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信用社法人治理改革调研报告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2121607 上传时间:2024-02-1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县信用社法人治理改革调研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XX县信用社法人治理改革调研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XX县信用社法人治理改革调研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XX县信用社法人治理改革调研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XX县信用社法人治理改革调研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县信用社法人治理改革调研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县信用社法人治理改革调研报告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X县联社产权结构和管理体制调研报告专项央行票据发行和兑付,是央行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防化农村信用社风险的重要举措,通过“花钱买机制”促进农村信用社实现又好又快发展。XX县联社自专项票据兑付以来,紧紧围绕以“明晰产权关系、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强化约束机制、增强服务功能”为总体原则和目标,强化管理,在争取优惠政策、增资扩股、清收不良贷款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法人治理获得初步完善,机制转换取得实质进展,各项业务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2007年年末与2004年年末相比,各项存款余额增长50602万元,各项贷款余额增长32346万元,其中农业贷款占各项贷款的55.61%,不良贷款下降3717万元

2、,不良贷款降幅达46.64%,募集股本金4516万元,资本充足率提高到20.9%。根据工作安排,XX县联社组织人员对产权结构和管理体制进行了调研,现就该县联社改革前后,产权结构、管理体制、经营效益等方面情况报告如下:一、产权结构及业务经营上的对比(一)法人治理结构完善2005年4月19日,由县政府牵头成立了XX县支持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领导小组,2006年3月28日获得批准组建统一法人社,4月25日,省联社批准成立筹建工作小组并原则同意统一法人组建方案。签订了发起人协议书,经股权结构调整和增资验收,XX县联社按照上级要求,积极进行法人治理结构改革,按照相关规定,制定了XX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筹建方

3、案,成立了筹建工作小组。于2006年8月2日成功召开了XX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创立大会暨第一届社员代表大会、第一届职工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出第一届社员代表51人,其中:社会自然人社员代表35名,职工社员代表12名,企业法人社员代表4名。应到代表51名,实到51名,占代表总数的100%。选举产生了县联社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和第一届监事会、监事长,聘任了县联社正副主任及财务、信贷、稽核部门负责人。审议通过了章程及各项管理制度。(表二)。表二:2004年末05年末06年末07年末社员代表中法人占比(%)0.050.050.05自然人占比(%)99.9599.9599.95自然人代表中内部职工占比(%

4、)666666其中农户占比(%)93.9193.9193.91理事会成员中法人占比(%)33.333.333.3内部职工占比(%)33.333.333.3监事会外部监事占比(%)404040截止2008年5月,XX县联社统一法人社1个(含联社营业部),辖内营业机构30个。在职员工390人。统一法人改革期间,XX县联社抓紧建章建制,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法人治理结构规章制度85个。法人治理结构日渐完善。经湖北银监局审核批准,XX县联社于2006年10月31日正式挂牌开业。(二)产权关系逐渐明晰2005年以前,XX县联社是由辖内21家法人信用社入股组成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实行以基层农村信用社作为独立核算

5、法人信用社的二级法人体制,截止2004年末,XX县联社有存款化股金7047万元。 2005年3月,按照人民银行、银监部门及上级联社工作安排,XX县联社在规范操作、大力宣传的前提下,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增资扩股。截止2005年5月31日,全县信用社共募集股金4516万元,其中投资股1360万元,占30.13%,资格股3156万元,占69.87%。其中法人股社员总数30家,法人股占比4.63%,全部为XX县辖内企业法人股金,自然人社员总数54818人,股金占比为95.37%。(表一)。表一:2004年末0年末0年末07年末总股金(万元)451645164516社员股占比(%)69.8769.8769.

6、87投资股占比(%)30.1330.1330.13法人股占比(%)4.634.634.63法人股社员总数(家)303030自然人股占比(%)95.3795.3795.37自然人社员总数(人)548185481854818内部职工股占比(%)12.9112.9112.91内部职工入股总数(人)360360360法人社员入股最高金额(万元)505050自然人入股最高金额(万元)22.522.522.5通过增资扩股,吸纳广大社员及法人客户的资金入股,有效优化了XX县联社股权结构,进一步明晰了农村信用社的产权关系。(三)防案控险能力逐步增强统一法人改革前,XX县联社基层法人信用社内部管理职能弱化,内控

7、问题较多,防案控险能力较弱,自1996年行社分家以来,XX县联社共发生各类案件2起,造成了一定的资金损失。法人治理改革后,XX县联社在建立健全各项内控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将工作的着力点放在了内控制度的落实上,在工作中加大了检查、查处力度。近三年来,XX县联社共查处各类违规违纪责任人52人,实行经济处罚102人次,罚款58210元,内控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得到充分发挥。通过狠抓内控制度的落实,自法人治理改革以来,XX县联社未发生一起经济及刑事案件。(四)由单一经营走向规模经营产权结构和法人治理改革前,XX县联社辖内业务经营实行县乡(镇)农村信用社二级法人经营管理体制,各基层法人信用社享有极大的自主权,

8、业务经营方针、费用开支等只要在上级行业管理部门的允许范围内,都可以自行决定。而县级联社主要进行业务经营指导和监管。这种情况导致了各基层法人信用社一方面在业务经营上的盲目性,在工作上各自为政,大量浪费人力物力,极易产生内耗;另一方面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信用状况、防案控险等方面工作情况参差不齐,导致不同地区的信用社发展极不平衡,部分信用社由于风险控制不力,成为了省市联社重点监控的高风险社。法人治理改革后,XX县联社职能由管理型逐步向经营管理型转变,实行全县信用社统一核算管理。各项业务经营逐步走向集约化、规模化、低风险化发展,业务经营方式日渐灵活,为近三年业务经营的稳步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五)各

