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菜无公害栽培技术.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2118757 上传时间:2023-08-2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花菜无公害栽培技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黄花菜无公害栽培技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黄花菜无公害栽培技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黄花菜无公害栽培技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黄花菜无公害栽培技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黄花菜无公害栽培技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花菜无公害栽培技术.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黄花菜无公害栽培技术黄花菜又叫金针菜,属百合科萱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花菜以花蕾食用,是一种营养丰富的蔬菜,含有人体需要的多种营养成分,具有健脑通乳、利尿、美容、补肾养血、防癌、降压等作用,是一种不可多得的美容保健食品。为了提高黄花菜的品质和产量,使之达到绿色蔬菜的标准,做到无公害栽培,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一、品种选用优良品种是实现黄花菜高产、优质的重要保证。良种应具备的条件除品质好、产量高以外,栽植后还要分蘖快、抗逆性强。主要品种有:1.岚峰黄花菜。产自重庆市铜梁县岚峰乡。中熟,全生育期196天,叶平直、淡绿色,长91110厘米、宽1920毫米,花蓬高150厘米,每蓬着花60100朵,

2、6月上旬开始采收,至9月初结束,采收期约90天。花蕾长1011厘米、粗68毫米,干花浅黄色,花嘴麻红色,干制率22%。抗病力强,耐旱,分蘖快,落蕾少,花蕾再生力强,每667平方米(1亩)产干花可达250公斤。2.通川早黄花菜。是产自四川通川的优良品种。早熟,全生育期155天,叶淡绿色,长7680厘米、宽11毫米,花蓬高115厘米、粗7毫米,5月下旬至7月下旬采收。花蕾黄色,长11.513厘米,干制后金黄色,干制率为18%,每667平方米产干花170公斤。二、种苗在采收花蕾时,对种苗进行实地考察,把生长健壮、无病虫害、品种纯度高的田块作为分株繁殖的对象。挖出分株种苗时,应抖去泥土,一株一株地分开

3、或每24个芽片为一丛,从母株上掰下,将根茎下部23年前生长的老根、朽根和病根剪除,只保留12个新根,并把根剪短,约留10厘米长即可。三、整地施基肥黄花菜地要求移栽前深耕35厘米以上,将土敲碎、整平,稻田种植黄花菜的要按要求开好利于排灌的“三沟”。黄花菜是多年生植物,定植前要施足基肥,最好在栽植前先开30厘米深的定植沟,顺沟施入畜禽肥,再铺放表层熟土,栽植时再施优质肥。四、合理密植从花蕾采收完毕至下年发春苗前均可移栽,以花蕾采收完毕分株移栽最好,当年可发出冬苗,抽生新根,积累养分,翌年可抽薹投产。土壤肥力高的稻田、菜园每667平方米种植1.6万穴,坡地、贫瘠地每667平方米种植2万穴。种植方式以

4、宽窄行交替为好,要求宽行100厘米,窄行60厘米。穴距4050厘米,每穴栽24个分株单株,穴内单株距离1015厘米,栽种深度1015厘米。移栽后及时浇定根水,并用草木灰盖蔸,成活后每667平方米用100200公斤人粪尿兑水淋蔸作定根肥。五、科学管理1.合理排灌。春季多雨,应及时做好黄花菜地的清沟排水工作,防止渍涝,78月份高温干旱季节,要及时引水抗旱,保持土壤湿润,延长采收时间,以提高产量。引水抗旱宜早晚进行,做到急灌急排,不能漫灌。2.施肥。黄花菜十分喜肥、耐肥,尤其对氮、磷、钾的需要量较多。施肥应于春苗发芽前、抽蓬开花期和冬苗发育期分次进行。苗肥:春苗萌发时(苗高10厘米左右),每667平

5、方米用腐熟的人粪尿200300公斤、钾肥810公斤混合兑水淋施,促使青苗健壮生长。芽肥:在抽薹前710天结合中耕,每667平方米用生物有机肥40公斤或45%复合肥30公斤,在土壤湿润条件下开穴深施后覆土,以促进抽薹整齐、粗壮。保蕾肥:在抽薹初期,为增强植株抗旱、抗病力,延长叶片功能,促使花蕾粗壮,减少幼蕾脱落,提高产量,应进行叶面追肥,如使用霸功力时,每4050克加绿芬威1支(5毫升)兑水15公斤进行叶面喷雾。每667平方米用药液4060公斤,每隔10天喷1次,连续喷3次。冬肥:在秋冬挖松土后,每667平方米用人粪尿100公斤,加生物有机复合肥40公斤,在蔸边开穴埋施并浇足水。或每667平方米

