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让我们荡起双桨》详案.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2120826 上传时间:2023-08-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让我们荡起双桨》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1、《让我们荡起双桨》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1、《让我们荡起双桨》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1、《让我们荡起双桨》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1、《让我们荡起双桨》详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让我们荡起双桨》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让我们荡起双桨》详案.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让我们荡起双桨教 学 设 计 波衣小学薛亚红 教材分析:让我们荡起双桨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课是一首儿童歌曲的歌词,它描绘了一群少先队员课余时间荡舟北海,尽情欢乐的动人情景,抒发了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真挚感情。教学时,从文字表面挖掘开来,用朗读、吟诵、想像、谈话等方式,深入感受诗歌内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渗透美的教育和感恩教育,是本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学情分析:本次教学,对象是山村里的孩子,他们相对城里孩子来讲,划船的生活体验少,表达欲望也不是很强。新课标倡导,要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多元化思考、独特性表达、创造性运用”。因

2、此,教学中,我特别注意了“三基”中的“基点生发点”,“四步”中的“精读感悟”环节,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来读课文,用自己的心灵来想问题,用自己的嘴巴来做评价。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诗歌,背诵诗歌。(2) 能理解诗歌,想像体会诗歌的“景、情”。2. 过程与方法能通过反复朗读理解诗歌的意思,并通过想像体会少年儿童愉快的心情,培养少年儿童的感恩精神。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这首诗歌的教学,感悟诗歌中传递的快乐,培养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真挚感情。教学重难点:教学时,从文字表面挖掘开来,用朗读、吟诵、想像、谈话等方式,深入感

3、受诗歌内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渗透美的教育和感恩精神,是本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在。设计理念:诗歌的文字很少,所描绘的画面也比较单一。而这,只是诗歌的表象,谁都知道,诗歌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怎样才能透过诗歌的表象,去更好地了解诗中事、领略诗中景、体会诗中情、感悟诗中理呢?如果我们把教学定格在那较少的文字、较单一的画面中,去就文说文,就景说景,那是很难实现的。诗歌的思维是跳跃的,而小学生的思维方式是连续的,这本身就是一个矛盾。要解决这个矛盾,就要找到一种方法,变跳跃思维为连续思维、化点式单一画面成面式多个画面。诗人们说:“想象是诗歌的翅膀”,这是就写诗而言的,这是一个“场景或感慨想象诗歌”的顺向

4、的过程。我觉得,就学诗而言,我们也可以运用想象,让学生经历一个“诗歌想象场景或感慨”这样的逆向过程,把学生拉到作者写诗时的场景,引入到作者写诗时的感慨中,那样能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诗中事、领略诗中景、体会诗中情、感悟诗中理。本课教学,我采用 “三基(抓基础、找基点、定基调)四步(初读通;再读懂;精读感悟;品读升华)教学模式”的变式“读解背想”施教。整个教学过程以二十世纪美国的教育家杜威提出的“新三中心论”为指导,真正去实践一次“以学定教”,由学生来定目标,再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层层深入达到目标。教学中,把课堂教学主阵地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朗读、背诵、想像、说话、评价等形式,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活

5、动状态中,动笔、动口又动脑,在活动中去感知,去理解,去感悟,去升华,去创造。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现代教育手段能更好地帮助我们,让平面的教材立起来,让静止的文字动起来,从而为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起到更直观的“激活”作用。本次课件设计,我主要通过播放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少年儿童泛舟北海的愉悦心情,为整首首歌的学习创设情境。在课件制作和使用上,尽量做到求真务实,不流于形式。)过程设计:一、 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到公园或郊外去玩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课,就是描写的北京小朋友在北海公园荡舟游玩的情形。 1、板书课题

6、:让我们荡起双桨 2、导:这是一首著名的儿童歌曲的歌词,大家想听吗?(播放歌曲视频)。二、 读师导:学习诗歌,先要怎样?(板书“读”)1. 自由初读诗歌。2. 指名自选小节读诗歌。(师生共同正音)3. 评价朗读情况。4. 齐读诗歌。三、解师导:诗歌会读了,又该怎样呢?(板书“解”)这首诗歌中少年儿童们的心情是怎样的呢?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1. 指名找出诗歌中表达少年儿童心情的诗句。师导:分四人小组讨论。 2. 详解诗歌,重点理解“红领巾”,“太阳”的含义。四、背师导:读了那么多遍,老师相信已经有同学会背了。背,是今天学习的一个要求(板书“背”) 1. 同桌互背。2. 指名试背。3. 全班齐背

7、。五、想师导:在“读、解、背”的基础上,为了帮助大家深入体会古诗内涵,老师再给大家介绍一种方法想(板书“想”)1.师导: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红领巾”和“太阳”分别指什么了。大家再想一想:“水中的鱼儿”为什么会“望着”我们泛舟,“听”我们歌唱呢?2.师导:从诗歌中我们深刻体会到少年儿童的愉悦心情,同学们认真思考一下,到底是“谁为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呢?3师导:同学们,我们今天的生活幸福吗?举例说一说。我们该不该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怎样做?)板书设计: 1、让我们荡起双桨倒映 环绕 (欣赏美景)迎洒望听(歌唱共产党)问 谁安排 (感激祖国) 练习设计:请同学们根据对课文的理解画一幅画儿

8、教学反思:让我们荡起双桨是一首著名的儿童歌曲的歌词,作者是著名的词作家乔羽。这首歌词描述了少年儿童泛舟北海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的情景,抒发了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祖国的真挚感情。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教学难点是理解“是谁为我们安排下幸福的生活”。在教学第3小节中,我采用多元化联系,情感牵引,突破难点,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首先抓住尽情欢乐,让孩子们说说什么是“尽情欢乐”?孩子们有的说是“开开心心地玩”,有的说是“痛痛快快的玩”。“从这个词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孩子们回答“幸福快乐”。在此基础上,引出问题“是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的生活”。孩子们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多拘泥于父母、老师等范畴。我进一步引导

9、,“父母、老师可以给你创设幸福的生活,但能给全国的小朋友创造幸福的生活吗?”将孩子的思路拓展开,明确是党给予了我们幸福的生活,但是,在此孩子们的感受还是浅层次的。为此,我作了两个情感牵引:一是体会文中“我们”的情感,与之产生共鸣。我动情地描述了旧社会孩子们穷困潦倒的生活窘态与新社会孩子们成为小主人的幸福生活,两种状态的强烈对比,让孩子们的心灵受到震撼,深深地体会了党的伟大、党对少年儿童的关心爱护,感受到文中的“我们”对党的无比热爱之情。二是联系实际,说说现在的我们感受到了党的哪些关怀?孩子们在讨论交流中,联系自己在花园式的学校里学习、免费享受义务教育等事例,切实感受到了党的伟大与恩情,由衷地产生了对党的感激之情和热爱之情。两种情感牵引,使得难点进一步突破,孩子们的情感水到渠成地被激发,再来读文时,孩子们更能声情并茂了。通过教学,我感到这堂课既有收获,也有不足。在重视诗歌朗读的同时,对字词教学有些忽视,尤其是关键词语的理解不够重视。诗歌中字词深奥,学生不容易理解,教师又不能采用以词解词这种简单的方法。因此,教师在诗歌教学中如何将深奥的词语深入浅出地教给学生,让教学更完美。这是我想在以后的诗歌教学重点研究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