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类大学生就业素质的现状与调查分析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2116882 上传时间:2023-09-1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师范类大学生就业素质的现状与调查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师范类大学生就业素质的现状与调查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师范类大学生就业素质的现状与调查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师范类大学生就业素质的现状与调查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师范类大学生就业素质的现状与调查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师范类大学生就业素质的现状与调查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师范类大学生就业素质的现状与调查分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调查组人员:宣江华、李立娜、郭士睿师范类大学生就业素质的现状与调查分析内容摘要:随着就业制度的改革和就业形势的变化,师范大学生的择业观念、职业取向和就业方式发生了变化。通过对师范大学生就业素质现状的调查,理解师范生就业素质的基本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本上提出加强师范大学生就业教育建议的建议。在高校学生中,师范大学生是一种特殊的群体。和其她类的大学生相比,她们的就业目的相对来说更有针对性,专业对口的也许性也更大。(一) 师范大学生就业素质的基本现状1. 自我结识状况。调查发现, 大部分师范大学生都通过多种途径理解自己。这些途径涉及:征求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以理解自己, 调查的师范生中有23 %选择

2、使用这一途径; 通过多种心理测验理解自己的有54 。这阐明师范大学生大均有理解自己、结识自己的愿望, 她们的自主意识增强了。但是, 仍有小部分学生主线不理解自己也不想去理解自己。调查中,有277 的学生主线没有征求过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46 %的学生未曾通过心理测验去试图打听自己的能力倾向、气质等。此外, 尚有 76 %的学生主线不懂得自己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试想, 一种连自己的爱好爱好是什么, 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都不清晰的人,又怎么也许为将来的职业做好准备呢?2. 就业摸索状况。师范大学生要为就业做准备, 就需要一方面理解就业, 获取有关的就业信息。调查表白, 656%的师范大学生通过多种媒

3、体获取就业信息;0 %的师范学生确立就业目的时谋求她人的协助;52%的学生试图理解人才市场的状况, 并有据此变化自己的职业定向的打算; 73%的学生的职业定位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12 % 的学生向教师或父母等理解就业特点。但是,仅有236的学生到就业场合实地参观访问。以上数据可见, 师范大学生理解就业信息的途径无外乎是媒体和她人 (涉及父母、教师等)。学生获取了信息,自己加以分析, 就形成了引导她们就业选择的路标。若没有高等师范院校就业指引教师的对的引导, 学生就也许形成错误的观念。殊不知, 掌握夯实的专业知识,才是求职时最有分量的砝码。3. 目的设立状况。众所周知, 成功要靠目的来领航,

4、强烈的成功欲和信心能极大地激发一种人的能量与热情,使其精神抖擞地为目的的实现做出努力。就业目的既可以是方向,也可以是十分具体的职业。前者的特点是大范畴, 为个人职业抱负拟定了奋斗方向, 此后调节的也许性比较小; 后者的特点是十分具体, 瞄准的目的很实际,大学生多半喜欢这样的目的,鼓励作用强。目的的根据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从客观上看, 是社会经济发展实际需要和个人所处的就业环境,以及从微观上看的职业对从业者素质的规定; 另一方面是 “目前的我”和“明天的我”的状况, 忽视了任何一种,都会影响目的的对的选择。据调查, 有606 %的师范大学生的职业定向是教师, 6 的学生确立了就业目的具体实行环节

5、, 225 %的学生对将来自己如何晋升、发展有明确的设计; 62 %的学生有变化目前职业定向的准备; 4 的学生有明确选择职业的原则。4. 现实准备状况。师范大学生在理解就业信息、拟定就业目的后, 下一步就是充足运用在学校学习期间的条件,在各方面特别是就业目的所需要的方面提高自己, 使自己具有就业所需的素质,以便在将来的竞争中处在有利的地位。调查显示,仅有 36 %的师范大学生运用课余时间参与就业实践; 6 %的学生广泛与人交往以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8 %的学生学习与她人的竞争合伙;44的学生努力学习专业知识, 扩大自己的知识面;9 %的学生课外学习外语、计算机等通用技能;5 %的学生锻炼