6、施猪、牛粪2000公斤左右,于株丛间或行间距株丛13厘米处,开宽18厘米、深15厘米的沟深施,以便为翌年春苗生长和抽蓬储备充足的营养。3.收获。收获时间要求很严,一般在中午12时至下午14时进行,过早影响产量,产品色泽差;过迟花瓣开裂,花粉散出,品质变差,失去商品价值。采收时不能损伤花蕾、花薹,要求带蒂不带枝梗,同时盛装花蕾的容器要保持清洁卫生,做到轻放轻倒,不能搓伤。六、防治病虫1.黄花菜的病虫害:病害有叶斑病、锈病、叶枯病。虫害有红蜘蛛、蚜虫、金龟子等。2.防治方法:防治应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药物防治为辅”的原则。化学药剂防治叶斑

7、病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2次;锈病可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2次;叶枯病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2次。红蜘蛛、蚜虫可用生物农药虫螨克2000倍液进行喷雾,每周1次;金龟子可用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进行喷雾(化学药剂在采收前15天应停止使用)。黄花菜高产栽培技术l、黄花菜的种植 一般多为分株移栽,以春季或秋季进行移栽为好,春季分株移栽的当年即可抽薹开花,秋季分株移栽的翌年才能抽薹开花,种植时应选用株型健壮,留茬3年以上的宿根直接分株,

8、移栽时应保留2/3的分株,1/3的分株连根带土移出作为种苗,然后按照行距50-60 cm,穴距30-40 cm,每次移栽35株,移栽后覆土压实,每亩用500600kg加水人粪尿点施定苗,确保成活率。定苗成活后应及时中耕除草,追肥促苗早发、多发,为抽薹打下基础,抽薹期结合浇水每亩追施尿素 8-10kg,磷酸二氢钾3-4 kg促薹粗壮,多分枝,早现蕾,同时注意防旱排涝,入冬后将老叶和枯薹离地面3 cm处割除,用草木灰、窖灰与土拌和培住根蔸以防冻害。 2、病虫防治 危害黄花菜的病害主要有锈病和叶斑病等,虫害主要有红蜘蛛、蚜虫、金龟子、尺蠖、蛴螬、地老虎等。 3、采收与加工 (1) 采收 应在开花前1

9、-2小时(即花蕾接近开放时)采收为好。此时采收品质好、产量高,采收时要轻采、轻放、浅装。 (2) 蒸制 将采收的花蕾及时蒸制。把鲜花在蒸笼内堆放10cm厚,四边高、中间低,水烧开后把蒸笼放在离水面7-8cm的锅上连续蒸8-10分钟。 (3) 晾晒 蒸好的花蕾待冷凉后及时晾晒,晒到表面转白稍有结皮即可翻动再晒。 (4) 贮藏 将晒干的花蕾装入编织袋,存放在干燥通风之处,定期检查有无霉变。野黄花菜的人工栽培技术野黄花菜又名金针菜,营养丰富,鲜美可口,在皖南山区的河边溪畔分布较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善,野黄花菜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因此,当地山区农民因地制宜,进行野生黄花菜的人工

10、栽培,可以调整农村种植结构,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现将野黄花菜的人工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野黄花菜的习性 野黄花菜适应性强,对光照强度的适应范围较广,半阴的地块也能生长良好。其地上部分不耐寒,遇霜冻即枯死,但短缩根和地下根部耐低温,冬季也能在土壤中安全越冬。同时根系含有较多肉质根,故耐旱能力也较强。野黄花菜是多年生植物,一经栽活,可以采收2030年。 2栽培技术 2.1选地整地 野黄花菜对土地要求不严格,酸性的红、黄壤土和弱碱性的土壤都能生长,田埂、畦背、河坡、渠边、屋旁都能种植。为便于管理,提高产量,最好选择阳光充足、土质疏松、土层深厚的地块。 2.2繁殖方法 2.2.1分株繁殖。将野生黄花菜

11、的母株丛整丛挖出进行分栽,每丛分810株,将泥土抖掉,剪去根茎下部的老根、朽根和病根,每株留一年生根78根,长约10cm,并将根茎四周黄褐色的毛衣去掉,露出侧芽,然后栽植。分株繁殖法全年都可进行,但以春秋季效果最好。缺点是繁殖系数低,满足不了大面积生产的需要。 2.2.2种子繁殖。选择生长健壮的植株,在开花期进行人工授粉,获取种子。人工授粉时,可适当施肥松土。授粉宜在下午3时以后进行。在连续授粉期间和授粉3周内不宜浇水,土壤不宜过湿,以免种果干缩。待果皮干枯、蒴果顶端稍裂口时,就可采摘。第2年4月播种,苗床宜用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平畦条播,行距2025cm,株距2cm,沟深13cm。播种前用2

