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海泛舟录之三.docx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2120107 上传时间:2022-10-0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5.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书海泛舟录之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书海泛舟录之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书海泛舟录之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书海泛舟录之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书海泛舟录之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书海泛舟录之三.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书海泛舟录之三我爸没有读多少书,按现在的标准,就初一而已。但读了两年“老书”古文。闲余也喜欢看杂书,会写毛笔字,写得棱角分明。红白喜事给人家写对联、作礼生(现在都叫司仪了)。有一年他写了付对联贴在神龛上,上联全是单人旁的字,下联全是示字旁的字,我钦佩不已。可惜现在不记得了。我从六年级开始练毛笔字,父亲很高兴,经常看看,夸两句。我就练得更起劲,寒冬腊月,也写到深夜。他也想培养我当“礼生”,但我胆子小,不愿学,他也不勉强。我们有时候一起讨论三国,他对每个细节都一清二楚,我却往往有些马虎,争论起来,总是败北。有一天,父亲不知道从哪弄来一本破书要我看,那书残破不堪,无头无尾,但一下子吸引了我。这是一本

2、真正的“手抄本”,全是毛笔小楷,字写得端庄秀丽,一笔不苟。内容全是灯谜、字谜、回环诗、藏头诗、趣味联等等。比如有首回环诗:香莲碧水动风凉夏日长。展开来就是:香莲碧水动风凉,水动风凉夏日长。长日夏凉风动水,凉风动水碧莲香。还有三首,合起来分写四季。让我惊叹不已,觉得精妙无穷。但这书不久后神秘失踪,我估计是哪个喜欢的,顺手牵羊了。那秀挺的小楷却永远印在了我的脑海里。后来不知道看过多少书法作品,能与之比肩者,寥寥无几。 初中时爱好广泛:练字、画画、雕刻、吹笛,甚至练武。当然最沉迷的是阅读,读多了就幻想,陷入幻想就发呆。我本性胆怯内向,再时常呆想,就被村人视为呆子。父母也担忧,常为我的呆而生气,数落我

3、。但本性难改,亦是无法。多年以后,读王小波的文章,他说发呆是人的基本权利。他说的当然是指在极端年代,有些人想要保持沉默而不可得。放在我身上,则折射出社会惯性思维的强大与宽容度的不够。中国的一元思维很可怕,稍有异常者则被视为异己,轻则嘲讽,重则挤压、甚至必除之而后快。好在我的成绩一直优秀,一好遮百丑,加上村人多读书少,对于读书人有一种朴素的崇敬,他们于我,也都是善意吧。 受父亲的影响,我爱好古文。尤其是古诗词。将老师奖我的一个绿外套的本子作为摘抄本,满满的全抄了古诗词。闲余无事,拿毛笔在废试卷上练行草书,书写内容就是这些诗词。写得几次,就记住了。这兴趣一直延续到大学毕业,但刻入了脑海的,基本上是

4、初高中时记的,大学后读的总很模糊,记不牢。现在写文章、上课,能够顺手拈出来的,都是那时候记的。 古文这东西要练童子功,我起步晚了,也缺乏系统的训练,现在都不怎么样。于我影响最大的一部书是古文观止。高二的暑假,和一个同学去赚钱,拿20个乒乓球,10个写上5,10个写上10,放在袋子里,让别人去摸10个,摸一次2元。加起来是100或者50就奖100元,95或者50奖50元,依次递减,都有奖,当然75、80、70、65、85这些几率高的数目就是些不值钱的小饰品。那时候街头巷尾经常有这些半骗钱半游戏的小把戏。叫做“无本生意”,不要什么本钱。我们骑车20里到邻近的潭市镇,在菜市场门口摆摊。居然生意火爆。

5、搞到中途,一中年男子摸了不出钱,双方争执起来,那人气势汹汹:我摸到100或者50了你们有钱出吗?把你们的钱拿出来看看!我们哪有什么钱,成本加赚的也不过四、五十块。气势上就矮了一截,加上又是外地,本就底气不足,经他一吼,更是心虚。卷起东西,灰溜溜走了。换个地方,清点战果,居然每人有近20元。恰好对面就是新华书店,进去一眼就看中了一本古文观止,硬皮精装,寸把厚,拿在手里沉甸甸的,特有分量。看看定价:16元。我出十块钱,营业员坚决不肯,说新华书店属代销,不讲价的。我死缠活磨,又说书旧了,又说书破了,最后她被我缠得烦,少了一块钱卖给了我。 这是我买的第一本高价钱、有分量的书。虽然是精装,还是又包了层书

6、皮,为防盗,在书脊上用毛笔写上“李文强藏书”,盖上亲手雕刻的大印。然后潜心细读。一开始就是左传的文章,读得磕磕碰碰,慢慢的就渐入佳境,愈来愈顺畅。其中的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滕王阁序春夜宴桃李园序阿房宫赋秋声赋祭石曼卿文赤壁赋等读篇目尤为我所爱,文辞雅丽,而意境悠远,读着读着,就沉浸而不能自拔。“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

7、江之无穷。”“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每次去读,总心有戚戚焉。我的性格因子里,原有着较重的悲观色彩,又总觉得怀才不遇、命途多舛,便当然偏好这些从灵魂深处发出的幽叹了。 这本书于我的古文学习帮助很大,我现在能粗通几句古文,全靠它打了点底子,但这书于古人而言,则不过入门书而已。沾沾自喜之余,则不免自惭形秽了。 有一回,一个同学带了本宋诗鉴赏辞典来校。赶紧借了来读,实在太厚,时间又紧,抄了不少,现在却竟一首都不记得。但缪钺写的序言却印象深刻。我于唐诗、宋诗的基本认识,就定格在他的这段话上:“唐宋诗人之异点,先粗略论之。唐诗以韵

8、胜,故浑雅,而贵酝藉空灵;宋诗以意胜,故精能,而贵深折透辟。唐诗之美在情辞,故丰腴;宋诗之美在气骨,故瘦劲。唐诗如芍药海棠,秾华繁采;宋诗如寒梅秋菊,幽韵冷香。唐诗如啖荔枝,一颗入口,则甘芳盈颊;宋诗如食橄榄,初觉生涩,而回味隽永。譬诸修园林,唐诗则如叠石凿池,筑亭辟馆;宋诗则如亭馆之中,饰以绮疏雕槛,水石之侧,植以异卉名葩。譬诸游山水,唐诗则如高峰远望,意气浩然;宋诗则如曲涧寻幽,情境冷峭。唐诗之弊为肤廓平滑,宋诗之弊为生涩枯淡。虽唐诗之中,亦有下开宋派者,宋诗之中,亦有酷肖唐人者;然论其大较,固如此矣。”大学毕业后买了唐诗鉴赏辞典宋诗鉴赏辞典来读,发觉更爱唐诗。觉得更有诗味,而且群峰并峙,高手如云。即便断章残句,亦不失神韵风采。余秋雨在散文笔墨祭里说书法在晋唐时已达顶峰,后世书法家任他如何努力,总难跳出前人窠臼。唐诗亦如此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