6、自己的心理素质;78 的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以提高实践能力; 47%的学生掌握了求职方面的技巧;403 的学生接触并理解就业准备一词; 63%的学生在大学期间已为工作培养了必要、充足的能力;835 %的学生有报考研究生的意向。(二)师范大学生就业素质存在的问题。通过对上述师范大学生就业素质现状的理解, 我们可进一步对她们的就业素质存在加以结识和分析1. 一部分师范大学生不理解自己, 并且也没有理解自己的意愿, 对自己将来的生活没有目的。职业抱负应当是务实的而不是虚幻的, 脱离自身条件的目的是没有鼓励价值的目的, 是空想而不是抱负。自身条件是拟定目的的重要根据, 根据自身条件来拟定奋斗目的,要做到

7、!知己 和 !知彼。只有理解了自己、懂得自己的爱好爱好、自己想要从事何种职业,才干在大学期间为这一职业目的而做好准备。调查中发现, 有一部分师范大学生不理解自己的爱好爱好, 不清晰自己的职业抱负, 在这种状况下, 她们所谓的为职业做的准备都是无目的和无意义的。2. 师范大学生获取就业信息的途径存在问题, 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不畅通。每个高等师范院校基本上都成立了学生就业部门, 但积极积极地与社会用人单位、人才交流服务机构联系, 及时进行信息交流, 科学合理地分析、预测社会人才需求趋势仍不到位。据记录, 57 %的大学生将宣传媒介作为她们获取就业信息的重要渠道;家庭成员的影响、学校的就业指引分别列

8、为获取就业信息渠道的第二、三位。这阐明, 目前学校的就业指引工作还没有完全到位, 学校教育在协助学生获取就业信息、形成对的择业观方面的作用还没有真正发挥出来。尽管师范大学毕业生自己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多种就业信息, 但是,就个人来说, 对各个用人单位的信息仍然是缺少理解的, 并且, 如果每个学生都完全凭自己去获得这样的信息,很难从多种不同的就业信息之间进行比较, 也不容易做出反馈。可以这样觉得,师范大学毕业生对于多种就业信息的理解是非常有限的。因此, 在自主性的双向选择中, 就业指引部门为她们提供多种就业信息是非常必要的。师范大学生在就业准备过程中偏离了专业知识,过度热衷于英语、计算机等实用

9、知识的学习。调查表白, 师范大学生们往往忽视专业知识的学习, 而过多地用力于 “实用” 知识的学习。某些人把合格师范生的原则概括为所谓 “四语精通” (文字语言、外语、计算机语言、攻关语言),三头过硬 (笔头、口头、手头)。事实上, 在现代社会里,一种人不通过学习, 不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就很难谋生。因此,在学校期间, 搞好专业学习, 积极完毕学业, 对师范大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学好专业是顺利就业的必备条件。由于在工作岗位上,没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 不具有职业所必需的本领, 就无法履行岗位职责,无法完毕工作任务。在就业竞争日趋剧烈的形势下, 只有具有夯实的专业知识和过

10、硬的专业技能,才干在就业竞争中占有优势, 为顺利就业发明有利条件。另一方面,学好专业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本。只有学好专业, 完毕学业, 才干找到职业。而在职业舞台上, 只有灵活运用专业知识, 充足发挥专业特长, 才干提高工作效率, 杰出完毕工作任务,使付出的劳动得到社会承认,聪颖才智得以发挥, 个性得以展示, 人生价值得以实现。3. 师范大学生在求职技巧的掌握方面存在局限性,对职业生涯缺少科学的规划。许多高等师范院校虽然成立了就业指引、就业征询、职业简介等机构, 但由于缺少系统的、一体化的就业知识教育和对的的指引,不少师范大学生缺少有关社会分工及社会就业方面的知识,就业意识仍很淡薄,就业选择带有

