山中心小学 邓静阅读理解是考查学生运用能力的有效工具,在三年级语文学习中,除了作文之外,重头戏就是阅读理解。阅读理解题是测试的重点,也是卷面分值比例高的一种题型,它形式多样化,是同学们要掌握的一个重点内容,也是学生答题的难点。更为显要的是孩子们在考试中最容易丢分的环节之一。它是通过解答问题的形式,考查同学们是否能自己读懂一篇文章,以检验同学们的语文阅读能力。因此,如何指导学生利用教材进行阅读理解的训练,是提高成绩的有效途径。是当前课改教学的一项艰巨的任务。语文新课标语指出:阅读是一种复杂的思维过程,它是阅读者对阅读材料进行筛选、加工的过程。要出色地完成阅

2、读作业,尤其是课外阅读,需要学生思维、感悟、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才能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那么,如何答好这些具有开放性特点的阅读题呢?一、 在平时教学中对阅读能力的训练。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初次接触多形式的阅读题,要想把阅读训练提高上去,我认为在教学中还应该多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特别是要注意培养学生边读边思的习惯,其次,还要训练学生的审题能力。1、在教学方面特别是课堂上要不时让学生得到阅读的锻炼。放手给学生思考的空间。给学生阅读训练的空间。2、要总结阅读技巧给学生,进行一系列的阅读训练。针对三年级阅读试题的出题方向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复习。3、阅读重在读,多读书,多练习读。这样

3、才能有很好的语感。语感对阅读的理解也有很大帮助。在阅读训练时,尤其是测试当中,大多数学生存在这样一个共同的毛病:有些学生一见阅读题有畏难心理,空白不做;态度浮躁,不能静心阅读,随意而答;答题不全面。还有相当部分学生不重视这一点,匆匆浏览一遍后就开始答题,结果造成不必要的失误。我们常对学生说,做阅读题,最少读三遍,可在做题过程中,一个班最少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做不到。如果学生从态度上端正了,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能保证阅读的质量。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充满兴趣的语文教学,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例如,下面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庐山的云雾的一个片

4、段: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有像是戴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他又是巨大的天幕。1、这段话有_句,是围绕_这个词来写的。2、用“”画出中心句。3、这段话中多处运用了_的手法,将庐山的云雾比作了_,_,_,和_。4、这段的构段方式是_结构。 针对以上阅读,我首先提出课文中讲述了庐山的是哪两个特点?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了出来。并发觉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然提高了,也许是一开始便提出如此简单的问题。接下来我把话题转入阅读训练题中,学生对已经熟悉的课文片段不由思索地完成了第一、二题的练习。重难点还是第

5、三小题,学生刚开始还是比较模糊,只找到两个喻体,即“绒帽和玉带”。在我的引导下,通过画图,加深了学生视觉的印象和感官的认识,学生有相继找到了“大海和天幕”。 二、重视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对小学生来说,其自身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是很有限的,要想学生能很好地完成阅读题,可尝试以下的方法:1、认真审题,理解题意,掌握题目的要求。2、带着问题,仔细地阅读文章,认真地思考、组织答案。3、答案写好后,还要反复地读一读,检查一下,看回答是否切题,内容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一般来说,学生在做阅读理解题有回出现两种情况,一是习惯先看阅读材料再看题。二是习惯先看题,再返回来看阅读材料。这两种都是找

6、到答案的途径,但根据我对中年级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我认为先看阅读材料比较好,因为仔细研读阅读材料,整体感知阅读材料内容,这是解答阅读题的至为关键的第一步。如果文章都还没有读通就急着去看题目,以求节省时间,但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看了题目后还得回过头去,在课文中去找答案,这样反而浪费了时间。因为所有阅读理解习题的答案都是显现或隐藏在原文之中的。这是解答阅读题的一个总原则。如果有了这样清醒的意识,那么在解答问题时就不会担心找不到答案了。反之,你先看题目,再去阅读材料,做题目就会受到个人思维的阻力,从而影响答题的效果。因此阅读是解题关键的第一步,这一步不可忽视,更不能省去。读懂原文,则事半功倍,反之,

7、则会出现答偏、答漏、答反、答错的现象。阅读完语段,要能明确主题及作者的爱憎感情;对文中的语句只有在整体感知、领会文章立意、把握文章要领的基础上,才可能准确解答。所以,对于未读透的文章,一定要让学生仔细地读两遍再去解题。三、反复练习,习惯养成。 阅读习惯是在阅读实践中养成的。所谓阅读习惯,指的是学生在阅读行为中针对阅读对象所表现来的一种行为特征。它是在长期的阅读实践中培养起来的,并且也是不易在短时间内发生改变的。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主要靠学生反复练习,但也离不开教师的训练和指导。因此教师在学生开始学习语文时,就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位,注重对学生语文阅读习惯及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

8、下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师生双方面的努力。教学时力求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阅读训练材料的难度要与教材课文难度相适应,力争让每位学生找到阅读带来的乐趣。教师不但要有周密的考虑和科学的安排,准确地把握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目标和内容,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引导学生审视自己的学习行为,自发地重视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还应特别强调言传身教,在学生需要引导的地方及时引导,帮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大致包括:认真阅读的习惯;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点、划、记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课外阅读的习惯;读书的卫生习惯等等。因此,提高阅读能力需要一个过程,不是一下子就可以提高的。我们平时的教学要充分借助教材,以教材为例子,训练学生阅读的方法。要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是靠课外多读课外书,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总之,小学生阅读训练是学生获取语文基础知识和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是发展学生说话能力、写作能力最坚实的基础,是启迪学生思维、陶冶情操、培育智慧的一个重要方面。阅读训练的方法还很多很多,这就需要我们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去发现,去积累,去实践,才能找到最为理想的途径。阅读重在不断创新,就是在阅读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开放性、自主性、实践性为核心,培养学生整体感悟、独立探求、独立创造的审美品位和人文情操的一种教学模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