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州缂丝织造技艺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2117124 上传时间:2023-08-06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9.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州缂丝织造技艺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州缂丝织造技艺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州缂丝织造技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州缂丝织造技艺(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州缂丝织造技艺作者:暂无来源:纺织报告 2014年第9期文/ 何 帆工艺“雀踏花枝出素纨,曾闻人说刻(缂)丝难,要知应是宣和物,莫作寻常黹绣看。”宋徽 宗赵佶曾亲手在一幅碧桃蝶雀图缂丝上题诗,盛赞缂丝的精美。缂丝是我国古老的传统手工技艺,南宋时期达到鼎盛,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苏州缂丝 在明代就已闻名于世,到清末苏州成了全国仅有的保留这一工艺的地方。在古代,缂丝多用于 龙袍及官服制作,名人书画仿织等,因其做工精美,艳丽灵动,且费工费时,自古便有“一寸 缂丝一寸金”的美誉。缂丝以本色的生、熟丝作经线,以彩色丝线作纬线,织造时采用“通经 断纬”的方法,即经线贯通整个织物,而根据图案

2、的轮廓,纬线局部回纬,分块织出图案的色 彩,因此,每个图案边缘都有小的缝隙,犹如刀刻,故缂丝又称“刻丝”。缂丝的制作工艺分为嵌经面、画样、织纬和整理等十多道工序,织造时先在经线上画出要 织的图案,梭子带着丝线来回穿梭,再用拨子把纬线排紧,如此往复。“结、掼、勾、戗”是 缂丝的主要传统技法,其中戗法最为重要。“戗”即镶色,相当于工笔画中的渲染,用深浅不 一的丝线相互交织、调和,使色彩自然过渡,画面显出层次。一朵牡丹花往往需要100 多种颜 色,而一种颜色的丝线需要一把梭子,技师可以不受限制灵活调换颜色、变换梭子,使得缂织 的图案更加逼真、隽美。传承年逾七旬的王金山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州缂丝织

3、造技艺的传承人,中国工艺美 术大师,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从事缂丝已经整整58 年。1956 年,王金山成为“苏州刺绣生 产合作社”招收的第一批学员,从此和缂丝结下了一生的情缘。在苏州刺绣生产合作社,王金 山掌握了缂丝的基本技巧,3 年之后,他拜当时年已七十的缂丝大师沈金水为师。1963年,受 故宫博物院的邀请,王金山前往北京复制南宋缂丝名家沈子藩的梅花寒鹊图及其他多件缂 丝名家的作品。在故宫复制的3 年中王金山得以近距离接触名家作品,研究、琢磨使他对南宋 的缂丝技艺有了深刻的认识。1977年,王金山接到一个任务,有关部门希望他将毛主席的书法作品西江月井冈山 制成缂丝作品挂在毛主席纪念堂里。由于

4、草书中常常出现的枯笔现象用缂丝表现难度很大,王 金山用他创造的绞花线技法将作为字的黑线按比例拆开,根据墨迹浓淡,或多或少与作为底色 的金线组合在一起,产生了虚实相映的效果。整个团队花费了一个月时间完成了这幅长八米, 宽两米的巨幅作品。寿星图是王金山又一幅具有突破意义的作品,一面为书法家吴昌硕写的篆书“寿”字, 另一面为画家任伯年画的寿星翁。王金山受到双面绣的启发,在一台织机上把缂丝的两排经线 并成一个面,通过移位的方法,把纬线移开,使作品两面呈现出完全不同的图案且互不干扰。 这幅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缂丝精品目前已被中国工艺美术馆珍宝馆收藏。近年来,王金山与苏州技师学院合作,在学院内开设了苏州传统工

5、艺技术专业,培养缂丝 制作的中级技能人才,通过学习素描、图案、色彩等专业知识,全面提升学生的艺术修为和鉴 赏能力,培养现代化的缂丝手工艺者。王金山说,开办工作室的意义首先是要总结我国古代优 秀的缂丝技法,再者为了把缂丝这门手艺传承下去。发展“将传统工艺与时尚结合,让大家看到不一样的缂丝。”这是仁和织绣旗下品牌“一克丝” 的品牌理念。自古以来,缂丝便是皇家文化的宠儿,改革开放后用于织造和服腰带兴盛一时, 但随着时代的变迁,这门古老的技艺正在被人们遗忘。如今,“一克丝”告诉我们:缂丝不仅 是尘封在博物馆里供人欣赏的艺术品,它也能和着时尚的节拍装扮我们的生活。2014 年5 月,“一克丝”品牌发布了一系列缂丝主题实用产品,专为追求时尚、精致生 活的人士打造。为了推广缂丝新品,仁和织绣携手高端楼盘和高端品牌开展了一系列活动。8 月16日,仁和织绣走进绿城御园,盛邀苏城名媛,体验专业彩妆魅力,鉴赏2014YKS春夏高 级定制新品展示;8 月30 日,仁和织绣在苏州玛莎拉蒂展厅举行了“一克丝2014 携手玛莎拉 蒂”活动,车模们身着一克丝高级定制缂丝服装,让现场观众眼前一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