11、很大的盲目性。调查发现,高等师范学校中的学生多数并没有学习过就业指引课程,也没有系统地接受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学校在就业素质指引方面存在严重局限性, 学生自身也没有明确意识到就业指引的重要性。(三)思考与建议综合上述记录数据与简要分析, 针对师范大学生就业素质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提出对其进行就业素质指引的如下建议。1. 加快高等师范院校专职就业指引教师队伍的建设。从工业发达国家的就业指引实践来看,从事就业指引与培训工作的人员, 大都接受过广泛的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以及人力资源管理学科知识的培训, 并且是在比较成熟的理论指引下开展工作的, 如特性与因素匹配理论、人格与生涯匹配理论、发展

12、理论、计算机系统指引理论、行为理论等。在这些理论影响下形成的各具特色的就业指引模式, 对于我们正在启步的就业指引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20世纪 0年代中期, 国家教育、劳动部门分别制定了 “就业指引纲要”、就业指引措施”, 确认就业指引在学校教育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就业指引课程应当是一门实践性和指引性很强的课程, 而教师在这方面缺少社会参与性,自身的素质不能满足教学任务的需要。这就需要增长教育投入, 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的专业化就业指引人员来充实国内就业指引队伍。因此,要提高就业指引工作的质量, 必须加强专职教师队伍建设。2. 从实际出发, 以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开展就业指引活动。学校教育作为一种

13、专门的社会机构,有明确的目的, 可以按照社会整体发展的规定,有选择地传递价值观念和就业知识,是对学生进行职业抱负、就业意识和就业行为教育的重要场合。在现阶段, 高等师范院校的管理者应当将就业指引工作纳入系统的教育筹划中, 在既有的多种教育教学活动中强化学校教育的就业指引功能。如开展就业征询活动, 为学生提供个别化、具体化的指引与协助。根据就业指引工作的具体目的和任务, 成立专门的就业指引机构。其职责涉及:提供就业信息, 指引自我评价,开展择业征询,指引心理调适,进行就业教育,组织就业招聘, 安排社会实践, 收集反馈信息。此外, 学校要引导师范大学生在大学期间, 积极为就业 “热身”。爱因斯坦曾

14、经讲过,对一种人来说, 所盼望的不是别的, 而仅仅是她能全力以赴和献身一种美好的事业。高等师范学生的人生目的的确立, 与其在大学期间的学习内容和参与活动的范畴密切有关, 她们在校期间的所学所做都应为将来的就业做好准备, 即就业前先 “热身”。3. 协助师范大学生树立对的的择业观。随着国内改革的不断深化, 人力资源配备己由本来政府完全决定的筹划模式转变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市场模式。每一位即将毕业的师范大学生, 都必然要面临从学校踏入社会、选择一种适合自己职业的人生大转折。对于即将走向社会的毕业生来讲, 越早接受就业指引, 就越能适应目前就业形势的需要。各高等师范院校应把就业指引列入必修课程,

15、协助学生树立对的的择业观。具体实行可从如下几种方面考虑: ( 1)教育学生认清就业形势。各高等师范院校可在学生入学后按就业指引的内容分学期进行指引。宣传就业形势、社会对多种职业的需求、将来的就业趋势等,这应是就业指引的首要任务。 (2)教育师范大学生树立对的的择业观。选择职业均有一定的动机和目的。择业动机是就业观念的核心问题,它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持续性。( ) 教会学生掌握对的的求职措施。毕业生在有了充足的心理素质、对的的择业观后, 还必须掌握对的的求职措施。因此, 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引时应特别注意专家求职知、措施和技巧。( 4)加强学生就业道德教育,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对学生加强道德教育,提高综合素质, 是就业指引的一项重要内容。总之,就业指引工作是一项全面系统的社会化工程。各师范院校除了在校内开发相对独立的就业指引活动领域以外, 还应当加强与社会、公司界、人事管理部门的联系, 及时理解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以及多种职业门类和专业对学生知识、能力的规定, 从实际出发, 运用科学的、现代化的手段收集、解决社会信息。提高就业信息的可靠性和针对性,使就业指引工作规范化、科学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