12、530的温水浸种2d至微露白根。播种后保持土壤湿润,及时除草,生长期间可适量施薄肥助长。苗种培育2年后即可移栽。 2.3移栽 野黄花菜移栽在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发芽前进行。移栽前施足基肥,然后深翻2030cm,整平畦面。一般栽1.2万穴/hm2,每穴栽78株苗。行距1m、穴距80cm、穴深20cm,穴内施有机肥和磷钾肥,并将肥土充分混匀。栽植深度1017cm,将土埋到秧苗顶芽上面3cm,压实。 2.4田间管理 2.4.1中耕除草。第1次中耕在每年春季野黄花菜出苗前进行,深度约15cm;抽薹前进行深67cm浅中耕;秋季采收结束,要将枯薹和老叶除掉,同时进行1次深30cm以上的翻耕,土块不要打碎,

13、让其自然风化。 2.4.2施肥。春季适施苗肥,促使春苗粗壮整齐。夏季重施巧施催薹肥,促使抽薹粗壮,分枝多,早现蕾。花期追施催蕾肥,可使后期多发花蕾,减少脱落,延长采摘周期。每次追肥以速效氮肥为主,配合磷、钾肥,但氮肥不可过量,否则会造成叶茎肥大、花茎弱小质差,还易引发病害。秋季采摘完毕冬苗未抽生前施22503000kg/hm2粪肥,促使早发秧苗,以利于来年生长。野生黄花菜在抽薹前对水分要求较小;在抽薹和采摘花蕾期间要求充足的水分,此时若遇干旱天气应及时灌水,可使花数增多,花蕾增大,花期延长,提高产量。 2.5病虫害防治 2.5.1病害防治。叶枯病是野黄花菜的常见病害,病菌在病残体上越冬。56月

14、份发病,秋季严重。防治方法:加强肥水管理,改善营养环境,合理密植,注意通风透光,及时清除病株病叶。发病初期喷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防治,89d喷1次,连喷23次。2.5.2虫害防治。野黄花菜的常见虫害为金针虫。在地下咬断幼苗的根、茎,其蛀口细小,可以蛀入深处危害。全年以春季发病最为严重,幼虫和成虫在深土层中越冬。防治方法:春季和秋季深翻地,可将一部分幼虫和成虫翻至土表,使其冻死、风干或被天敌捕食;多施腐熟的有机肥料。在成虫盛发期,用90%的敌百虫500倍液灌根,每株灌150200g;还可用50%辛硫磷乳油800倍液或25%西维因可湿性粉剂800倍液进行防治。 2.6采收及加工 野黄花菜一般在秋

15、季采收,适于采收的花蕾应生长饱满,含苞未放,中部色泽金黄,两端呈绿色,顶端紫色褪去。以上午510时采摘为宜。摘回后,可用蒸笼蒸至半熟,或用沸水煮至花蕾稍变色发软为度。放至阳光下曝晒到用手握后放开能恢复松散时即可。转贴于黄花菜栽培技术黄花菜又名金针花,是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具有适应性强,栽培简单的特点,其经济效益高,特别是大同黄花菜以品质好,角长肉厚,味美清口等优点,在国内市场畅销,而且远销香港、东南亚国家,是农民增收及进行种植结构调整的理想栽培作物。其栽培技术如下:一、整地、施肥1、选地:黄花菜对土壤要求不严,轻壤、沙壤均可种植,因其喜水喜肥耐盐碱,选择二阴下湿保浇地,或沙壤土的水浇地最为理想。2、深翻整地:深翻土壤有利于根系生长,翻地深度20-30cm,搂平、打埂、修渠、作畦。畦长6m,畦宽2m。3、施足基肥:以畦按行距大小,挖种植沟集中施肥,一般亩施优质农家肥4000kg,过磷酸钙50kg。二、栽植方法1、选好秧苗:黄花苗一般生长多年的老黄花地刨出1/3的老根或用切块分芽繁殖的秧苗作种苗。如用老根作秧苗,要掰芽抖土并“挑丁”,即把根茎下面中间的主根、栏根去掉,留下上边一层支根,每根有一个单芽。2、栽植时间:黄花菜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