9、项业务迅猛发展法人治理改革前,XX县联社存款余额8.10亿元,贷款余额2.53亿元,账面不良贷款余额7960万元,占比31.41%,当年亏损168万元,资本充足率仅为9.49%。法人治理改革后,XX县联社以服务“三农”及县域经济为市场定位,严格按照 “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担风险、自我发展”,通过央行票据置换不良贷款和历年亏损,强化风险及内控管理,加大业务经营拓展力度,经营效益明显提升,市场份额占比提高,截止2007年末,存款余额13.61亿元,份额占比为19.26%;贷款余额5.77亿元,份额占比为20.29%,账面不良贷款余额4253万元,占比7.37%,当年盈利1029万元,资本充足率为

10、20.9%(表三)。表三:2004年末05年末06年末2007年末存款余额(万元)8104494596111485131646贷款余额(万元)25375330233307057721农业贷款余额(万元)8358183521805432099不良贷款余额(万元)7970484544074253净利润(万元)-1683208421029不良贷款率(%)31.4114.6713.337.37资本充足率(%)9.4915.1214.8520.9通过以上数据对比可以看出,法人治理改革后,XX县联社业务经营明显得到好转,存贷款业务发展迅猛,经营利润节节攀升,整体业务经营形势明显好转,社会地位迅速提高。二、

11、存在的主要问题1、优惠政策期限临近,历史包袱依然沉重。一是改革扶持政策临近到期。2005年国家为支持农村信用社改革,减免了所得税、营业税和其他税费(优惠期三年,2007年末又延长两年)。目前税费优惠期已过去一大半,如何用足用好优惠政策,抓住剩余两年的优惠期夯实经营基础是一个必须正视的问题;二是会计核算政策更加审慎。2008年末,农信社可能将原来的不良贷款计提拨备依据变更为五级分类口径,非信贷资产也要计提减值准备,经营成本将因此大幅增加,效益压力也将随同增大;三是农信社营销大客户的机动性受限。根据资本约束规定,“单户贷款余额不得超过资本总额的10%,集团客户贷款余额不得超过资本总额的15%”,此

12、规定使以县联社为法人的农村信用社在拓展大客户业务中处于不利地位,同时也制约了关联业务的归并与风险化解,尽管社团贷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一问题,但是仍然存在效率低下和法律风险等问题。四是历史包袱依然沉重。农信社改革改革的成果,要用经营效益来说话。而由于历史包袱太重,经营环境不佳,收入结构单一等原因,目前农信社经营状况与改革的要求和股东的期望还有较大差距,农信社经营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2、多元化的农村金融格局业已形成,经营发展环境面临严峻的挑战。邮政储蓄银行已于去年3月正式挂牌成立,已在各省设立分行,成为农信社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农行按照“整体改制,服务三农”定调,并在六省市启动了“三农”金融服务

13、试点,农发行也正在业务转型,进一步加大了对农村金融市场的渗透力度;村镇银行也从试点转向全面铺开;外资银行也开始涉足农村市场。这些已有的和新来的竞争对手凭借雄厚的实力、领先的科技、丰富的产品、超前的理念、灵活的机制,角逐农村金融市场,农信社发展空间受到空前挤压,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特别是央行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实施持续从紧的货币政策,在抑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的同时,也使农信社流动性过剩问题显现,农信社依靠扩张信贷规模、增加利差收入的盈利模式受到了新的挑战。这些都对农信社经营发展形成新的冲突,不进则退、平庸经营,势必蚕食前期改革成果。3、货币从紧政策的影响。第一是基层农村信用社承受着各方面的压力,处于

14、左右为难的两难境地。第二是农村信用社作为地方金融机构要想加大对地方经济的支持力度要受规模的控制,要在规模内支持地方经济就引起政府的不满。第三是农信社承受着各种压力,处于控制规模指标与完成上级任务的矛盾之中,第四是从紧货币政策农信社资金流动性过紧,时而出现保付难问题。第五是历史包袱仍沉重,不良贷款清收难。4、自身缺陷明显,服务和产品创新仍显不足。在这方面农信社与国有商业银行的差距仍然存在,与日益发展的新农村建设和农业产业化进程的要求仍然存在不适应、不和谐情况。主要反映在“软、硬件”服务不优。从产品来看,绝大部分商业银行已经开通了第三方托管和其他相应业务,能够方便快捷地实现股票、基金、理财产品等投

15、资品种和存款之间的转换,但是农信社目前存款产品结构仍然单一,转换不灵;从硬件设施看,商业银行公司客户和个人客户分区服务已经实施多年,但是大部分农信社大部分经营网点仍然停留在五年前的混合服务层次上,设施老化,各区服务功能模糊,各品种操作模式不统一;从服务水准来看,近年来各家商业银行均加强了优质服务管理,形成了一整套各具自身特色的服务文化,但是农信社细化的优质文明服务操作规程还没有全面推开,目前普遍存在着装不统一、操作不规范、考核不细致、服务不到位等问题。如果现在不下决心彻底把这些“软、硬件”服务抓起来,农信社与国有商业银行的差距还将越拉越大。5、发展不足还没有从根本上改观,距离改革的总体目标要求任重道远。农信社经营规模虽然取得较快的壮大,但是与以县联社为独立法人经营模式规定,自主经营受到很大局限,同时资本金不稳定,自我积累严重不足都成为农信社深化改革的瓶颈。按照“明晰产权关系、强化约束机制、增强服务功能、国家适当支持、地方政府负责”的总体要求,农信社在“花钱买机制”、法人治理结构、转换经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财经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